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粮食供需均衡保障机制研究李季 赵传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必须意识到粮食增产并不等于粮食供需平衡,为此,本文立足供给和需求平衡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粮食供需的特征,总结出我国粮食供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新思路,促进我国粮食供需呈现良性开展。【关键词】粮食供需;粮食平安;保障机制一、引言作为世界上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粮食供需平衡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确保中国人民的“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的手中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在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及资金技术帮扶下,我国
2、粮食产量呈现“十五连增的奇迹,实现了连续丰产和供求总量根本保持平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消费倾向的改变,我国的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不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是人们对粮食品质和平安的需求,粮食供需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变化过程,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二、目前我国粮食供需新特征(一)粮食总体需求结构随着我国社会人口总量的增加、城乡结构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导致我国粮食供需结构在新时期也发生了新变化。农村人口因务工和青壮年升学就业逐步向城镇转移,消费模式、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从收入消费弹性、营养标准合理、人均粮食需求和粮食收益率变化上来看,未来我国
3、粮食需求总量持续增加,尤其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二)粮食市场价格农产品供需价格一直处在波浪式波动变化,生产本钱增加、单产和总产量增长或放缓不确定性程度和频率不断增加,这种供需趋势的共同作用,更加促进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玉米饲料、蛋白质粉、牛肉、猪肉、禽肉、奶粉、水产品等其他农产品价格将会波动剧烈且呈现价格增长。而我国的农产品尤其是主粮,因品质、品牌、包装等因素,很难冲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三、我国粮食供需平衡所面临的挑战(一)耕地数量质量下降不可再生的耕地自然资源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根底,随着长期以来滥用化肥、农药、地膜和土地外源性污染导致土壤板结、耕地退化、耕地资
4、源匮乏、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已成为保障粮食平安的心腹大患。我国耕地面积虽然严守着18亿亩红线不放松,积极推进荒地开发,但是新增加的耕地主要存在产量不稳定且退耕风险大等问题,因此除了耕地数量的保证,耕地质量以及耕地空间分布都影响粮食生产平安。(二)水资源环境恶化西方农业兴旺国家,早已实现现代的、科学的供水设施设备,但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硬伤。全球气候变化使我国农业生产本钱以及投资的不稳定性增加,加剧肥料挥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增加农作物病虫危害发生的频度和范围,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另外,由于工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森林和草地生态平安脆弱,
5、自然灾害频发,造成水土流失、沼泽化、盐渍化和荒漠化等,加剧了对粮食平安的担忧。(三)农业生产规模与消费结构失衡随着粮食生产的物质本钱、人工本钱和土地租赁费用增加,农民的种粮收入明显低于进城务工农民的收入,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工资性收入,而不是种粮收入,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在一些地方可能会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尤其在一些地形地貌复杂、人口居住分散、土地田块零碎无法进行规模化经营的丘陵山区,土地生产规模不够大,小规模粮食生产无法抗衡高单位效益的经济作物,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还受到农业机械价格和使用本钱上涨的限制。四、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主要对策和建议(一)增强粮食
6、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开展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持续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和改善粮食根本生产条件,推广先进增产技术,实行粮食全程机械化,开展现代种植业优良品种繁育,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加快培育作物新品种。根据污染土地的种植标准确定治理方式,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稳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成果,防止出现毁林复耕,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土地质量保护专项补贴制度。(二)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体系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种粮主体的培育,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多元化的社会效劳,以降低粮食生产本钱,提高农民种粮积极
7、性。健全粮食市场调节制度,综合运用储藏吞吐、进出口调节等手段,全面开展粮食大县直接统计调查,科学确定粮食储藏功能和储藏规模,完善中央储藏粮管理体制,强化粮食主销地区的储藏责任,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政策性收储。(三)优化粮食消费结构调整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扩大高效饲料作物种植,充分利用饼粕、糠麸、糟渣、秸秆等原料制作混合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缓解饲料对粮食需求的压力。积极开展优质畜牧业、水产养殖业、远洋渔业、油料豆类果蔬类及野生食品类等非粮食物,拓宽食物源,提供非粮食物供给,补充和调整粮食消费结构。在保证人们粮食供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饲草作物的种植,以减轻饲
8、料用粮的进口压力,并实现我国农作物种植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五、结束语为了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必须加强农村的帮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做到既解决眼前需求,又保证长期开展。农业历来在粮食生产和创收方面发挥着根本性作用,增強粮食作物生产率的提高,稳定食物价格,重视食物营养平安及可持续开展,我国粮食供需平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做到均衡协调、整体最优。参考文献:1庞乾林,王志刚,林海.以新理念开展稻米粮食产业 确保供求平衡生态美丽J.中国稻米,2022,22(2):57-60.2赖晓璐.辽宁省农产品供求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对策思路J.农业经济,2022(1):129-131.作者简介:李季(1993-),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涉农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