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保障基金监管 国际上通常将监管方式分为两类: (一)审慎型监管 即根据审慎原那么对基金进行监管。监督机构不对基金资产的具体安排做任何数量化的规定,但要求投资管理人的任何一个投资行为都要像一个“谨慎人对待自己资产一样考虑各种风险因素。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强调基金管理者对基金持有人的诚信义务以及基金管理的透明度,打击欺诈行为,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二是要求对基金资产进行多样化的组合,防止风险过于集中;三是限制基金管理者进行自营业务;四是鼓励竞争。在这种监督模式下监督机构较少干预基金的日常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审计师、精算师等市场中介组织对基金运营进行监管,只是在当事人提出要求或基金运营出
2、现问题时才介入;这种监督模式给基金管理者依靠专业背景进行投资以很大的发挥空间。 (二)严格限量监管 即预先配置好各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然后按照既定的比例投入资金。其主要特点:监督机构独立性强,权力较大,除了要求基金到达最低的审慎性监管要求外,还对基金的结构,运作和绩效等具体方面进行限制性的规定。监督机构根据这些规定,通过现场的和非现场的监管方式密切监控基金的日常运营。 其代理风险较小,但保值风险一般高于审慎性监管模式。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对待不同的风险抵御能力不同。从资金投资权力上来讲,审慎性监管是较宽松的,因为管理人享有充分的资产配置权。但从另外一方面看,它又
3、是非常苛刻的,因为在发生投资失败时,资金管理人必须能够举证自己当时的决策是符合谨慎性原那么的。与审慎性监管相比较,严格限量对投资管理人在承担投资失败责任时比较有利;只要不违反预先规定的资产数量比例规定就可以免除承担投资损失的责任。 在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严格限制监督模式,而只有英国、美国、爱尔兰是采用的谨慎人投资监督模式。这些国家采用谨慎人投资监督模式,其资产组合中不动产投资均在50%以上,股票投资尤其居多。 从收益率上看,这种模式的特征是不动产和股票投资收益率大于其他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其倾向于风险较高,灵活性强的投资模式。采用审慎型监管方式的国家的基金收益率一般高于采用严
4、格限量监管的。但这类投资组合的风险较大,需要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有效的制衡机制作为充分条件,否那么基金的平安难以保证。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方式及其实际效果 (一)当前社保基金运营的监管模式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严格限量监管模式。2022年我国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并于2022年出台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方法(以下简称暂行方法),对基金的投资渠道和内容进行了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置国债
5、,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它的优势是资产承担的风险有底线,但最大的缺陷是容易产生代理人风险,而代理人风险在公共产权资产管理框架尚没有形成合理制约或鼓励的投资。土壤上是最容易滋生的,也是最难根治的,这类风险常常表现为“道德风险。 (二)基金运营现状 根据暂行方法,目前主要投资于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品种包括银行存款、国债和股票等。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由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专业人员直接运作。股票等风险较大的投资,社保基金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运作。2022和2022年,共有2023家专业投资机构人围,成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人。2022年
6、我国建立起了全国保障基金理事会,对全国社保基金的积累局部进行统一投资运营。通过各种投资渠道,社保基金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表2所示。全国社保基金累计收益率为11.48%,比同期累计通货膨胀率5.04%高出6个百分点,说明理事会较好地实现了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目标。 (三)投资创新与探索 这几年,在确保资金平安的前提下,针对社保基金的运作展开了一系列多元化投资的探索和创新。2022年,开展了债券回购业务;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申购了有良好开展前景的新股。2022年经国务院批准进行了股权投资,并且开通了上证50etf直接投资渠道。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投资工具和投资方式的创新,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发挥
7、了积极作用。此外,在进入新的资本市场方面,2022年2月,国务院已经原那么同意全国社保基金进行海外投资。这对社会保险基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实行审慎型监管方式的必要性 我国当前面对的老龄化问题严峻;其一是我国的养老保险起步晚,层次低,覆盖面窄;其二是人口老龄化速度迅猛。据测算,目前我国退休人员占在职职工的比例为20%左右,202223年到达30%,2032年到达50%,2045年将到达55%。从目前的投资收益来看,我国社保基金自我保值增值能力难以应对未来20年后的老龄和购置力风险。故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监督机构有必要从制度供给方面考虑,转变现行的监管方式。
