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国藩读后感曾国藩读后感看完唐浩明晚清三部曲:曾国藩全程像陪这位老中堂走完了一生。-题记毛泽东和蒋介石视曾国藩为楷模,毛泽东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称其“足为吾人之师资,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的说法,“两指的是孔子、王阳明,半就是曾国藩。我的记忆中对曾国藩最深的印象是剿灭太平天国,其他便是沉睡在历史课本上的画像,对他知之甚少。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发起者之一,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像诸葛亮、王阳明那样自带光环;他不是高富帅,出身贫寒,长相甚至“有点丑,身材瘦小,一对三角眼,全身长满皮癣,道光皇帝面试曾国藩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此人面目不
2、雅,难成大器;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资不够聪颖甚至愚钝,考取功名之路屡考不应频频落榜;他初入官场不受领导喜爱,还受同僚排挤.,就这些足以让芸芸众生在人生的迷茫中找到共鸣,然后看看曾国藩是如何强势逆袭的。在对曾国藩的教育上其父曾麟书是功不可没的,曾父身上有一种契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中秀才是非常困难的,竞争残酷录取率低,很多人都难以坚持下来,比方:洪秀全,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都没考上,这对他的打击巨大,他认为自己是上天派来反对清朝的,考不上是上天的安排,搞起了反清运动。而曾父就不同了,曾父参加科举考试十七次,在第十七次才考中秀才,这种毅力放现代来说不可思议难以想象,曾父的锲而不
3、舍给曾国藩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曾国藩考秀才第一次落榜,曾父抚慰他:“你才第一次落榜,不要灰心;第二次落榜,曾父抚慰他“事不过三;第三次落榜,曾父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第四次落榜,曾父说“下次爹还陪你考.第七次勉强考中秀才,这得感谢曾父的不断鞭策了,后来曾国藩考进士失败后,回乡途中,他向父亲的朋友借了一百两银子,看中一套精刻本的二十三史,他用仅有的一百两银子买了书,饿着肚子回家了。曾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心平气和的跟曾国藩说:借钱买书是好事,我会努力替你还债的,但你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细心研读,这样才不白费。曾国藩也没有让父亲失望,从此潜心学习,之后赴京会考一举得中。当一个人有绝大多
4、数人不具备的品质时,他会吸引到各路贵人扶持及愿意与之奋斗的能人异士,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他的第一个贵人是穆彰阿,在穆的帮助下顺利进了翰林院,便有了在皇上面前露脸和初涉政坛的时机,穆鼓励曾国藩“你天赋不高,中等还偏下。可你有个许多人没有的优点,那就是意志力,人的意志力量是无穷的,可化腐朽为神奇,可让日月换青天,历史上成大事者都是靠勤奋而非天赋,所以你要好好保持这个优点,从此穆彰阿在曾国藩的仕途生涯中,倾尽全力帮助他。剿灭太平军期间曾国藩又在湖南一把手张亮基的帮助下顺利建成湘军消灭太平军,曾国藩自己也因惜才爱才变成了人才收割机,像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罗泽南、江忠源、塔奇布、康福等都在其麾下,湘军
5、中人才济济,曾国藩旗下的智囊团和兵力都远远超过政府。他最厉害的一条是用人厉害,他发现和培养了很多人才像左宗棠、李鸿章一流人才,培养了26个一品大员都是各地的正部级官员总督巡抚尚书,52个副部级官员,当时天下一半的官员都是从他这出去的。文人出身的曾国藩,在带兵打仗上缺乏经验,屡次被太平军偷袭吃尽了苦头,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思考缺乏,总结经验,又通过高人指点,并结合自己的个性“稳和“慎,围而不攻,把保存自己的实力放在首位,再结合他的座右铭“慢慢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被掌控着,这个战术后来也被毛泽东用在国共内战中。很喜欢他的稳扎稳打以主待客的战术,这种打法好在能给军队蓄势待发的时机,以逸待劳,又给自己审时度势的时间,曾国藩立下了不世之功后人也说不出他的几个经典战役,他就是“又笨又慢赢得了一战又一战,有人说曾国藩不善奇谋,他也没指望自己有奇谋也不认为自己善于带兵,他从不投机取巧,他在意的是先不输慢慢的一点一点的赢,积小成大,至全胜。也是这个方法培养了湘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忍辱负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