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不可防止地要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从目前国内银行开始的国际化经营看,在风险管理、盈利手段、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缺乏,这些缺乏一方面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经营组织形式、效劳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善,提高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 我国 商业银行 国际化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必然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经济竞争也日益剧烈。金融业作为现代效劳业的重要组成局部,不可防止地成为重要的竞争领域。 1、国际化经营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开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开展和在全球地位
2、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办工厂设立分支机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经营上走出国门,采购全球化销售全球、化效劳全球化,还有不少企业设立海外机构,中国也正在更多地产生自己的跨国公司。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以及中外之间密切而频繁的经济往来,对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效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守着国内市场,单纯经营人民币产品,或者仅仅利用现有的产品和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业务需要,加快国际化开展成为银行适应新形势和实现新战略的必由之路。 2、国际化经营是商业银行竞争加剧的必然要求在其他行业开展竞争全球化不断深化过程中,商业银行也正越来越多的面临来自外资银行强有力的竞争,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
3、刚刚完成制度的变革和调整,与国外商业银行在商业化国际化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实现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已经现实地、迫切地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面前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金融改革20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已迈出了很大步伐。但是,总体而言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是非常低的。这不仅是从国际横向比拟得出的结论,而且,与我国其他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中国在世界经济开展中的地位相比,这一判断也是成立的。目前,国内一些大银行的市值和一级资本规模都已进入了世界大银行的前列,但就经营的地域范围、业务范围、经营结构来讲,还不敢妄言国际化。 至1998年年底
4、我国已设营业性外资金融机183家,其中外资银行125家;已设各类外国金融机构代表处554家,此外还有大批此类申请等待受理,充分反映出我国已逐渐成为各国金融机构竞相看好的热点。从2023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特别是202322年,中资银行加大了“走出去的速度,开始谋求全球布局。但截至2023年底,四大国有银行海外机构的总资产仅为2268亿元,只占它们总资产的1%,即使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的资产总额也仅占总体的3%左右。由此可见,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开展的根底依然是国内市场、国内业务和国内客户。 由于国际化开展历程较短,国际化运作经验缺乏等多种原因,与世界知名跨国银行相比
5、,国内商业银行无论从国际化的深度还是广度上看均相去甚远。例如,目前外资银行的引进,仍采用开放初期的“严进入、限业务、宽政策的措施,绝大多数外资银行尚不能经营人民币业务。除中国银行以外的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距国际化的标准尚远,它们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走向国际金融市场,而且经营管理水平也是比拟落后的。我国银行要跻身于世界银行业之1林,必须克服其在国际化进程中竞争力缺乏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主要问题表现在: 1、战略定位不清晰。 国际化经营转型力度不够,战略思维定式还没有从外乡化银行完成向全球化银行的转变,国际化开展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配套体制、机制还处于局部缺失状态;缺乏对于国际化的市场定位
6、、客户目标、东道国监管环境的系统性研究,国际化开展的远景战略规划不够充分,海外市场可持续拓展能力不强。 2、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资本金充足率不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较差。巴塞尔协议集中表达了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它注重从资本的构成和资产的风险权重方面,强调资本与资产的比例关系。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巴塞尔协议的一系列要求客观上限制了我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和业务范围。 3、盈利手段落后,盈利能力较低 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国内银行的盈利能力普遍偏低。资本回报率和资产回报率两个核心指标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目前国际大型银行的上述两个指标分别为30%、1.5%,
7、而国内银行那么大约为16%和5%,低一倍左右。从盈利模式来看,国际先进银行非利差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0%以上,有的银行甚至占到50%以上,而国内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比大多在10%以下,显示盈利手段过于单一。从业务结构来看,在业务开展上,主要依靠对公业务的规模推动;在客户选择上,主要依靠大型的对公客户。这与外资银行对公、对私,以及大小客户均衡开展的业务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外国商业银行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兴旺的国际业务网络,电子化程度高,资金调拨灵活,广泛采用国际金融领域已有的金融创新成果,效劳意识强。我国银行的机构设置行政化,业务范围较窄,金融创新尚处于初级阶段,参与国际竞争那么处于不利地位。 4、经
8、营管理方式落后 如在业务管理上,国际上通行的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即根据变化的经营环境,协调各种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及其结构方面的矛盾,进行风险和流动性诸方面的合理搭配和优化组合,以满足盈利性、流动性、平安性的统一。我国银行尽管自1994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由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久,经验比拟缺乏,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难以落实。又如我国银行由于长期形成的观念的影响,往往遵从“存款立行的原那么,将社会效益当作银行业绩的主要标准,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只考核吸收存款的数额而不计本钱。外国商业银行一直遵从“效益立行的原那么,它们的经营方针和措施都以获得最大收益为