8、 (一)资金增值是监管方式转变的内生要求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需要通过投资运营实现其保值增值,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社保基金来源有限,多半来自于财政拨款。如表3。假设财政支持可这样继续,对于要承担的2万多亿的转制本钱,凹这无疑是杯水车薪。如果情况不能得到改善,这些历史本钱很难甩掉,还会使财政陷入泥潭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为资金创造一个合理的投资环境,让其实现自我保值增值。 (二)监管模式要与投资方式相适应 投资方式改变,要求其监管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两者相辅相成。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成立之初,按照暂行方法的要求,主要将资金在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在这种投资方式下,选择严格限量监管是比较适
9、宜的,其优点在于投资风险、委托代理风险及本钱比较小。不过,随着基金积累规模扩大,应对未来老龄化危机的要求,选择更能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基金入市成为大势所趋。2022和2022年,共有2023家专业投资机构入围,成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人。这一投资方式的调整,要求监管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使监督方式向适合于社保基金开展的方向渐进。此外,国家对投资的范围有所扩大,开展了债券回购,股权投资,并原那么上同意海外投资等一系列政策变化。这也就为我们的投资管理人提供了提高收益,降低风险制度前提。但这个前提还不完全,需要适合的监管方式与之配合,才可能到达基金保值增值预期的目标。 (三)化解“资产负债风险
10、社保基金在运营过程中,会遇到经营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在限量型的监管模式下,它们都得到了较有效的控制,但是“资产负债风险就成为了一种很难躲避的风险。这种风险就变成了一种系统风险。也就是说,当未来的现金流量是的,那么就能够购置适宜的债券来抵消负债的影响,然而,假设未来的现金流量是不确定的,特别是由于工资、物价变化,资产价格上涨或人口因素等,那么固定收益工具或政府债券是一种拙劣的保值工具,不能化解社保基金的资产负债风险。风险管理学中有一句言简意赅的结论,那就是“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告诉人们要用分散的方法去躲避风险。这种躲避方式正与审慎型监管方式相匹配。因此,转变监管方式成为一
11、种大的趋势。 (四)理清产权 社保基金属于公共产权资产,划清产权界限,良好的制度供给才能充分发挥对投资管理人进行鼓励的作用。依据暂行方法的规定,商业银行是基金的“托管人。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由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专业人员直接运作。股票等风险较大的投资,我们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运作。从这里可以看出,基金理事会兼有基金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的双重身份。两者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基金托管人的目标是社保基金的平安性好、流动性高;而投资管理人的目标是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最大化。这样看来,“双重角色必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突,所以这个机构应该进一步“专业化。审慎型监管有利于这种产权的清晰划分,使得基金
12、理事会真正成为基金托管人,专业的投资机构成为投资管理人。从而权责匹配,使它们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大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五)提高竞争层次 从制度的角度来看,没有个适合的制度,市场经济只能是低效的,审慎型的监管方式实质是政府的一种新的制度供给。这种监管方式的转变,会引入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竞争,符合市场经济及全球化的要求。在严格限量监管条件下,基金投资管理人自由较小,没有资产负债风险压力,也没有积极寻找基金增值的内在需求。他们只要按照比例投资就高枕无忧,盈亏对这些机构影响不大,缺乏逐利动力。而审慎型监管模式会打破这种“大锅饭的情况,采用一种机制设计的方式将表现优秀的和低劣的基金投资者区
13、分开来。使得它们有动力和压力尽可能的为基金保值增值。这样的话,保值增值能力强的投资管理人会有获得更多的资源;反之,可供投资的资源越来越少,甚至取消其投资管理人资格。 综述所述,社保基金所面对的风险呈多样化,不能完全靠政策法规,行政命令,更不能依仗投资人或称为内部人的那局部人的自我约束来控制和化解。需要政府从制度上来考虑,从制度上来约束,为社保基金投资营运提供制度环境。通过上述分析,审慎型监管应该是比较适合今后社保基金保值与增值的一种制度。 参考文献: 1林义.社会保障基金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2. 3赵曼,刘恒庆.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 5美阿伦s.摩拉利达尔.养老基金管理创新m.沈国华.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 6郑秉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3.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