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理理论与社会基层的治道变革 张宝锋 ()治理理论是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治道变革的主流理论,其主要观点是:自下而上的参与,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与制衡,社会资本是治理的润滑剂和道德根底,强势民主,顾客导向,市场化政府等等。其对我国基层社会治道变革的启示是:建立和开展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建立政府指导支持下的社区自治体制与机制,开展社区教育、培育公共精神,建立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增强政府的回应性等等。 (关键词)治理理论,社会基层,治道变革 一、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所有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一个摆在所有人类共同体面前的问题,即人类如何才能更好地组织他们的社会关系来增进个人和集体的平安
2、和物质满足,这是对治理的永恒追问。20世纪90年代,治理理论对此做出了成功答复。何谓治理。治理就是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那么,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 1非正式的制度安排。(1)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自下而上的参与 治理理论提倡公民与公务员广泛参与公共事务,它寻求增加在组织事务和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所有公共部门员工的参与。它鼓励公民以个体或集体的形式广泛地参与公共行政,从而使公共行政更响应公众呼声和以顾客为中心。barber指出,政府的无能表现在三方
3、面,即行政机构的瘫痪、公共事务的私有化及民众对政府的疏离和冷漠。如欲解决政府无能和自由民主主义所产生的危机,宜将强势民主建立在公民参与和公民义务上,而非只是建立在个人良好品德和利他主义之上。(2)公民与基层行政组织互动就是在公民自愿组织的原那么下通过公民的参与和监督使公共行政的效劳和效率到达最正确。ham指出:官员在面临行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总是比较习惯采用控制手段来解决问题,而非坚持公共效劳理念的落实,也很少采取鼓励公民参与的形式,长期看来,反孕生许多行政问题。因此,应当尽量加强公民个人与行政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互动的时机,使基层行政人员了解公民的意愿倾向,并引导和鼓励公民参与基层公共决策的
4、制定和对决策执行的监督。(3)robertbdenhardt在新公共效劳:效劳而不是掌舵一文中指出:公务员的首要职责是帮助公民清楚明白地表达并实现他们的共同的利益,而不是试图控制或者掌握社会。新公共效劳是建立在与 2公民对话的根底上。应当从我们能够提供或不能够提供某种效劳转为让我们一起判断下一步将要做什么,然后使它实现吧。(4)彼得斯在对传统治理和全球行政改革进行多年潜心研究的根底上,提出了政府治理的四种模式:市场式政府、参与式政府、弹性化政府、管制型政府。其中的参与式政府模式相比其他政府治理模式来说,更注意到国家与社会间的关系以及广阔公众参与决策的时机。参与式政府致力于寻求一个政治性更强、更
5、民主、更集体性的机制来向政府传达信号。其倡导者认为层级节制是最直接的罪恶,传统官僚体制这种层级节制的、由上而下的管理形态限制了员工对其所从事工作的参与。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就怎样才能从社团和个人那里寻求和接受意见做出决定。政府要强调开展第三部门,即有别于公共部门的非营利组织,来解决当代社会的许多问题。同时也要指导这些组织使之符合公民社会的价值要求,并且有能力去解决社会问题。参与模式的出现强化了公民的作用,并试图以投票以外的方法来诱导民主参与。(5) (二)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与制衡 治理理论是政府与社会力量通过面对面合作方式组成的网状管理系统。(6)由于国家的失效和市民社会的不自主性同时存在
6、,一些社会、经济问题不能简单地借助自 3上而下的国家干预或凭借社会的自发调节方式得到解决,而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合作却能够行之有效。正如著名政治学家hans,keman所指出的:许多集体行为的问题只通过个人行为无法解决,但是由遥远的国家调节或间接的政治民主程序也不容易解决。相反,社群的自我调节,结合民主国家及其机构的权威,倒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自组织治理网络作为一种合作性的共同体能够使得理性的个人超越集体行动的悖论。(7)首先,公民社会与政府的合作有助于克服政府中心所带来的国家失效。治理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所谓权力依赖指的是:致力集体行动的组织必须依靠其他
7、组织,因为无论哪个组织,都不可能拥有知识和资源两个方面的充足能力来单独解决一切问题;为到达目的,各个组织必须通过与其他组织交换知识和资源,并且依据占有资源的多少确定自己的谈判地位。所以在治理过程中,有的组织可能在某一特定的交换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不易轻易发号施令,因为任何组织都不会乐于一味地仰仗和屈从于他人,也会用拥有知识和资源的筹码对此加以抵抗,因此治理也就总是一个合作的过程。jan,koolman指出:不管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没有一个个体行动者能够拥有解决综合、动态、多样性问题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与信息,也没有一个个体行动者有足够的知识和 4能力去应用所有有效的工具。(8)所以在自组织治
8、理的网络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相互替代关系,只存在基于资源交换根底上的依赖共生关系。政府组织虽然在自组织网络系统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合法地使用暴力、决定重大的公共资源分配方向和维护公民根本权利、实现公平价值等方面,仍将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资源和能力所限,它不再是实施社会管理功能的唯一权力核心,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社区组织、公民自治组织等第三部门和私营机构凭借各自的优势将与政府组织一道共同承担起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效劳的责任。 其次,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有助于克服社会中心带来的第三部门的失灵。任何地方的公民社会都是由良莠不齐、甚至完全怪诞的成份组成的
