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开展观理论创新论文 论文科学开展观坚持并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展观的根本内涵,坚持并开展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开展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开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最新理论成果。 开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始终面临着开展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向人们昭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在于开展,不开展只能是死路一条。而有什么样的开展观,就会导致什么样的开展结果。新中国建立以来,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开展理论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和开展着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潮流的科学开展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
2、开展理论 19世纪中叶,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抨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畸形开展并继承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的根底上,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对人类社会历史开展作了全面的研究,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开展的动因、阶段、手段和形式。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开展理论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它探讨了人类社会开展中的问题及其一般规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开展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社会开展理论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突出了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历史开展的最终动力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开展既是物质、经济、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的结果,也是政治、文化、思想、精神等方面因素起反作用的结果。一句话,社会开展是社会
3、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开展理论的根本问题和目标是人的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从低级文明到高级文明、从片面开展到全面开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在生产力开展的根底上,实现社会与人的全面开展。人既是经济社会开展的手段,更是经济社会开展的目的。坚持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并把人的全面开展确立为社会开展的终极价值,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开展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建立、稳固、完善和开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围绕开展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关于社会开展的理论。 二、以
4、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社会开展理论 毛泽东同志对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拟落后的大国如何选择符合国情的开展道路,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建设、稳固和开展社会主义,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他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种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实践原那么。党的八大正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开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要集中力量开展生产力,努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1957年,毛泽东同
5、志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代替敌我矛盾已成为国内主要矛盾,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这就为我们党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实践证明,这些重大的判断和理论观点是正确的,对于指导当时中国社会开展的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此后一个很长的时期,我们党坚持用革命的斗争的方法促社会开展的路线,超越社会开展阶段,脱离国家实际,导致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停顿、滞后甚至倒退,生产力得不到应有的开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党和国家处于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
6、导集体的社会开展理论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重要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义无反顾地超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传统开展模式,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引导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开展道路。 第一,“开展才是硬道理,用开展统领一切。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的特点和脉搏,认为开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之一,开展更为重要,开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把开展放在首位,用开展来统领一切,中国人民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才能复兴,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而“不坚持改革开放,不开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第二,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民。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
7、民的邓小平同志,其毕生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人民谋利益。所以他在重视经济开展的同时,早就将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定义为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开展的结果如何,关键是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社会主义本质也是以最终到达广阔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这些闪光的思想超越了早期开展观的片面性和浅薄性,使我国的开展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底之上。 第三,开展观应该是全面协调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制定的社会开展战略是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全面开展的现代化。这突出体现在他所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辩证统一观点中。如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
8、手抓打击经济犯罪;一面抓经济建设,一面抓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一面抓方案生育,一面抓人口素质的提高等等。可见,邓小平的开展观是经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协调开展。 第四,在全面开展的目标下,突出非均衡开展。均衡开展、同步富裕,其结果只能是共同贫穷。邓小平主张中国的开展应是跳跃式、非均衡开展。从全局来看,在突破口的选择上,先农村后城市;在整体推进方式上,先经济后政治;在区域推进方式上,先沿海后内地;在开展途径选择上,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当然这种非均衡开展是有前提条件的,要以富强、民主、文明为总体开展目标,以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终极价值目标。因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共同富裕的
9、根本原那么,是中国现代化开展必须遵循的根本价值取向。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社会开展理论 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运用开展了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社会开展的具体途径和开展的最终归 宿等问题上进行了新的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开展了我党的社会开展理论。 第一,开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同志带着我们党和人民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一步从党的宗旨、任务和执政规律出发,明确提出了加快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开展,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要务,突出
10、强调了开展的功能和地位,使我们党新时期的社会开展理论在邓小平同志开展理论的根底上扩充了新的内涵。 第二,人的全面开展是社会主义开展的最终目标和最高价值追求。江泽民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超越,不仅体现在创造更兴旺的生产力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上,还体现在创造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开展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最本质的规定,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和最高价值追求。 第三,坚持可持续开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开展思想的可贵,积极参与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协定的签署,将可持续开展列为我们的根本国策之一。可持续开展观主
11、要包括: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开展的根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开展的条件;人口是可持续开展的关键;科技创新是可持续开展的动力;在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关系上,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人类的长久健康开展。 第四,走新型工业化开展道路。传统工业化模式虽然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开展,但却是以自然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我国是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承载能力比拟薄弱的国家,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转换开展思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开展道路,极大地拓展和丰
12、富了传统工业化的内涵。 五、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社会开展理论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和吸取世界文明成果的根底上,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创造性提出了科学开展观。科学开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开展问题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开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和重大创新。 第一,全面开展。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以经济为根底,唯开展经济为大。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全面而又统一的整体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开展进程,从而克
13、服了以往的开展观只注重经济开展而无视社会与人全面开展的片面性。 第二,协调开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标志的协调开展观,这就是:统筹城乡开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统筹区域开展,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互补、共同开展的新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开展,不断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到经济、社会同步和均衡开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统筹国内开展和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根底上力争外援,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第三,可持续开展。这是人类社会开展道路的积
14、极扬弃,就是在开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不应破坏资源、污染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开展着想。 第四,以人为本的开展。这是我党在开展问题上的新认识和新观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人是指人民群众,“本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对此作了深刻论述:“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开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开展、促开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开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总之,我党几代领导集体围绕着我国社会主义开展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关于开展的思想,对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开展的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科学开展观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展模式,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方略,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开展理论的继承、开展和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科学理论指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