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指导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意见 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及县乡(镇)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入,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加快改革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末,将县级公立医院(县级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建XX县区域内公益性质突出、规模适当、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管理标准、运行高效的医疗卫生效劳中心,使90%的患者能在县域内得到诊治,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域、预防在基层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统筹规划县域医
2、疗资源 依据“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原那么,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其规模、编制和功能定位,报市政府审批后发布,并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充分的开展空间。县级人民政府原那么上负责举办1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机构。到“十二五末,人口在20万人以上的县,县级公立医院中至少有一所到达二级甲等医院标准。人口较少的县重点建好县级综合医院,对现有的县级公立医院也可整合资源,实行一个机构、多块牌子。 合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的编制,按照床位与人员1: 1.5的比例核定人员编制,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不低于编制总数的85%,护士不低于每病床0.4人。探索实行县级公立医
3、院编制备案制,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二)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 县级综合医院主要承担居民的根本医疗效劳,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疑难疾病的诊治,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等工作,是县域内医疗效劳、医学临床教育、医学康复中心。县中医医院主要负责向居民提供中医药根本医疗效劳,用中医药进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疑难疾病的诊治,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是县域内中医药医疗效劳、中医药临床教育、中医药医学康复中心。县妇幼保健机构,在当前主要是做好有关妇女儿童的局部公共卫生效劳,在人口较多、其他医疗机构对妇女儿童的
4、医疗效劳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围绕妇女儿童的健康适当的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医疗效劳。 县级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要正确定位,控制规模,各负其责,各有侧重,减少业务上、建设上的重叠,减少有限资源的分散浪费,防止小而全、盲目建设。 (三)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健全县级公立医院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县级公立医院管委会主任由县长或副县长担任,开展和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卫生局,负责日常工作。县级公立医院管委会代表县政府履行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规划
5、、决策、保障、监管职责,负责县级公立医院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投资工程和大额资金使用(即“三重一大事项)论证后的决策,负责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效劳质量、社会责任、持续开展、运行绩效等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的补偿、奖励、院长聘(任)用等挂钩。 县级公立医院应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院长全面负责医院的运行管理,并接受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医院对人员聘用、收入分配、日常管理等事项具有自主权。重大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院长人选可通过民主推荐、公开竞聘、县级公立医院管委会提名等方式产生,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考察后由县级公立医院管委会主任聘任,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有条件的
6、县区可探索建立医院理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四)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长效机制 1.建立以保障人员根本工资为重点的财政补偿长效机制。在编在岗人员的根本工资,县政府要承担县级综合医院70%以上,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要逐步纳入全额预算管理。具备条件的县区,可逐步将绩效工资列入预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缴费中应当由县级公立医院缴纳的局部由同级财政补助。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由同级财政承担。县级公立医院发生的救灾、援外、支农、支边、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费用纳入财政专项补助;紧急救治、无主病人救治等费用经核准后由有关责任方据实结算。县级公立
7、医院的根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开展、人才培养和政策性亏损等由同级财政给予专项补助。历史债务统一打包剥离,由县区政府制定还款方案,财政补助XX县区级公立医院收支结余逐年解决。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 2.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在政府投入和医疗效劳收费调整到位的根底上,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那么,由各级财政按比例给予足额补助。 3.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管理。目录内药品必须通过县级药品采购结算中心进行网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优先配备、使用根本药物,提高
8、根本药物使用比例,逐步实现全部配备和使用根本药物;推行医用耗材省级公开招标,集中采购。 4.合理调整医疗效劳价格。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原那么,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政府出资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不含设备折旧的本钱制定检查治疗价格,适当提高表达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效劳价格,使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效劳获得合理补偿。价风格整要遵循总的医疗收费降低、患者负担减轻的原那么,并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 5.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逐步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支付等医保付费方式,促进第三方控费机制形成。提高报销比例,实现费用即时结算
9、。 6.加强本钱控制。严格财务管理,强化审计监督。提高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县级公立医院收支结余的40%用于日常运行,30%用于绩效工资,30%用于事业开展。 (五)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县级公立医院的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县级公立医院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设置岗位总量,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坚持按需设岗,明确岗位的聘任条件、工作职责和权利义务。岗位设置方案经人社部门核准后,按照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那么竞聘上岗,依法签订聘用合同,打破职务终身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未聘和
10、非医务专业分流人员。 2.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坚持“财政预算到单位,绩效考核到个人的原那么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分为根底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局部。要合理确定根底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重,原那么将绩效工资总额的40%至60%作为根底性绩效工资随根本工资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方法。奖励性绩效工资要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和公益性科室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严禁将绩效工资与业务收入挂钩。 3.合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水平。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
11、核定的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由主管部门确定。按照实际情况,可在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局部设立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考核奖等工程,单位主要领导可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适当拉开差距。同时,加强对公立医院主要领导绩效工资总量的监督管理,使其与所在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保持合理关系。 (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效劳能力 1.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步伐。各县区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效劳需求,及时制定或修订公立医院建设方案。对业务用房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公立医院,可有方案地启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完善县域急救效劳体系,发热门诊、肠道病门诊、产科、儿科、病理、重症监护、血
12、液透析、新生儿等重点专科建设。 2.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已有信息平台的前提下,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和效劳信息系统。在实现信息系统根本功能的根底上,涵盖诊疗标准、合理诊疗、绩效考核、综合业务管理等,并与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等功能。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根底的县域医疗卫生效劳信息网络,逐步推行居民健康卡,努力实现县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 3.提高中医药效劳能力。针对地方主要疾病,积极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和
13、优势,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中医药进基层、进农村,为群众防病治病。加强县级医院中医效劳能力建设,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4.推行惠民便民措施。优化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延长门急诊时间,开展错峰效劳和分时段诊疗。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绿色通道。健全预约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推广优质护理效劳,落实护理责任制,改善效劳态度和质量,不断改善群众的看病就医感受。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加强医患沟通,改进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控烟、公共卫生等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 (七)加强卫
14、生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简化紧缺专业大学生的招聘考试程序。鼓励和吸引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县级公立医院长期工作。力争到2023年末,县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要到达30%以上。 2.建立完善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新进县级公立医院的住院医师必须经过标准化培训。培训费用由省、市政府分担。 3.加强人员培训。实施骨干医师培训方案,每县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2023人;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在职研究生定向培养制度;县级政府支持公立医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每县每年到三级医院进修1年以上
15、者应当在2023人以上。有条件的县区可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一遍轮训。要出台县级公立医院在编在岗40岁以下的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系统的培训方案,鼓励他们参加在职医学学历教育。 4.落实对口支援制度。积极开展县镇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免费到县级公立医院培训进修。对位置偏远、医疗条件较差、效劳能力较弱的乡镇卫生院,应以托管和领办为主开展帮扶,重点在于提高整体医疗和管理水平;对有一定规模、业务开展较好者,以对口支援为主开展帮扶,重点在于开展技术工程培育。落实县级公立医院卫生支农的职责,强化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生在晋升职称前到农村工作1年的制度落实。 继续做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工作。有条件的城市医院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如托管、派出管理团队等对县级公立医院开展对口支援。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前到农村效劳1年的规定,落实城市医院长期派驻医师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制度,提XX县区级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效劳能力。 (八)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委员会,由司法、卫生部门共同管理,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具体业务管理。由司法部门为主、卫生部门配合,面向社会选聘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