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时间观念中西文化差异.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820735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时间观念中西文化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时间观念中西文化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时间观念中西文化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时间观念中西文化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时间观念中西文化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时间观念中西文化差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时间观念中西文化差异摘 要时间观念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局部,文化之间的差异必然带来时间观念的冲突,而时间观念的冲突又反过来阻碍文化的正常交往。在不同社会之间,在不同文明之间,以及在转型社会内部,分析人类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时间观念的差异和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有利于真实描述人类社会生活结构和生存特点,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共处与文明的和谐共进。 关键词文化 时间 观念 冲突 中图分类号B016.9;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2307-0036-05 社会的开展是不平衡的。在当前,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很大范围内矛盾地共存,时间观念及其形态作为文化内

2、核的组成局部,也必然在一定时期内矛盾地共存。因而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进程,时间观念及其形态存在着更多冲突的可能性。 一、不同社会时间体系的差异与冲突 在社会冲突中,观念的冲突是最严重的。正是由于人们交往密度的加大,才使时间观念的冲突变得显著起来。这一方面表现为时间观念的摇摆,社会各阶层、各团体之间生活节律处于激荡的状态;另一方面表现为各民族时间体系之间的摩擦和协同,要么龃龉不断,要么一方被另一方吞噬。最典型的例子是公历推行的过程。实际上,公历是在中世纪以后才在西欧地区流行起来,后逐渐在北欧地区和东欧地区被采纳的。公元1582年,格里高利教皇实施历法改革,

3、制定了较为科学的历书体系。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和扩张,迄今为止公历已经成为世界最通用的时间体系。中国是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宣布1912年元旦为新纪元的,比西欧的希腊,东欧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以及俄罗斯还要早。但是公历的推广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它受到宗教势力、文化习俗、政治制度等力量的阻挠,其中主要的阻力来自宗教方面。公历首先在天主教国家得到成认,然后得到新教国家和非宗教国家的成认如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才为东正教国家所采纳主要是东欧国家,至于伊斯兰教国家主要是阿拉伯世界,接受公历的大局部原因是迫于外交上的考虑。 从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待公历的态度可以看出时间观念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从中可以得出一些

4、规律性的东西。1 具有相同信仰的民族也具有相似的时间观念,因而在历法上具有认同感。天主教国家最先采用公历就是一个例子。2 非宗教国家对公历往往采取兼收并蓄的实用态度,多种历法和平相处,并行使用。如中国、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都是公历和传统历法并用,国家活动主要依据公历,民间活动和宗教活动依照传统历法。3 非基督教体系的宗教国家,如伊斯兰世界根本上对公历持一种排斥和无奈的态度,国家采用公历主要是迫于国际间外事活动的方便,民间对公历那么采取漠视或敌视的态度。4 对于世界各地的土著人来说,由于社会交往并不十分密切,在时间观念上,只存在差异而尚未出现冲突的情况,如有些印第安人没有时间观念,因而也没有迟

5、到、等待的概念,他们不能理解现代文明的意义,对现代文明持一种观望的态度。一位受过西方文明教育的印第安人说:“我断定,他们要是不能识别时间或不知时间为何物,就永远无法接受白人文化。1 P145 存在例外情况,一些民族和国家有特殊的时间态度。如大多数基督教体系的国家都先后完全采用公历。俄罗斯那么不然,俄罗斯仍然是儒略历和公历并用,国家日程安排按照公历,宗教活动和民间生活按照儒略历。 从文化角度上看,时间观念的差异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时间的形态问题,分为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两种。对自然界周期现象的观察和灵魂不灭的笃信,使人们把时间理解成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在这个循环中肉体可以被消灭

