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来古人就吃这些万里贤才新石器时代:祖先开始蒸饭了1973年,考古人员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120吨人工栽培的谷物,这些粮食主要由籼米和粳稻组成。在北方,吃米的历史同样悠久。史记夏本纪中就有在黄河中下游种植水稻的记载。新石器时代,古人发现用蒸汽蒸熟的米饭,颗粒饱满,粒粒分开,于是“蒸饭出现了。与如今的蒸饭不同,远古蒸饭要事先在锅里煮一下,再捞出来,在一种叫“甗(yn)的蒸锅里蒸熟。甗是底部有小孔的器具,放在鬲、釜中,蒸汽上下流通,即可把生米煮成熟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甗由陶甗演变为青铜甗、铁甗,再到轻便的木甗出现。古代物质生活简陋,蔬菜种类很少。诗经里面的植物有150多种,其中一小局部是
2、可以食用的蔬菜。葑、菲、葵、芹、荷等传到现在大概只有芹菜和莲藕了,其余大局部退出了蔬菜领域,成为野生植物,但当时它们却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当时连带苦味的葫芦叶子都当菜吃,不难想象那时蔬菜是多么匮乏。商周时期:粮食种类有所增加商周时期,随着人们的探索,粮食种类有所增加,主要的粮食有粟、稻、黍、稷、麦、菽等。黍,一种杂粮,去皮以后叫黄米,“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里面讲的黍就是这种谷物。稷,这个有些争论,有说是指粟的,有说是指黍的,还不好确定。麦,就是小麦。菽,就是大豆,在很早的时候就是我国重要的作物了,比方诗经中有“中原有菽,小民采之的记录。秦汉时期:将米饭晒干,吃時用水泡秦汉时期,人们喜欢吃的已不
3、再是蒸饭,而是一种“干饭。这种干饭与现代一些地方将区别于粥的米饭说成的干饭不一样,是一种晒干水分的真正干饭。秦汉时期的干饭又称为“糒(bi)。释名释饮食说得更具体:“干饭,饭而曝干之也。干饭的制作方法是:将做熟的米饭晒成干饭。当然,这种干饭并不一定要用大米来做,小麦也可以。干饭做好后一般放在陶罐一类盛器中,随食随取。吃时把干饭投放进汤水中,这叫“飧;如果是米与大豆一起制作出来的干饭,称为“糗。因为糗与糒两种食物形态差不多,往往并称为“糗糒。飧食,实际就是水泡饭,这与现代人们喜欢吃的“盖浇饭不是一回事儿,但在语境上有相通之妙。干饭易于长期保存,携带和吃起来都很方便,是中国早期的一种“方便饭。所以
4、,干饭在汉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出行,人们往往将干饭随身携带,部队行军打仗,士兵也都带着干饭。干饭并不是一种上档次的美食,而是一种群众化的食物,上流社会认为糗糒难登大雅之堂,抱有鄙夷的态度。汉代还有一种叫“麦饭的饭食,是用蒸熟的不脱壳小麦制作的。小麦连壳吃不易消化,口感不好。为了吃完这碗饭,古人把麦饭和汤一起吃,所谓“原汤化原食。当时,主人是不能用麦饭招待客人的,那是对客人的不敬。秦汉时期的主要食物还有豆子,偶尔会吃一些粟米粥,而且这个时代的人已经创造了锅的原型镬(hu),主要是用来炖菜的,因为那时调料太少,做出来的味道可想而知。后来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很多东西,比方葡萄、石榴、大
5、蒜,但毕竟是刚刚开始引进,并没有大规模流入民间。另外,古代的盐很贵,所以吃的食物大都很清淡。秦汉之际,主要的蔬菜是葵、藿、薤、葱、韭这5样。葵,就是现在的冬寒菜,也叫冬葵,藿,是大豆苗的嫩叶,现在也不再吃了,战国策中的“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中记载的就是它。薤,就是藠头。魏晋南北朝:有钱人才能吃上白米饭把米饭吃出把戏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事情,现代人们所吃的各式米饭,在这一时期根本都出现了。如现代城里人喜欢吃的菜饭,就是魏晋人最早吃出来的。菜饭,在当时叫“蔬饭或“蔬菜饭,其做法是将蔬菜剁碎混合在米里,然后烹饪成饭。与现代城里人吃菜饭是为了换口味不同,在魏晋时期,吃菜饭是为弥补主粮的缺乏,以菜充饭
6、,填饱肚皮。当时的稻米饭称为“白米饭,因稻米产量缺乏,普通人家不能常吃。到南朝中后期,随着水稻种植推广,稻米增加,普通老百姓才吃上了白米饭。隋唐时期:一日三餐成主流古人“饥那么求食,饱那么弃余,定时吃饭的习俗最晚形成于商代。当时的人一天吃两顿饭,第一餐是正餐,正儿八经做饭吃,第二顿却是残羹剩饭。秦汉时期,上流社会普遍为“一日三餐,级别较低的官员和寻常百姓多为“一日二餐。到了隋唐时期,在民间根本普及了“午餐,“一日三餐成为社会主流。由于午餐是在日中时开始的,故名“中食“昼食,“中食成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隋唐时期,小麦的研磨技术已经很成熟,于是面条产生了,唐朝时期很流行吃面条。当时的烧饼像馕饼
7、一样,并不会放芝麻。此外,酸奶、马奶、干酪等奶制品在当时很流行。宋朝时期:烹饪技术大进步米饭在宋朝与今天没什么区别了。烹饪技艺的进步、口味的不断变化,使得宋朝的“花式米饭层出不穷,有青粳饭、蟠桃饭、金饭、玉井饭、盘游饭、二红饭、蓬饭等。那个时代的人下馆子,有很多项选择择,可以吃炒菜、汤羹及各种油炸食物和糕点。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一套厨房必备,就兴起于宋朝。宋朝的蔬菜有甘蓝、菠菜、萝卜、黄瓜、葫芦、茄子、冬瓜、竹笋等,各种水果也不缺,唯独缺一种现在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辣椒!明清时期:白薯、玉米传到中国明朝末年,随新航路开辟,美洲农作物传入,我国粮食作物参加了不少新成员。明正德年间,玉米传入中国,在沿海地区种植,明清两代逐渐推广。白薯的传入那么颇有几分传奇色彩,明万历时期白薯传入吕宋(菲律宾),中国商人陈振龙见到后想带回国内,吕宋政府禁止薯种出口,陈氏“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回国后,陈氏六代致力于推广白薯种植,或荐之达官,或推广薯藤于各地,或著书介绍种植方法,为白薯在我国推广立下了汗马功绩。白薯产量是谷子的10多倍,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粮食问题。玉米、白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代人口爆炸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