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南山:绿色开展先行示范黄丹雯张海艳南山,地处珠三角大湾区黄金入海口,拥有“生态区、大湾区、自贸区、高新区、科教区五区叠加优势,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带,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数十年来,南山一直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开展理念,实现了“生态与经济齐飞,碧水共蓝天一色的景象,已初步探索出超大城市兴旺中心城区“两山转化路径。在推动经济社会高速开展的同時,南山努力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水平,在产业开展、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和制度建设等领域形成了具有典型性和辖区特色的“两山实践案例和成果,走出了一条依托优质生态环境资源,不断吸引高端人才和高端产业,从而开展“金山银山并进一步反
2、哺“绿水青山的高水平“两山转化路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推动高质量开展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南山区辖区内多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1993年,全区“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企业有330家,总产值2 亿元,占工业企业总量59.67%,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幅增加了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随着工业经济开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山区果断提出由“工业立区向“生态立区转变的开展思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玻璃制造、印染、电镀线路板、印刷等高污染产业全部清退,逐步淘汰“三来一补企业。与此同时,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动月亮
3、湾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蛇口工业区建成“南海意库、医疗器械产业园,南油工业区成功改造为动漫基地,华侨城工业区转型升级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大力开展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位于南山区内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全国面积最小单产最高的高新区,成为全国高新产业的典范代表。南山区深入贯彻高质量开展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总部基地双轮驱动开展战略,依托“五区叠加优势,建设贯穿南北的科技创新轴和横跨东西的总部经济带;建设以前海、大学城、科技园、留仙洞为核心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四大新高地,打造绿色一带一路的“科技智源;同时,鼓励企业对标国际先进生产水平,推进全链条、全生命周
4、期绿色制造,推动产业向“技术、知识、资本密集型和绿色低碳型转变,推广复制“蛇口工业区4.0绿色进阶模式。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打造美好生态环境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南山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此,近十多年以来,南山区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施“三线一区铁桶保护。1992年,南山区率先划定水源保护区“铁线,明确界定西丽水库一级、二级和准级保护区域;2022年,将水源保护区、自然山体等在内的北部片区全部纳入根本生态控制线范围;2022年,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框定26.18平方千米土地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区总面积的13.96%;建成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示范保护区和全市首家国
5、家级湿地公园华侨城湿地公园。全力保障饮用水源最优水质。十多年前,建成长达30公里的环库截污工程,近年来实施国内最高的30毫米截流标准,进一步升级库区初期雨水和污水截排系统。在全国率先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地块的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将土壤环境风险评估结论作为土地平安移交封闭管理的前置条件,实现 “净土移交。实施大气污染全来源治理。妈湾电厂建成全国首套海水脱硫系统,全国首家实施低氮燃烧器改造,如今SO2、NO2等污染物排放水平全面优于欧盟、美国标准,全球最低。强化清洁能源推广,南山热电厂实施全市首个“热电联产工程;全国率先实施码头岸电上船工程,全区公交车100%纯电动化、工业锅炉100%完成清洁能源改造
6、,大型餐饮企业100%安装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强力推动水环境综合整治。总投入约60亿元,累计完成993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建成南山、蛇口、西丽三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70 万吨/天,污水收集处理率97%;推动大沙河、后海河等河流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整治桂庙渠、铲湾渠、双界河等黑臭水体,完成全域黑臭水体治理。严厉查处非法排污行为。铁腕整治水源区违法建设工程,强力撤除288宗历史遗留违法建筑、37栋违建别墅;建立水源地环境风险常年排查机制,每年出动巡查人员3千余人次,巡查路径超过10万公里;实施“雨季行动专项执法常态化管理,开展“利剑系列行动高压打击违法排污。建设更高生态环境品质,会聚智力资源南山区不
7、断加大污染治理及社会民生工程投入,积极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优质清新的空气质量和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是吸引高端人才及高端产业的重要因素。建设品质城市“惠民。实施全域织“绿,持续提高城市“含绿量,公园总量达154个,绿化覆盖率达53%,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一个公园,全面释放绿色福利。建设“三大精品工程。在风光迤逦的深圳湾畔建设深圳最美海岸带16.2公里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在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建设全国首个以人才为主题的公园深圳人才公园;在大沙河沿岸建设13.7公里的大沙河生态长廊,一带、一园、一廊实现空间串联,构建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城市最美景观。打造宜居城市“利民。对全区32个城中村实施“整旧、
8、改破、清脏、治乱、增美、添绿改造,“南园模式获评全国社会治理优秀基层示范点;创新打造特色精品社区,全区101个社区中四星级宜居社区总数达99个。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高新区北区、后海中心区、蛇口自贸片区共5个重点片区为载体,打造深圳特色的高密度海绵城区。运行更优绿色管理机制,打造“两山转化样板一直以来,南山区勇于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始终坚持对标世界一流,着力推动建立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开展需求。“巧用生態文明考评机制。坚持用好“市考核和“区考核两个抓手,将生态建设、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纳入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
9、干部任免奖惩的“关键票,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制度,树立良好的“绿色政绩观。“活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成立区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区大气办、区海绵办等专门治理机构,全方位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创新“互联网+河长制监管模式,形成“全面监管、巡办别离、智慧管控河道管理新格局;创新推动环保主任制度,率先推行“环评备案制,促进环境监管重心向环境影响大、居民关注度高的方向偏移,集中精力查处污染重、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善用资源综合利用制度。严格产业准入,对达不到能耗和排放准入条件的“两高工程一律不予审批、立项、备案、开工建设;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资金鼓励制度,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推进节能工程建设;严格
10、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合同节水,开展居民区、重点企业、机关等节水载体创立活动;完善绿色建筑鼓励制度,全区新建建筑100%到达绿色建筑标准。加强政策制度保障,凝聚生态环境管理合力在污染防治攻坚、推广绿色新理念和新举措的过程中,离不开政策制度保障,南山区坚持刚性约束和弹性鼓励并行,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率先实施生态文明考核,建立健全绿色开展制度,坚决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每年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行动方案,将生态破坏、大气污染、黑臭水体治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定期督办、会商,任务完成情况及考核结果将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率先建立大气治理街道辖区责任制、环境质量周报制,实施“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讲评、一年一考核全周期强化管理。创新设立水源三村生态补助机制、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资金鼓励制度,通过政策驱动,全面加强政府企业公众的绿色开展意识。未来,南山区将继续完善绿色开展制度,强化环境质量监控与考核,压实各部门、各街道环保责任,凝聚生态环境管理合力,激发居民和企业积极参与水源区保护的内在动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绿色开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