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高管变更视角的盈余管理研究综述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变化研究批准号:70672023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方案所有者复杂化条件下的财务分层管理研究批准号:NCET-08-0384的资助。 刘博1,2 干胜道1 1.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 2.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变更是证券市场和管理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管变更带来的是真正经营业绩的改善亦或只是盈余管理,国内外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对国内外高管变更中的盈余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对未来相关研究内容和领域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高
2、管变更;盈余管理;经营业绩Review on Research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ased on Top Managers TurnoverAbstract: The top managers turnover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stock market and management study. Whether the turnover can bring about real improvement of the corporat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r just earnings man
3、agement,thorough discuss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 paper gives review on studying current situation domestic and abroad,and outlook for future study content and field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Key terms: Top Managers Turnover;Earnings Management;Operating Performance作为现代会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西方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对
4、盈余管理( Earnings Management)的研究已有20多年。他们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主要包括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以及盈余管理与外部审计的关系等等,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在盈余管理动机的相关内容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公司高管人员变更中出现的盈余管理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着中国上市公司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管理层变更事件,国内也对高管变更的盈余管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笔者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对现有的局部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总结,以期对我国的盈余管理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一、国外高管变更的盈余管
5、理研究现状关于管理层变更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国外已有研究根本上可以分为三种观点,即时机主义观、有效契约观和信息观1。时机主义观的研究发现,高管人员更换后会带来大额的资产核销,形成企业利润的迅速下降,这种“利润冲洗(Big Bath)行为使继任者将责任推给前任,而将功绩留给自己。信息观的研究发现,当企业更换了高管人员后遭遇暂时的挫折,影响了当期的经营业绩,但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预期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时,通过适度的盈余管理向市场传递公司未来将有良好的经营局面。同时,通过这种盈余管理防止现任高管人员的免职,将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开展,减少了企业重新签订高管人员任免契约的本钱,这就是有效契约观。具体说来,代表性的
6、相关研究有以下文献和结论。Strong和Meyer(1987)认为,高管变更中继任管理者的来历不同将影响盈余的变化。当继任者来自公司外部时,他可能与离任者有不同的公司经营管理观点,也没有从事过以往的投资项目,为了给自己树立一个更好的形象,外部继任者更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从而减少管理层变更当年的会计盈余数额,相对增加变更后年度的会计盈余数额2。DeAngelo1988研究了公司存在代理权之争的情况下,管理层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那些在代理权竞争宣告日至股东大会召开日期间发布盈余信息的公司,其会计盈余和应计利润额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但经营现金流量却没有类似的增加;而那些在代理权竞争期间
7、之外公布会计盈余信息的公司那么没有这种现象。由此可见,公司高管为保全其职位,在代理权竞争期间,会进行调增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3。Pourciau1993选择了73家发生总经理非常规变更的公司,研究这些公司在总经理非常规变更年份及其前后年份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离任总经理在离任前一年,并没有利用可控性应计项目或摊销项目操纵盈余;新任总经理在总经理变更年份采用应计利润项目和摊销项目做出了调减盈余的会计选择,并将其责任归咎为前任总经理;而在总经理变更后一年里,那么做出了调增盈余的会计选择,以证实其经营才能和对公司业绩改善的奉献强于前任总经理。但没有发现离任CEO的盈余管理行为。对此,他的
8、解释是,离任CEO未能预计到其职位的非常规变动;即将离任的CEO在离任之前曾进行过盈余管理,并增加了盈余,但可控性应计项目被操纵后,必然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在离任当年盈余受损4。Murphy和Zimmerman(1993)认为CEO频繁的更换,在控制公司业绩后,根本上没有盈余管理的证据。但是他们没有发现更深入的盈余冲销现象,反而发现在非常规更换之后有显著的调低操纵性应计项目的现象5。Dechow和Sloan1995研究了总经理在最后一年是否有管理可操纵性投资支出以改善短期会计盈余的情况。他们认为以会计盈余为根底的业绩评价方法会导致经理人员仅关注短期的业绩表现。研究结果发现,总经理在其任期最后
