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情境领导理论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困境及优化.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83955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情境领导理论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困境及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情境领导理论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困境及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情境领导理论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困境及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情境领导理论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困境及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情境领导理论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困境及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情境领导理论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困境及优化情境领导理论要求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下属成熟度实施权变管理。此理论下,高校对成立初期的学生社团可以采取“高工作低关系命令式为主的管理模式,对成立一至两年的学生社团采取“高工作高关系说服式和“低工作高关系参与式为主的管理模式,对成立三年的学生社团采取“低工作低关系授权式为主的管理模式,对成立四年以上的学生社团采取“高工作高关系说服式为主的管理模式,以标准学生社团开展,实现育人根本。关键词情境领导理论 高校学生社团 管理模式作者简介詹捷慧(1980- ),男,广东饶平人,广州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006

2、)中图分类号G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3-0053-03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具有明确的开展目标和标准,自愿遵守所在学校的社团管理条例。近几年,高校学生社团开展迅速,据广东省学生联合会调研数据显示,仅广东省85所高校内就已开展了3985个社团,参加社团的学生到达43万余人。根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约有59.7%的大学生参加各种社团, 人均参加1.8个。然而,我们在看到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开展的同时,也清晰地发现影响、制约和困扰学生社团开展的诸多问题。因此,开展社团科学管理研究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课

3、题。一、情境领导理论的内涵情境领导理论(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SLT)源自美国,属于权变理论的一种,最早由科曼于1966年提出,经保罗赫塞(Paul Hersey)和肯尼斯布兰查德(Kenneth Blanchard)开展起来,也叫“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工作行为(指领导者和下属为完成任务而形成的交往形式,表达领导者对下属完成任务的关注程度)、关系行为(指领导者给下属帮助和支持的程度)和下属的成熟程度(指下属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意愿的大小,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结合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

4、成熟成熟理论,下属成熟程度可分成M1M2M3M4四个阶段,由此采取四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当下属处于不成熟阶段(M1)时,采取命令型领导方式(高工作低关系);处于比较不成熟阶段(M2)时,采取说服型领导方式(高工作高关系);处于比较成熟阶段(M3)时,采取参与型领导方式(低工作高关系);处于高度成熟阶段(M4)时,采取授权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低关系),详见以下图所示。该理论强调上下属互动关系,上级的领导方式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调整。根据情境领导理论的管理规那么,对被领导者的管理不是静止的,而是由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成熟度形成的一种曲线关系,领导应该随着被领导者成熟度的不同而调整领导方式,这样对下属

5、的领导方式才是有效的。如果把社团管理者(指导教师)当作领导(上级),把社团成员当作被领导者(下属),那么,对社团管理模式进行流程再造,传统社团管理模式就演变为情境领导理论下的权变管理。二、情境领导理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困境为了解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现状,笔者对广东五所高校(包括“985“211、普通本科、高职类等)院校社团管理者和社团主要学生干部等16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发现,情境领导理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面临如下困境:(一)工作行为困境:指导的有效性缺失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社团虽有校方指定的指导老师,但在实际管理中,大多数社团根据一己之愿开展,与管理方关系脱节。原因是许多社团指导老师是出于行

6、政命令担任,社团指导好坏不与业绩挂钩,社团指导只是一种兼职行为,其主业还是教学科研任务或行政工作,由此导致指导老师对社团实质性的指导甚少,指导作用根本没有发挥出来,社团管理效果不理想。传统社团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党委宣传部管理、学生处管理、团委管理,尤以团委管理模式最为普遍。但是,无论何种模式都不能采取单一的管理方式,社团类别不同,特点和功能也不同,管理方式应该有所差异。例如,思想政治类社团主要应围绕时事热点展开讨论思辨,提高成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术科技类社团应鼓励学生开展学术争鸣,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文化体育类社团主要应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提高素质强身健体;等等。社团类型不同,管理方

7、法那么不能一概而论。在访谈中发现,局部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对社团往往采取简单的行政部门等级式管理,相应地,社团指导老师对不同类型的社团也通常采取单一的指导模式,难以产生有针对性的管理效应。(二)关系行为困境:支持力度有限理念是对组织存在意义的整体概括,“反映了一个组织根本的价值观念,是驱动每个组织成员行为的精神力量。每个社团组织在运行过程中都有内容不一的开展理念,指导社团“何以开展“如何开展等核心问题,为社团开展匡正方向,这是社团开展的先决条件。在访谈中发现,局部社团管理者只是将社团活动性质确定为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范畴,很少将其纳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重要载体,割裂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

8、育的关系。在这样的理念下,对社团的物质支持自然远远不够。目前,活动经费和场地成为掣肘社团开展的两大硬伤,高校对社团政策上的支持与真正落到实处存在差距。在访谈中,笔者发现高校70% 的社团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或活动场地,来自校方的拨款很少甚至为零,有些社团需要通过社员募集会费勉强维持。(三)成熟程度困境:低年级成员偏多社团成熟度和成员稳定性影响着高校学生社团的整体水平。在调研中笔者发现,高校学生社团总体上低年级人数居多,一、二年级学生几乎占到80%左右,特别是大一的学生居多。在社团实践活动中,除了团委、学生会等社团的成员相对稳定外,其他社团由于个人无法平衡学习和工作关系、社团无法满足个人开展的需要、社团归属感不强等原因,许多经验丰富、成熟的社团成员到大二、大三会纷纷选择离开社团,尤其是一些刚成立不久的社团面临更大的成员缺失困境,极大影响着社团开展的层次和水平。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