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局年度体育事业工作总结 2023年,全市体育工作紧紧围绕宜都“百强再进位、全面达小康,以科学开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宗旨,以促进体育城乡均衡开展为重点,围绕“宜昌领先,全省有位,全国有名的体育工作目标,着力完善全民健身体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体育产业开展,扎实推进体育事业城乡均衡开展。 一、2023年主要工作 一是健全体系,推进全民健身再普及 1、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发(2023)46号文件,深入落实xx市全民健身实施方案(2023-2023年),强化调研督办。 2、大力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新建单项体育协会1-2个;乡镇街道体育组织建设到达2
2、0230%;扩大健身指导和志愿效劳覆盖面,开展3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3、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送健身技能到基层,提高群众科学健身水平,重点抓好全市“全民健身万人行活动。4月26日,利用潘家湾土家族乡梁山自然区域优势,开展了登梁山比赛活动。7月,举办“农合行杯广场健身舞大赛。8月8日,参赛xx市“三峡农商银行杯广场健身舞大赛分获第一名,第二名。同时,举办、承办XX省青少年篮球联赛、xx市青少年羽毛球、射击比赛、xx市老年人门球赛等xx市级以上体育赛事6次以上。 4、成功举办高级别赛事。6月27日上午,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在xx市正式开桨,24只队伍在清江水域公园展开剧烈角逐,成为xx市近
3、60年来,首次以“端午赛龙舟为主题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也是我市探索以市场机制举办大型文体活动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宜都史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体育赛事。9月20日,2023年“凌空杯全国毽球锦标赛在我市体育馆开赛,本次赛事共吸引了全国2023多个省区的24支球队参加。在为期5天的比赛中,270名运发动将在平推、进攻和花毽三个大项中角逐出12个工程的冠军。2023月25日至30日,全省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及鄂皖民营企业家高尔夫对抗赛在我市天龙湾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举行,共有120多名运发动参加比赛。 5、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完善。扶持3个村、2个社区安装健身路径5套,篮球架3付。 二是优化布局,推
4、进竞技体育再开展 6、进一步加强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单项基地和体育传统工程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 7、畅通后备人才输送渠道,切实做好输送到省运发动宜都籍选手的跟踪效劳。 8、优化学校体育布局,构建体教深度融合体制,共育人才,确保每校至少组织一支代表学校水平的运动队。 9、精心组织,完成参赛省、宜昌比赛任务。 三是壮大规模,推进体育产业再提高 11、切实做好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工作。 12、加强体育市场培育引导。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体育健身、体育用品、体育培训、体育休闲旅游等产业,逐步壮大体育产业规模。 四是强化措施,推进工程建设再加强 13、加强体育根底设施建设,按市委市政府要求,
5、积极推进市民活动中心体育场建设。 14、重点修建梁山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以此为根底配套建设全民健身自驾车营地综合效劳区,兴建效劳中心、停车场、自驾车露营区、效劳保障区、废弃物收纳与处理区,同时建设帐蓬露营区、儿童游乐区、户外运动区、休闲俱乐部等特色效劳区,总投资为2800万元。 五是标准管理,推进机关建设再加强 15、扎实开展局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城乡互联共建活动,精准扶贫、“万民干部进万村惠万民和全国文明城市创立等活动。 二、2023年工作思路和打算 2023年,全市体育工作坚持围绕全市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以科学开展观为主题,切实增强危机意识、担当意识,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
6、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宗旨,以促进体育城乡均衡开展为重点,围绕“宜昌领先,全省有位,全国有名的体育工作目标,积极实施群众体育生活化、体育赛体品牌化、体育产业市场化、体育人才梯队化、体育设施均等化、体育文化普及化“六化工程,为宜都百强再进位、全面达小康目标作出积极奉献。 (一)挖掘本地特色体育品牌 充分利用宜都秀美的清山山水生态、潘家湾土家文化、大力开展自行车、登山等体育工程运动会,举办门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国内、省内外体育赛事,打造集休闲健身、保健养身、教学训练等为一体的体育产业,做活做好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文章。积极争创全国门球之乡、体育强市。 (二)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认真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
7、条例,结合“全民健身日和传统节日,每年举办全民健身万人行群众体育活动,定期举办群众喜爱的体育比赛,不定期举办各种健身展示和表演,提高群众体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进一步完善老年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发挥单项体育协会作用,鼓励单项体育协会每年至少举办1-2次较大规模体育活动。着力拓展乡镇文体效劳中心体育效劳功能,加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开展“送体育培训下乡活动,鼓励各乡镇、社区举办农民运动会和趣味体育活动。 (三)推动体教融合协调开展 大力推进教练员进校园和运动队进学校工作,鼓励支持中小学校兴办1支具有市级水平的运动队,形成“一校一品特色。加大对本地省级高水
8、平单项训练基地的标准管理,完善体育传统工程的竞赛、训练、选材等工作。确保我市射击、举重、田径等工程在省、宜昌领先地位。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力度。 (四)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步伐 高标准建成市民活动中心体育场、射击馆、体校综合楼、网球场。加大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力度,利用两年时间为全市所有行政村配套健身器材,公共体育设施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五)逐步壮大体育产业规模 把体育消费培育成消费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利用山水自然资源,深入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推进梁山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清江天龙湾体育休闲健身工程开展,促进体育与文化、休闲、健身效劳、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开展。大力开展体育彩票业,确保彩票销量逐年增长。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