9、目的,其效益普遍较好。经过多年的积累,外国大商业银行已经形成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而我国银行业由于相应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或发挥作用,造成整体协调功能不强,优势发挥不够,尤其在国际业务方面经验不多,难以接受银行业国际化带来的挑战。 5、高级人才相对缺乏 国际化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没有思想观念新、竞争意识强、具有丰富金融知识和直接操作经验的人才,银行就很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大锅饭、论资排辈、官僚主义等弊端,从业人员总体上市场经济观念、公平竞争观念、开拓创新观念、经济效益观念、国际金融观念等比拟淡薄,造成了银行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精通业
10、务的高级人才整体比例较低。与之相反,外国商业银行走的是重人才、讲效率的经营之路。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机构非常注重人才的选用,为开展业务,往往以较为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其他有利条件从我国银行“挖走优秀人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构成了巨大威胁。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几点建议: 1.选择适宜的国际化经营组织形式 跨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和组织形式主要有:海外分行、代表处、附属行、国际银行业设施等,究竟选择何种类型的组织形式,jo温格尔janterwengel从区位的角度分析认为,在进入新的国家和地区之初,为了解当地市场行情和业务开展前景应设立代表外:在需要开展实质性业务经营时,可将一些条件成熟的代
11、表处升格为分行;在取得丰富的市场经验与当地金融机构建立广泛联系的根底上,可通过合资方式入股国外金融机构。目前70%以上跨国银行均用独资的分行或代表外的形式进行经营,以确保决策系统的高度集中和对各分行的全面控制。 从理论上讲,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应采取分行或代表处的形式。但就整体而言,从银行业的现状以及我国金融管理体系看,从上述几种形式的申办难度、所需时间、本钱、配套条件以及生存能力分析,我国跨国银行在开展形式上还是应该因行而异。具体而言,实力雄厚、海外分支机构多,国际化经验丰富的中国银行,可一步到位,直接采取以独资的代表外和分行为主要方式,以控制多数股权的附属银行为补充方式的战略;而海外分支机构不
12、多,国际化经营经验缺乏的其他商业银行,那么应分步到位,即先采取以控制多数股权的附属行为主,然后逐步过流到独资的组织方式,最终到达便于总行对海外机构进行管理和有利于总行经营战略目标实现的目的。 2、奠定国际化的根底通过大力开展国际结算业务,培育和稳定一批具有境内外业务资源的跨国公司客户,培养国际金融人才,为商业银行国际化做好根底性工作。加强代理行工作和国际合作。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具有一定规模、相对完善的代理行网络,这是商业银行走出国门必要的业务环境。其中,工作的重点有一是与国外知名大银行建立和深化战略合作关系,要在授信额度、业务委托、人员培训与交流等领域实现深度合作;二是充分利用
13、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资源互动性,借助我国外乡已经形成的庞大的银行结算网络系统优势,通过一局部重点国外代理银行进行战略性事作,加快与国际银行业资金清算体系的融合与对接,以构建覆盖国际重要经济、金融中心的结算网络体系为根本框架,将银行业的国内清算体系向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延伸和拓展,为我国跨国公司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并有效地推进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进程;三是通过与国外经济金融媒体信用评估机构的接洽与协作,加大境外宣传力度,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知名度。 3、强风险监管银行开展国际业务,非但面临普通的金融风险,而且由于国际金融市场比之国内金融市场复杂,使防范风险对国际业务显得更加紧迫。而金融风险发
14、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营风险意识薄弱,过分追求利润与规模,缺乏内部控制与自我监管。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首先应强化风险意识,正确处理好盈利性与平安性的关系。在过去的粗放经营中,我国各银行机构网点大量增加,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有的甚至不惜血本无序竞争,片面追求利润与规模,以致于风险资产大量增加。商业银行应坚持盈利性、流动性、平安性原那么,但是应正确认识这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能偏重盈利性而无视平安性,应在保证资产平安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次,要建章健制,完善内部监控体系。这是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根底。各银行要形成多层次的内部监控体系,包括业务部门的自我约束、会计部门的检查和稽核部门的监督
15、等。这些都能以各项规章制度来强化内部管理。 4、创新业务品种 现代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开展迅速,占其业务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大力创新国际业务品种,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全球,冲出国3门,走向世界。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国际银行的传统业务的获利空间日益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侵占,竞争优势越来越重要。为此,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的银行家们纷纷致力于业务战略的调整,其明显标志是国际银行业的业务日趋多样化和全能化,即在银行、信托、证券等业务领域里界限日益消失,银行既可从事银行业务,又可经营信托、投资、证券等更广泛的业务。我国在跨国经营方面也应积极进取,大胆进行业务创新。 5、积极培养银行所需要的高级人才 金融人才市场化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世界金融业的诸多开展变化,向我国金融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我国合格的金融人才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首先,要加强对银行员工的培训。培训是银行为员工提升自己提供的有利途径,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提高经营风险的意识,能运用最新的科技知识手段从事金融管理活动。其次,要积极造就一批具有高素质专业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要培养一批懂得国际经济法、国际会计和财务的金融人才,以适应我国参加wto后对国际型人才的要求。再次,要加大商业银行研发机制的建设力度,把业务操作和研究开发有效地结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