6、,但神和灵魂是不能被消灭的,相信人死后可以转世或复生,相信历史可以按照某种神秘的力量和根据某种神秘的逻辑而重复演绎。线性时间观认为时间是物质形态普遍固有的延续性和一般顺序的统一性,它反映事物形态序列不断更新、延展、流动的过程,未来不断走向现在,现在不断走向过去,过去不断走向更远的过去,整个序列作线性排列,时间形态是光滑的、连续的,方向是唯一的、不可颠倒的。东方民族和古希腊罗马时代都坚持循环时间观。但是基督教反对循环时间观,认为时间是通达未来的路途,在时间中历史进步得以衔接,社会开展得以连续。基督教著名的原罪论和末世审判论根本上奠定了历史不可以循环的基调,近代西方世界的崛起和西方文明的兴盛和这种

7、时间观不无关系。 第二,对时间结构的取向问题,分为过去取向、现在取向、未来取向三种时间观。一般来说,古代社会和历史悠久的民族倾向于过去的取向,他们崇拜祖先、尊重历史。这种时间取向容易促成整个民族的团结和稳定,但同时也容易因故步自封而衰退、因外来侵略而灭亡。中国古代文明历史的开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国是一个过去取向时间观的典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治学上提倡“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在治国上主张以史为鉴,在技术上鄙视新创造为“奇技淫巧,在思想上把标新立异斥之为“离经叛道,总的原那么是厚古薄今,过去是现在的标准,过去是未来的目标。中国现代发生巨大的社会革命,时间观念也在不断变迁。毛泽东提倡“

8、古为今用,邓小平提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中国人的时间观正逐步从过去取向向现在取向乃至未来取向变化。 第三,时间的使用习惯问题。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他们对时间的感觉和态度是不同的,因而在计时、守时和用时习惯上也大为不同。如在生活中美国人的最小时间单位是5分钟,阿拉伯人的最小时间单位是15分钟,蒙古一些偏远游牧民族把“备马鞍的功夫作为计算时间的度量单位。欧美兴旺国家的人比拟珍视时间价值,他们把守时看成是一种社会美德,他们采用较短的单位来计量时间,在时间的安排和使用上比拟精确。而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民族往往坚持多元时间观,在守时、计时和用时上具有相当大

9、的随意性和模糊性。在中国,主席台上几个小时欲罢不能的发言和台下昏昏欲睡的窘态就是最常见的例子。“在西方世界,任何人都难逃单向时间的铁腕的控制。事实上,社会及商业生活甚至于性生活都受时间的操纵。时间完完全全地编织人们生活的网络。尽管人们对这一点毫无意识,它实际上决定和协调我们的一切,它微妙地规定和协调我们与他人的关系。2 在经济兴旺地区,由于时间的社会化,人们在匆忙的社会活动中,缺乏传统社会那种内在的温情。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由于时间尚未充分社会化,因而人们在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上也比拟随意和模糊。例如在钟表普及之前中国人常用的时间词汇有“掌灯时分、“日出三竿、“一顿饭工夫、“不见不散等模棱

10、两可的说法。“掌灯和季节有关,和天气有关,和地理位置以及生活习惯也有关,因而不能说明确定的时刻;“日出三竿首先在计量上就无法进行,只能凭借想象的太阳高度来确定一个大概的时间;“一顿饭工夫所需时间因人而异,难做标准;“不见不散更是没有确定的时间期望值,只能是人们对活动结果的一种愿望,是最没有时间效应的守时方式,但又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守时方式。 二、转型社会条件下时间观念的冲突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根本方式,也是人们理解和评价事物的根本维度。在不同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人们的时间观念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转型社会中会存在多方面冲突的可能性。 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转型社会,一方面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11、,区域经济开展不平衡,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时间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各种理念体系正在进入中国,这就使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甚至不同年龄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时间观念。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很特别的,主要表现为时间观的多元化,其多元化的程度,几乎为世界之最。 首先,中国人在1912年以来一直使用两套时间体系。一套是外乡的农历又称旧历或阴历,实际上应为阴阳历,一套是西方的公历又称阳历。一些少数民族除了成认这两个时间体系以外,还有属于本民族的小时间体系,如傣历、藏历、回历,还有云南一些地方所谓的木活历,西藏某些地区的鸟历,许多偏远地区的物候历等。往往是几个时间体系在日

