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传播新态势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成为信息传播新态势。传播新态势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两方面的影响。更为开放和便捷的移动互联网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日益广泛的素材。同时,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逐渐削弱高校校园文化的引导功能。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步伐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在要求,二者的有机融合,推动高校加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关键词:传播新态势;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23年3月22日,腾讯公布2023年公司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微信和 WeChat 的合并月活泼账户到达8.89亿,同比增 27.6%。微信和WeChat
2、的用户首次超过了移动 用户,成为最主要的传播平台1。人际关系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传播形态持续演变,信息载体、传播渠道更新迭代越来越快,互联网重构舆论生态步伐进程加速。移动应用、社交媒体成为主要信息入口,聚合类平台、自媒体公号不断涌现,网络直播、问答社区等成为舆论生成传播重要源头。移动应用、社交媒体、问答社区、直播等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2,媒介对高校学生、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影响越来越大,加强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首要工作之一。一、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当今社会对高校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观点不一。一般认为,高校校园文化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的
3、物质根底上建立和开展的。这些物质文化包括各种教学、科研、设备、建筑、环境等,这些构成了校园的校容校貌,是校园文化的物质根底。二是制度文化。高校校园秩序离不开各种制度的管理与约束,如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这些制度文化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三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高校的灵魂所在。精神文化核心表达在校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师生所遵循的价值观、师生关系以及校园舆论等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分为传统校园文化和现代校园文化。现代校园文化是在传统校园文化的根底上继承、开展而来。二者差异主要表达在丰富性与先进性方面:教学、设备、科研、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先进性
4、;教学活动、学院学风等方面的丰富性。二、大学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知和开展期望调查发现,大局部高校学生对校园文化内涵内容并不了解。只有11%的受访者清晰地知道校园文化的三个组成局部。78.6%的认为校园文化只包含精神文化,对于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认为只是管理措施和根底措施,并不属于文化范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大学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知偏差,高校应加强文化内涵素质教育,加大文化内涵建设力度。(见表1)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深远,只有1%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影响。在广东省职教基地调查中,高校媒体被学生们熟知的、接触最多的前三位为校园网、学院微信公众号和校园播送。高校新媒体侧重
5、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对现在高校学生喜爱的B站(弹幕)、直播类平台涉及较少。75%的大学生希望结合、利用新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完善管理制度和改善师生关系。只有10%的大学生要求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在高校的网络建设或是国家网络基站建设比较满足大学生日常的上网需求,另一方面是现在高校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比较传统单调,与当前大学生喜爱的视频化、娱乐化的媒体观看习惯不符,两者相比较,后者需求更为迫切。传统的师生关系有三种典型模式:教师与全班同学的单向交往;教师与全班同学的双向交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调查发现,传播新态势让当今大学生对平等、互动
6、、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着强烈意愿,大局部高校学生要求突破传统的师生交往方式,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消除师生之间身份差异,弱化教师权威感,进行平等式的教学、管理与交流。三、媒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渠道(一)通过新媒体建立“立交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新媒体给大学生翻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同时也翻开了社会“大染缸的阀门。新媒体有利于拓展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路径,提高其价值判断力的同时,存在自由“泛滥后的价值扭曲,虚拟梦想导致人格障碍以及信息良莠不齐呈现的多元诱惑等不利影响3。怎样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媒介素养和价值判断能力;利用、管
7、理好新媒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和价值观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等,是传播新态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视频和即时通讯、慕课、问答APP等软件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手段,利用媒体资源、平台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思政教育工作的灵活性,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二)促使高校加大新媒体建设、开发、运营力度移动互联时代,一部智能 就是一台终端,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学习、生活、信息和娱乐等效劳。调查发现,高校学生经常使用的APP中,与高校新闻、教学、管理、效劳等相关联的APP仅占1%,99%是其他运营者开发使用的
8、社交类、娱乐类、咨询类APP。其中,社交类和娱乐类APP使用频率占比最高。这就促使高校管理部门重视新媒体开发、运营,注重开发与 移动端相适应的,满足教学、管理需要和学生需求的系列软件APP,使校园新媒体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新媒体时代,每个终端都是自媒体,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创作内容,考核他们的不再是传统媒体里面的相关审核标准,更多的是点赞、转发量、阅读量、评论等活泼性指标。高校传统话语体系、等级管理制度在“平等化的社交网络中将被瓦解,甚至被抛弃。因此,高校要贴近学院、学生实际,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增强与师生员工的交流互动,做好、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的良性开展。(三)助力高校
9、打造新的文化阵地,树立新的文化旗帜大学生人手一部 ,手不离机,从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博客微博、论坛贴吧、BBS等平台中获取最新消息。新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篇公众号图文、一篇微博、一条朋友圈消息、一个说说、一条评论,他们的传播量和传播速度超乎想象,呈现爆炸式传播效果,但传播本钱几乎为零。对于高校和教育部门来说,尊重媒体传播特点和新媒体传播规律,用“分享共赢“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和“以人为本“人才为先的理念推动新媒体开展,加强内容建设,做到“外塑品牌 、内聚人心,打造新的文化陣地,树立新的文化旗帜。(四)借力新媒体数据,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性、前瞻性开展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10、消费等行为都是有价信息。新媒体使用程度越高,与其相关联的各类型数据越多,开发价值越大。静态的、动态的学生行为数据,为实时追踪学生的潜在需求提供可能性。收集、统计、分析、利用新媒体大数据,为教学改革的精准化、生活效劳的便利化、文化建设的可控化、行为模式的规律化等提供依据,真正使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四、结语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宣传载体。高校新媒体的建设客观上将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如沟通表达和组织执行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素养、技术技能培养和锻炼。高校要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步伐,一方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新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将有利于高校加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宗旨。参考文献:1伍康.腾讯发布2023年财报 净利414.47亿同比增长42% OL.第一财经, :/news/5251724.html,2023-03-22.2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刘奇葆强调坚决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N).人民日报,2023-01-06(4).3张夏.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影响及教育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5).(作者单位: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