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村聚居点产业开展方案 大田坝乡民福 大田坝乡民福新村聚居点位于大田坝乡民福村七组境内,是大田坝乡唯一一个“4.20芦山地震集中安置点。该聚居点由民福村2-8组,47户161名村民村民组成。该聚居点在建设时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配套较为完善。为了稳固提升地震灾后重建成果,以让农民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为核心取向,以依托产业建新村、建好新村兴产业为根本原那么,以连片、整体、全面推进为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灾后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开展目标、实施战略和空间布局,使民福新村聚居点呈现“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景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聚居点实际
2、,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 大田坝乡民福新村聚居点地理位置优越,距兰家山农业公园直线距离3.5公里,同时处于县上果蔬产业、林竹产业、茶产业的交汇地带,产业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建设要做到将产业重建与新村聚居点建设、特色农业、农旅结合“无缝对接实现农民生活有改善、农村面貌换新颜,农业开展大提升,努力让受灾群众“不仅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 二、科学谋划、合理布局 (1)产业开展、规划先行。民福新村聚居点在前期在规划建设上,充分考虑到以后产业开展布局,前期根底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新村功能和农旅结合功能,根底设施投入大,路网建设布局合理。 (2)托兰家山农业公园建设在民福二组建
3、设100亩绿色蔬菜采摘园。让到兰家山公园游玩的游客能有地方体验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到达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要求,统筹考虑新村功能和旅游功能,主动融入农村旅游开展需要,增强产品竞争力、改善乡村旅游气氛、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3)以县上茶产业链打造为契机,通过“公司+农户、农户“土地入股等方式种好、管理好现有茶园,总体提高区域内茶园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单位产值,充分发挥已有茶园的产能。在民福村1、7、8组连片开展优质茶标准化茶园500亩。让聚居点居民能就近实现务工,使聚居点
4、少一些“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让标准的“70后、“80后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零花钱。 (4)夯实前期产业结构开展成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2023年民福村1组建成年出栏10万只鸡的标准化养鸡场光宏养鸡场,今年民福村8组总投入1500万元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现代化养猪场民福养猪场也将建成投产。我乡将深挖潜力,充分发挥大工程在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效劳力度,最大限度发挥工程带动作用。 三、完善措施、保障有力 (1)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三个时间节点和“三个一批的重建要求,把新村聚居点产业开展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5、。以乡长任大春为组长、分管农业和民福村联系村领导为副组长、民福村驻村第一书记、村五职、新村聚居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为成员的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开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主体责任,明确分工职责,强化责任管理,形成“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的开展气氛,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目标不动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为切实抓好新村聚居点产业开展工作,建立“领导直接联线(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新机制。派驻驻村农技员,负责产业重建日常技术指导工作,并协调与县农业局专家技术团联系,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农业科
6、技推广工作,为工程规划、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及时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加强技术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现场培训等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技术培训,关键技术实行现场示范,提升新村聚居点农民科学种植水平,使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率、到位率、覆盖率等得到不断提高。 (3)按照新村聚居点产业开展重建任务安排,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建立完善新村聚居点产业开展工作奖惩鼓励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工作推动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对工作得力、工程推进情况好、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工作推动不力的严格依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 内容总结(1)新村聚居点产业开展方案 大田坝乡民福 大田坝乡民福新村聚居点位于大田坝乡民福村七组境内,是大田坝乡唯一一个“4.20芦山地震集中安置点(2)进一步强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主体责任,明确分工职责,强化责任管理,形成“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的开展气氛,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目标不动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