12、常生活中并行使用,各司其职,没有产生任何混乱,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第二,中国人是最早发现时间之珍贵的民族,然而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又是最不讲究时间价值的民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这最恰当地反映了时间的价值。然而中国人只是从个人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风气。这种矛盾造成中国人一方面特别重视私人时间的价值,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当中又没有足够的行动来尊重公共时间的价值。在车站售票处、医院挂号处总有漫长的等待,在大会小会上总少不了一些冗长的报告,在聚会时总要忍受一些漫不经心的迟到,等等。 第三,近30

13、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不同的经济开展区域,造成时间观念和生活节奏的差异。在东部和东南部经济较兴旺,社会的节律较快,社会生活和交往默认的最小时间单位较短;相反,在西部和西北部经济较落后,社会节律较慢,社会生活和交往默认的最小时间单位较长。在经济兴旺地区,追求工作效率成为节约本钱加快资金周转的手段,高效率导致高回报,反过来高回报又进一步刺激高效率并为高效率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如此良性循环下去。但是,在经济欠兴旺地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温饱问题和社会的稳定公平问题,效率问题并没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效率的代价太大,而且不一定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率。对那些挣扎在温饱线的人们来说,最富裕的就是无所事事的时间

14、。 第四,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并存,时间体系混杂。城市生活根本上按照公历时间体系,而相当局部的城镇和广阔农村,特别是在偏远山区,村民们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微薄的农业生产收入。他们的生活完全是按照农历24节气的节奏,什么时候该种地,什么时候该收成,其余时间是休息和筹备,这种节奏根本上是农忙和农闲轮流交替进行。对他们来说,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和公休日没有任何意义,元旦、劳动节、国庆节都是按照阳历规定的,后来从西方进来的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等,更是和农业生活无关痛痒。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的新生事物,对中国农村的影响是深远的。乡镇企业不但带去了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更是带去了新的生活方式。企业里

15、的作息制度,使得越来越多的村民不知不觉地被卷入到新的时间体系和生活节奏里,要按时上班,下班后才可以自由做自己的事情。 三、不同文明之间时间观念的差异和冲突 世界历法很多,但使用比拟普遍的只有三大历法,即公历、回历和佛历。这三大历法恰好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教历,这不能说没有原因。历法是人们为了计时和纪年的需要而制定的时间体系,但是历法很容易渗透到文化的内层,也很容易和宗教紧密相连,成为宗教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局部。一旦时间观念形成一种行为准那么的体系之后,就很难通过劝说和武力的方法改变它。正如美国文化学家霍尔所说:“我们的正式时间系统是我们不愿意改变也不许别人篡改的整个系统中的一局部。1 P153 在不

16、同文明和不同宗教体系之间,时间观念直接是宗教信仰的柱石,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时间观念的冲突,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为这样的时间观念之冲突,实际上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问题,而是宗教信仰的问题了。 不同民族及其文明的时间观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居住在美国蒙大拿州的印第安人没有时间观念,他们的语言中没有时间这个词汇,他们不用任何钟表,不懂时间的含义,他们在生活中从不区分过去、现在和将来。伊斯兰世界和犹太人比拟注重“现在,美国人和欧洲人注重“将来,而中国古人那么比拟注重“过去。当这些不同的民族和国家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必然引起诸多误会乃至冲突。伊斯兰世界认为时间中的东西都是神的安排,过去的不能回来,未来的不能知晓也不必知晓,因为未来只有真主才能把握,而凡人假设想放弃现在去了解未来,那是对真主的冒犯。由于伊斯兰民族对神的敬畏,导致他们放弃对未来的追索,而只局限于当下状态的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