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征文范文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与利义,指道义。是一种精神信念和理想追求,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利,指利益、功利。义利之辨是我国哲学史上的一大争论焦点。关于两者的关系,我国历史上有不同的观点。儒家旗帜鲜明地倡导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张关键时刻可以杀身以成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孔子孟子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董仲舒也认为利以养其身,义以养其心。墨子认为:义,利也。墨子三表中,最重要的第三表是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之利。墨家认为义在世间万物的价值中
2、,是最珍贵的;而义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利,是国家百姓的大利,即义也就是利,义、利二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宋代程颢也有义利之辨,他认为:大凡出义那么人利。出利那么入义,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 虽然人有与动物一样的趋利避害本能,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高于利之上的义,即不以利为最终追求,而以精神的高尚为最高追求;不是所有的害都一概回避,而是以义为准绳,遇到合于道义、应该做的事,就勇于去做。因此传统道德观视义为一种精神信念和人生的最高价值标准。我国传统道德价值取向的形成是围绕义利关系的争论而展开的,因此,义利之辩的过程,就是中国传统道德价值、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观念形成和开展的过程,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
3、开展的反映和缩影。 中国传统道德观标准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受几千年传统道德的熏陶,国人崇尚以义为重,主张先义而后利,甚至在关键时刻能舍生而取义,见义勇为是表达义利之辨的精髓和典范。荀子说: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君子之勇也。见义勇为,源于论语为政。孔子也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见到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从另一方面讲就是见义勇为。见义勇为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种民族气节,表达在个体身上,它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生修为。古往今来,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英雄不胜枚举。古有义不辱节的苏武,守死不屈的颜真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近有为抢救国家财产与大火搏斗而荣耀献身的向
4、秀丽,舍生忘死热血忠魂的郭钗等。他们为了民族大义和公共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性命,是舍身取义的楷模。 为弘扬中华民族见义勇为传统美德,匡扶社会正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市于年批准通过了唐山市奖励和保护公民见义勇为条例,对见义勇为行为给予奖励和保护。另外,为了鼓励倡导见义勇为,我市还专门建立了见义勇为奖励基金。所有这些都为弘扬正气、维护社会公平、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见义勇为的良好气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华民族重视义、追求义,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风格与民族气质,是民族精神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下处理好义利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义利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表达是:人生在世,要
5、以义取利、以利济世;平时不因利的诱惑而改变人格和节操;身处两难抉择时,应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甚至怀义去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强化了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但是,以逐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更滋长了人们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甚至有人见利忘义,为一己之私利而不择手段地弃大利(即义)于不顾。这既有社会的原因,更是自身道德修养欠缺造成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更应树立人们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以义取利、 以利济世的良好风气,倡导人们的公德意识,引导人们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将义也即大利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