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浮生六记有感:何以慰寂寥? 第一篇:读浮生六记有感:何以慰寂寥。何以慰寂寥。 读浮生六记有感 原创:科科手工 周末,在书店里看书,找了本沈复的浮生六记来看。 看文言文对我来说比较困难,所以看的,是由张佳伟玮翻译成白话文的。 浮生六记这书名是早就听说了的,却从来没有看过。如今得了一时机,花上几个小时,慢慢翻看。 作者沈复,字三白,号梅逸。其浮生六记记载了其与妻子芸娘之间的生活轶事,亦描述了一些生活游历的细节,而且,如今仅剩余四卷,这看上去平淡无奇的小书,为何在文人中颇具盛名。随手翻看,不过记录了些细碎小事,说不上恢宏庞大,甚至连宏图大志也全无,却流传甚广,也是让人费解。 细细看完后,终于有点点
2、知道,这小小一本书,里面包含的深情与意趣,确实值得回味。 沈复的妻子陈芸,自幼与沈复熟识,两情相悦,婚后沈复的生活起居,均由她照顾。看沈复描写的妻子,处处充满了对她的欣赏、敬佩与感谢,从性格、样貌、言行、喜好,各个方面描述得异常详细和丰富,一位甘于牺牲、知性得体的古代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芸娘不得不让人欣赏。她是聪明的,自小会背诵琵琶行,翻到一册琵琶行后,居然因为能背诵,而一个字一个字对照认字,从此识了字,通晓吟咏诗词;芸娘是雅致的,地上杂乱的有青苔的小石头,也能做成假山峰,种上云松,盆景之精妙立刻得之;芸娘是大方的,往来的文人朋友聚在一起谈论诗画,芸娘买了钗子沽酒,没有半点犹豫;芸娘是巧思的,
3、为夫君及朋友聚会想出各种方法,让他们能在园林中对着花烹茶煮酒;芸娘是豪气的,不拘小节,扮作男子,与夫君一起遍处游玩,却也随机应变。 由此看来,确实像翻译者说的,沈复看起来,真的有点“配不上他妻子,甚至有点渣。这男子的形象,跟现如今的很多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中的丈夫形象何其相似。既调和不了父母与妻子之间的误解矛盾,也无法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活环境,就连一日三餐也无以为继,需要妻子处处节省精打细算。等妻子染上重病,也无钱医治和休养。而稍微出去挣得一星半点,不是想着把钱赶紧拿回来上缴财政,反而在广州这花花世界一呆就是半年,日日沉醉在烟花之地。这沈复到底是有些什么好。值得芸娘倾心付出,甚至操劳为
4、丈夫寻觅一知心小妾,不复得而郁郁寡欢病死。 这充满了侠气的女子,怎生就嫁与了沈复,并在无尽的穷苦中消耗掉最好的时光,最后抱憾而逝。 看这浮生六记,让人恨不得钻到书里,提起沈复的耳朵,指点他怎么去赚钱,或者怎么去挣得一官半职,给家里和妻儿挣够生活费用,而不是日日赋闲在家,净顾得吹牛,让妻子为补缀破旧的衣服花尽了心思。 可是,我突然不想说这男儿到底应该如何顶天立地,女子在古代又如何为传统思想禁锢空有一身本领而仍旧需要倚仗夫君的。 就是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沈复不过这样的生活,他还是沈复吗。还能写出浮生六记吗。 这世界不缺一生追逐名和利,追求富裕无忧生活的人啊。在沈复生活的年代,应该有很多类似他一样
5、,学识不错,家境还可以的子弟,我相信,肯定也有很多,谋得钱财或官职,太太在家中富养,还可以养几个像样的小妾,一堆仆人,有个大宅子,不用自己费心去修葺门前庭院,用废旧的材料修修补补。 但是,能有几人,能像沈复一样,生活琐事记录,能流传到百年之后,仍有人津津有味地阅读,品味,再来讨论。 昨天看了李银河的一篇文章,只有审美的生活才值得一过。深以为然。而沈复所过的生活,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实现生活最根本的生存需求后,追求艺术的美好,给予人最大的满足感,远胜于追逐俗世间的名利金钱所得到的快感。这不正是我们这一代新爸妈给孩子们引导的吗。我们带着孩子学钢琴、学舞蹈、学绘画、学棋、学国学,不是为了让他们真的就