9、令人眼花缭乱的纵队。一味强调社会中心都可能助长一些邪恶势力的增长,从而使得公民社会的不自主性发挥至极致。(9)在治理网络中,国家虽不再是最高权威,但它同时又按常规承担着保证该社会的机构制度完整和社会的凝聚力的责任,在与开展相关的行动网络中以调停者身份行事:组织政策主张不同的人士进行对话,保证各个子系统实现某种程度的团结;制定规章制度并促使有关各方贯彻执行以实现各自目的,以及在其他子系统失败的情况下作为最高权力机关负责采取最后的补救措施。政府作为兄弟中的长者保证了社会的协调运行。 5 (三)社会资本是治理的润滑剂 治理的根底是公民社会的形成,而充裕的社会资本储藏是公民社会的结构性支撑。社会资本就
10、是团结合作、互惠信任。社会资本的功能就是降低交易本钱、防止现代民主制度引发的过度的个人主义和提高人们结社的艺术并以集体的力量抗衡专制主义的国家政权。民主社会必然保存个人自主活动的空间,如果这种政体不想退化到无政府状态,存在于受保护空间里的社会必须有能力进行自组织。自组织的纽带就是社会资本。著名社会学家鲍勃索杰普根据需要协调的行为系统的类型将自组织分为三类:一是人际关系的自组织在人际关系网络中,个人只代表其本人或其职能系统,但不要求特定的机构或组织承担义务;二是组织间关系的自组织以有明确任务的战略联盟成员之间的谈判和正面协调为根底,而这种战略联盟又是以成员间有利益共同点,都掌握着为到达互利结果所
11、必需的、同时又是分散控制的独立资源为根底;三是系统关系的自组织以降低噪声干扰和进行负面协调为根底。(2023)这三种自组织形式常在错综复杂的等级体制中相互联系。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互惠与信任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联盟成员之间的互惠与信任可以使组织间的谈判顺利进行;组织之间的互惠与信任可以促进系统间的沟通交流。 6 (四)强势民主 民主应该是由少数公民所组成的社会,公民们可以开会直接处理他们自己的事务,他们的理想是建构一个公民自主的自治政府,自治政府应该要落实到基层,从乡镇、邻里层次开始做起。(11)barber将民主分为三种:弱势民主、统一民主、强势民主。他认为,公民依据共同契约将管理公共事务
12、的权力委托给自己投票选出的代表的弱势民主(间接民主)是一种限制民众政治参与和控制权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处理政府日常事务的权力掌握在精英手中的手段,代议制民主充其量是趋近民主,而不是民主本身。通过精神感召和意识形态鼓励的统一民主,使公民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主动放弃自我利益,成就集体利益,使个人的利益与象征性的集体利益获得一致性,进一步到达社群的共识。这种民主只有集体,没有个体,况且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的过程中,往往会透过一种集体的力量将个人的利益与需求完全淹没,而出现直接民主的假象;执政者更可以运用种种巧妙的方式,合法与技巧性地压制个人的意见,使之成为一言堂的假民主。公民自己管理自
13、己事务的强势民主(直接民主)并不回避个别利益可能产生的冲突,也不要求所有人均具备高度的同质性或某种价值的共识,而是主张透过持续的参与、互动与协商,在创造性共识的根底上,化解冲突,容忍歧义;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公民可以自行立法与创立政治 7社群,将依赖性的个人转化成为自由的公民,私利转化为公共利益。因此在强势民主之下,政治将成为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日常生活的一局部,而不只是代议制里由专家所垄断的专业活动。(12)可见,治理的民主概念就是直接民主或强势民主,也就是在宪政制度的根底上,人民通过自治的共同体,获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并实际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政府并不完全垄断一切合法的权力,在政
14、府之外,社会上还有一些其他机构和单位负责维持秩序,参加经济和社会调节,形成所谓多中心治道的格局。这其实就是在追求更大程度上的自治权,进一步提高公民社会相对国家的自主性,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状况最主要的标准是公民是否有权获得公共领域的资源,并能够直接参与公共资源管理的过程。 (五)顾客导向 顾客主权的理念,来自于市场中自由竞争的企业经营理念。它要求政府将普通公民的角色由被动的管理对象转变为主动的顾客,政府活动和公务人员不应只向上级负责,而应围绕顾客的需求进行,为顾客利益负责。顾客满意标准在政府运作中的运用应当与企业中的运用一样广泛如果行政官员能够像企业管理者那样始终关注公众满意度,那么内部行政
15、运作亟须改革以改善效劳就不言自明了。(13)大 8多数人同政府打交道的经验中,最大的刺激是官僚政治傲慢。今天人们期望着被当作顾客受到尊重甚至受到政府的尊重。 (六)市场化政府 在西方各国开始普遍反思政府的治理问题,并试图解决传统行政模式所面临的危机之时,市场再一次成为人们优先选择的药方。如果让现在的政治家、学术界人士和公众选择可以取代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治理结构,其结果一定是选中市场模式。(15)市场逻辑赋予了治理新的内涵。市场价值的表达并非仅仅表现为压缩政府规模和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更重要的是,市场价值已深入到公共组织内部,并促进建立起政府组织与私营组织之间、政府组织之间以及政府组织内部之间的良好竞争与合作关系,政府不能代替市场,政府应是以市场为前提的功能补位性行政或助动式行政,政府是对市场功能缺陷的替补。 二、治理理论对社会基层治道变革的启示 (一)建立和开展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 治理的宗旨是根据社会公众的需要,通过多方参与、协同解决的方式提供公共效劳与公共产品,增进、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从而确定社会管理对公众负责的公共责任机制。 9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作为解放思想、推动实践的兴奋剂,对于刺激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21世纪的今天,改革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问题,如城乡差异、地区差异、贫富差异等等,已经到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