9、一年确实存在明显的操纵可控性投资支出,主动减少研究与开发R & D支出,提高企业当期会计利润的短期化行为。而且,作者还发现,假设总经理拥有公司的股权或股票期权越多,在其离任前削减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可能性越小。另外,在建立总经理接班制度relay process的公司,现任总经理离任前很少会突然削减公司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为防止总经理短期行为的发生,有些公司建立了以股价为根底的业绩评价机制,并建立了总经理接任程序,即在总经理离任前几年,后任总经理已开始逐步接管公司的业务,同时,前任总经理离任后,会再继续担任几年公司的董事长6。DeFond和Park1997研究了管理层为了保全自己的职位,免受解聘的威
10、胁而平滑盈余的管理行为。他们提出两个假设:(1)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那些当期业绩较差而未来业绩预期良好的公司会通过操纵可控性应计利润挪用未来期间的收益,以增加当期盈余,减少现期被解雇的可能性;(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那些当期业绩较好而未来业绩预期较差的公司会通过操纵可控性应计利润调低当期盈余,以应将来之需,减少将来被解雇的威胁。DeFond和Park选取了13297个公司年观察值作为样本,利用Jones模型来估计操纵性应计利润额,研究结果说明,经理人员为了职位的安全而利用利润平滑来协调公司当前业绩和未来业绩的关系的盈余管理行为7。Peter Wells2023通过对澳大利亚的公司进行检验,发现发
11、生CEO更换的公司中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反而不显著,显著的是通过固定资产的销售和非常损益项目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他认为这可能是Jones模型的解释力度不够8。二、国内高管变更的盈余管理研究现状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对于公司高管变更的相关问题,国内研究得比拟少。但是,自1993年6月28日深市上市公司“银基开展变更董事长和总经理以来,中国上市公司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管理层变更事件,国内关于高管变更的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最早公开发表的是龚玉池(2023)有关公司绩效与高层更换之间关系的一篇论文。作者以1993年底之前上市的175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的150家公司为样本,运用Logi
12、t回归模型检验公司业绩和高管更换之间的关系,结论说明,关于更换后公司绩效的改善是令人沮丧的。常规更换对公司绩效的改善并无影响,非常规更换对绩效的影响只在短期有效而在长期是无效的,这为“报表效应提供了充分的证据9。朱红军2023对我国高管人员变动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线下项目(即非正常损益,包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三个项目的合计数扣除营业外支出之差)来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发生了大量的变动,从对外披露的原因来看,辞职和工作调动是使用最多的托词。高管人员的年龄、以前年度的业绩和大股东的变动是影响高管人员变动的重要原因。但是,高管人员的变动并不能改变公司
13、经营业绩低劣的现状,无法显著提高经营绩效,带给公司的仅是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10。张小莉(2023)研究了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运用T检验和wilcoxon秩检验,发现上市公司通过线下项目和非正常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1)上市公司在高管变更前一年和当年会通过调高非常损益率来改善经营业绩,在变更当年并未发生大冲销,相反,仍然通过调高非常损益率来改善经营业绩;(2)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通过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统计值比拟显著,在变更前一年和变动当年主要通过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在变更后一年主要通过正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调高业绩11。在其研究中发现,公司在变更当年利用线下项目来改善经营业
14、绩,而通过非正常应计项目来调减业绩,这两者存在矛盾的地方,对此作者并没有予以解释。这可能是由于作者在进行T检验和wilcoxon秩检验时,没有考虑极端值的影响,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王馨(2023)以100家2023年发生高管变更的沪市上市公司和100家与其行业、规模相近的未发生高管变更的沪市上市公司分别作为测试样本和控制样本,采用纵向模型和行业模型,运用T检验和wilcoxon秩检验方法,对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在高层管理人员发生变动的前一年,存在调高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2)在高层管理人员变动当年,存在调低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3)在高
15、层管理人员发生变动的后一年,也存在调高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12。她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发生高管变更的公司与未发生高管变更的公司进行比拟分析。但缺乏之处有:(l)运用DeAngelo模型计算出的非正常应计利润不准确,可能导致有偏估计。(2)只选取了100家在2023年发生高管变更的沪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该研究能否代表不同年度及不同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的状况还值得探讨。暴金玲2023收集了20232023年沪深两市通信、家电、医药等行业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利用Jones模型分析高管变更当年可操控利润指标,试图发现高管变动的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以及盈余管理的倾向性如何。在进行实证分析时发现,
16、董事长变更当年倾向于把可操控利润做小,总经理变更当年倾向于把可操控利润做大;董事长非正常变更董事长辞职当年把可操控利润做小的比例远远大于董事长正常变更董事长换届选举,从而得出了高管变更当年公司存在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结论13。该研究的缺乏之处在于,样本选取的行业范围和数量有限,仅仅选取了我国电子、通信、医药等领域发生的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为样本,而且样本所涉及的年限较短,只是研究分析了高管变更当年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对于变动前后几年的盈余管理趋势和普遍特征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袁春云2023以20232023年更换了高管的公司为样本进行统计检验和回归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线下项目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经常采用的方式,发生高管更换的上市公司会通过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在考察的三年均通过调高非经常性损益率来改善业绩。(2)采用应计利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