6、去当音乐家、画家、艺术家,只是为他们把艺术的大门翻开,让他们能领略到艺术之美,领略到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使在以后不进入这一行业,但也能在平凡一生中,有自己自得的一隅,有所寄托,得以给寂寥或嘈杂的生活一点点不一样的色彩。 李银河提到,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艺术.赋予心灵以最珍贵的财富,即自由。因此,没有别的任何人能够比艺术家更愉快。 浮生六记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华美辞藻,只是平实地描述感情、生活、旅行与景色,可你却能在这只字片言里,发现作者眼里的艺术之美,并且跟着作者一起,体会夫妻之情,体会山水之景,体会友聚之乐,体会小物之趣。 不禁想起现在的社会,有人挣钱多了,看见另一些人沉迷于兴趣中生
7、活清苦,不仅不认同,还嗤之以鼻,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意。 可人生本来就有千种不同,无所谓谁笑话谁,谁又过得比谁更加高级。 只是,如果能自己找寻到一条自己喜欢的路,将生活过成诗,把柴米油盐谱成曲子,聊以慰藉寂寥的人生,这不就够了吗。 第二篇:读浮生六记有感范文模版读浮生六记有感 by雁子 同治年间,杨引传在一个冷摊上发现并购置了沈复手稿浮生六记四卷,后两卷已丧失,成为永久的遗憾。所幸前四卷经杨引传刊印广为流传至今。今日我们所见的五卷、六卷并不是沈复所写,依据中华书局出版,苗怀明译注的浮生六记序言中所言,在1989年,王瑜孙发表的足本浮生六记之谜一文,指出足本后两卷的作者为黄楚香,他受王文儒之雇
8、,创作了后两卷,酬劳为二百大洋。故此,感受沈复的细腻生活,就从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写一些我个人的体会。 闺房记乐在开篇中就介绍了作者沈复在儿时便对芸娘有了好感,因芸娘身体薄弱有过福泽不深的忧虑。不过所有的顾忌都在芸娘悄悄地为夜归且饥肠辘辘的沈复留下的一碗粥后被众人羡慕取笑,成为了两个人朝思暮想的一根扯也扯不断相思线,直至婚后这碗粥的情意仍然比蜜还要甜。 在封建时期,你情我愿的恋爱少之又少,加那么沈复与芸娘对诗琴书画的喜爱,简单淳朴的生活追求,热爱山河的胸怀都有着同样的兴趣,是不断加深彼此情感的重要元素。沈复在文中提及,与芸娘结婚二十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单单这一句令今日的多少夫妻神
9、往。如今的婚姻所谓三年之痒,七年之痛的由来在婚后的是是非非、斤斤计较中越演越烈,恋爱中的在一起时还是会思念的恋情,在自由、物质丰富、交通方便的今天,谁还能做到。情感就像一首歌,好听只能入耳,伤感才会入心,因为每个人心中都留有一片净土,守着不知何时才能等到的等待。相比较之下,爱车爱房还真不如一个共同爱好和理解来的珍贵。 我喜芸娘的本真。芸娘与沈复摆供品时言道。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芸娘是一位至善至美的女子,她所追求的生活所交往的人正如她本性的耿直,如文中的王二姑,性格憨畅,俞六姑快言快语,外出游玩偶遇船家女的豪爽,惹得芸娘跟她你一壶我一碗
10、地喝酒唱歌,所有的乐趣完全出自于不加任何修饰的情感,就连为沈复选妾也没有计较是妓女女儿的身份。她在乎的是三个人之间能否情投意合,也正因为芸娘的过于耿直,最终在选妾的事上因不守承诺,欺瞒了她,心中有了排解不掉的怨气,本就体弱多病更经不起这番折腾,早早离开了爱她至深的沈复。 喜芸娘的心地纯洁。在游戈园时,王二姑见花必折。芸娘训斥道:既无瓶养,又不簪戴,多折何为。放在当今社会,芸娘的训斥仍然大有用处,这是对自然的敬重。 喜芸娘的朴素与善良。沈复的弟弟娶妻没有珠宝可送,芸娘便将自己的首饰拿出馈赠时所说凡为妇人,已属纯阴,珠乃纯阴之精,用为首饰,阳气全克矣,何贵焉。芸娘的理由看似是为自己好,实那么是不愿
11、意让婆家的拮据感到难堪。 喜芸娘的简单。做邻家老妪的租客,只为编篱为门,门外有池,纸窗竹榻的意境。芸娘畅想:他年当与君在此,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芸娘的美好想法,至今日仍是一个美好,不同的是,芸娘的遗憾出于后期的生活拮据,今日的遗憾,是放不下已经拥有的和找不到有同样喜好和心境的人为伴儿。 喜芸娘的俏皮。沈复帮助芸娘女扮男装,逛庙会,偶遇一少妇,在打招呼的时候,芸娘不自觉上前按了一下少妇的肩膀,女仆大怒,沈复正预辩白,芸娘脱下帽子,把脚翘起来给她们看,说道我也是女的。大家转怒为欢。这一段故事最为喜欢的一个字便是这个翘字,仅仅一个字就将当时的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生动地描绘出芸娘的可爱,如同芸娘就
12、站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作者的用心描绘,让我感受到他对芸娘喜爱至极。 喜芸娘的雅致。在第二卷的最后一段里描写到,夏天,荷花早上开放,晚间含苞,芸娘用小纱袋包上一些茶叶,放到花心里,第二天早上再取出,烹煮雨水来沏泡,其清香韵味尤为绝妙。看到此,仿佛带有荷香的清茶就在我的身边缭绕。读到此文的前一天,我还曾带着家人去植物园的荷花池小聚,除了拍一些美片就是喂了蚊子,未曾想过还有这等境意可为,由此更加敬佩芸娘的素养。难怪林语堂先生称芸娘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芸娘的美出自丈夫沈复的满满情感,最近有一首流行歌曲往后余生,歌词的大概含义就是清贫、风雪、温柔,只愿与一人共享。之所以受到欢迎,一个是正在热恋的年
13、轻人有着本能的追求,另外就是有的人内心里不愿意继续将就,因种种魔障仍在坚持。人生看似漫长,但生命无常,真正美好的生活,在不用背负任何责任的日子能用年或是月计算吗。恐怕连用日的计算都不会有。心中的愿望越大,惆怅就越多,失去的往往会比得到的多。沈复与芸娘算是一对幸运夫妻,虽然没有白头到来,但终归有过可以用年计算的真性情的日子。 沈复最擅长的是作画,他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的鉴赏与品位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读闲情记趣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在没完没了的烦躁生活中,种下一片,轻松、恬淡的园地。 如,夏天蚊声如雷,沈复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一句话对我来说好比一剂良药。入夏至此,我始终被蚊子侵扰,过敏
14、、瘙痒令我深感苦恼,夏之美几乎被惧怕蚊子所覆盖。俗语说境由心生,我便学着沈复重新看待这个夏天,心情好了很多。另有朋友因屋中漏雨,心生烦恼,我便打趣道,用一盆花取代污迹的盆去接漏雨,据说墙皮上的涂料还能防虫,岂不好。朋友大喜,顿时开朗了许多。 如,花以兰花为最正确,取其幽香韵致,但瓣品稍能入谱的不可多得。沈复有一盆荷瓣素心春兰,肩平心阔,茎细瓣净,是可以入谱的。因有人想要但得不到,成心用开水浇死,沈复从此不再养兰花。 读到此段,我因沈复对兰花的钻研增长了见识,也看到沈复心中的美是不能替代的,同时也相信他必定知道谁是那个坏人,之所以不提及,是他心中存有善念。正如兰花的花语与沈复的品德同样是美好、高
15、洁和贤德。这比养花无数,不及花品的人要强百倍。 如插花宜单数,不宜双数。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瓶口取阔大,不宜窄小,花朵才得以舒展。如用木本的花果插瓶,剪裁前先在手里,从横、斜两个角度看态势,再从反、侧两面看形态,以疏瘦古怪为佳。 插花是一门源于心境的艺术,前期陪儿子去看电影,买了一桶爆米花,因小铁桶很别致,但不知用到何处为妙,便放到角落里闲置。直至看到这一段后,又巧遇回白云鄂博,摘了几枝铁花,按照此文的方法,插花的造型,确实有了不同,我一边欣赏,一边反复琢磨沈复的审美艺术,虽时隔百年,因文字的存在,并不觉得有多遥远。 如,园中景,妙处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文中对以上见解都有细致地解释,种什么样的树,堆什么样的山,做什么样的屏障,用着诗画般的语言描述。通读几遍,对去过的亭台楼阁,公园小巷,在心里面会自然升成一个评价。记得红楼梦里描述大观园时,开门便见一座假山,绕过假山之后,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正如沈复所言。难怪有评价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 如,供品中佛手忌讳酒后用鼻子闻,闻了就容易烂,木瓜那么忌出汗,有汗要有水冲洗。只有香橼无忌讳。 沈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