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金冲及史纲初读感想.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881848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金冲及史纲初读感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金冲及史纲初读感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金冲及史纲初读感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金冲及史纲初读感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金冲及史纲初读感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金冲及史纲初读感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冲及史纲初读感想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初读感想 学生。李宏平关于20世纪史纲概述性质的历史著作很多,之前浏览过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郭廷以的近代史史纲以及陈恭禄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最近初读了金冲及先生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感觉虽不能说是振聋发聩,只能说有点想法,书中很多论述还是理解不到位,这无疑与我的知识积淀浅薄有关,希望以后多加弥补。 二十世纪的中国,人们习惯性地把它归结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在这段百年岁月里,充满着民族屈辱和国家不幸;充满着国运抗争和道路求索;充满着沉沦的失望和复兴的喜悦,这样一幅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每个当代中国人都不得不细心体味它、回忆它、反思它。我们是一个

2、十分重视历史和反省历史的古老民族,周公在平定“三监叛乱之后曾反思道:“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西汉史学大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上说:“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那么二十世纪充满动乱和变数的中国,史学家们从中到底可以捋清些什么,得出什么样的启示,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形容近代中国是一个新陈代谢的开展过程,有认为中国近代是一个u字形状的变化趋势,初读了金老先生的史纲,对于近现代百年中国有一些想法,当然不算是独创,大致有如下: 沧海横流,谁是真英雄 1895年的马关条约签订,宣告了晚晴洋务派三十多年惨淡经营的自强统治阶层中较有远见的政

3、治人物,在与西方的不断接触中,终于认识到了“忠义为胄橹、“人心护国的空想性,他们迎着顽固派的指责和阻挠,举步维艰的兴办军工民用实业,其进步意义我们应该肯定和成认。以前说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很是感觉羞耻和恼火,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没有李鸿章等人的自强运动,在越南作战的清朝军队可能依旧还是弓箭长矛,也就不可能有镇南关战役清朝正规军的大捷。但是,李辈他们只能是半截子的学习西方,他们一只脚已经迈近学习西方的大门口,另一只脚却深陷封建主义的泥潭之中。伴随着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炮火的强烈震撼和洗礼,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发出了维新变法的有力号召,他们兴办学报,组建强学会、保国会,上书言

4、事、兴办学堂,他们的进步之处在于提出了从政治改革方向去解救苦难中的中国。确实如此,当时清朝暮气沉沉不思祸之将至,如果进行大刀阔斧内容深刻的政治变革,亦有可能扭转颓势。但是他们理想大于现实,康广仁曾说:“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措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正如金老先生所言戊戌变法的结局注定是失败的,但决不能抹杀其在中国近代历史开展,特别是思想启蒙方面的巨大进步作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册21页),他们传播了封建思想之外的资本主义思想,这对于日后的探索者来说,那是有着无可替代的正面引导作用。而后,康有为等在政治舞台上一直以保守的维护清代正统的面貌出

5、现,这只能说他还是没有随着历史潮流的变动,进一步跟上时代的脚步,所以渐渐地淡出了历史主流的视野。清末以来,清朝的腐朽和软弱已是无可救药,它内不能保民外不能争权,反而沦落成外国势力的代言人。这种情况之下,孙中山先生毅然与满清政权决裂,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试图以革命暴力的方式推翻满族贵族专制统治。其领导组织了一系列的武装暴动,但结果都是失败。但其顽强的斗志和坚韧的品格终于在武昌起义之后群起而响应,清朝的统治机器轰然解体,这标志着两千年以来家天下的封建专制的结束,可谓是至功至伟。后来其所创立的中华民国虽几经磨难,但其影响可以说是不言而喻。孙中山先生一生为民族解放和复兴而奔波战斗,其创立

6、的三民主义思想可见一斑,所以其不愧是中国近代民族革命的伟大先驱。但是这样一位英雄却没有看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场面,最后只得含恨而终。他所谓的继承人无论是汪精卫、蒋介石,都是自诩为三民主义的正统,实践中却倒行逆施,前者在民族大是大非问题上走向了投降卖国的不归路,后者虽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却在思想践行上走上了专制专制的老路,终于是退居台湾了此残生而已。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思想激进,稍有不慎就有落后和淘汰的可能,那么在大浪淘沙中何处是历史的主流,中国的前进道路到底是什么。曾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民族,难道就会一蹶不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

7、开展,迎来了近现代史上民族独立和复兴的曙光,其纪律之严、主义之新、信仰之坚,比国民党不知先进几倍,他们提出的革命纲领和政策是如此的明智和鲜明。第一代领袖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适应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在革命政策上,它最大限度的代表了中下层的农工利益;在宣传思想上,已经实践了的马列主义优胜于国民党阳奉阴违的三民主义;在民族存亡面前,共产党真正的抗战与国民党的畏首畏尾形成比照。无数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献出了珍贵的生命,终于在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近代中国取得了彻底的独立和统一,进一步的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探索。读了金老先生的史纲,更加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展规律的

8、必然性,更加体会到中国近现代开展道路的曲折性和前进性。沧海横流中能逆流而上的都是当时豪杰,大浪淘沙中能坚持民族气节者都是优秀儿女,而真正的英雄是在险象环生浓云迷雾中,可以找到光明和自由的鼓浪者、领跑者。他们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英雄。 和平与统一,永远的追求和前提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战乱和分裂之苦,仅以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为例: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5年的日俄战争、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三十年代前的北洋军阀混战、1930年空前规模的中原大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以及规模巨大的解放战争,上述我提及的只是大规模的战争

9、和分裂,还不算零零散散的民变冲突等。回忆百年近现代史,我国陷入了空前的动乱和分裂状态。自20世纪以来,中国派系林立、互相倾轧,可以说是“勇于私斗,怯于公战。晚晴以来,官员大吏明争暗斗,顽固派与洋务派、湘系与淮系、北洋与南洋,以至于甲午海战,只是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舰队在与日本上下一心的联合舰队苦战独撑。假使清朝海军不分所谓门户之见,可以南北一气,团结对外,起码在军事上亦不至于失败的那样狼狈难堪。到了近代民国年间,北洋军阀没日没夜的窝里斗、窝里横,但一见到外国公使团就俯首低头,1927年北伐一路坦途,中途国民党却悍然与共产党人分道扬镳,之后又是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几乎没有停息过战

10、争和分裂,到了1937年,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全面进犯中国,终于在空前的民族危机中,举国守土抗战,而这一残酷的战争,一直持续了八年之久,近代中国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也一直渴望有一个改变民族命运的时机,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民族机遇。正如金老先生书中写到:“这胜利是中国上千万人的血泪汗水换来的。我想无论在朝在野的人士,得到这胜利的消息,痛定思痛,在万分欢欣之余,必都有一种沉痛的回味,这胜利真来的不容易啊。也正是唯一的责任,就是要怎样保持这经过数十年艰苦沉痛才换的的胜利的成果。(金冲及上册第554页),经过这一持久残酷的民族抗争,我们认识到团结和民主的力量,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和不

11、幸,我们国家再也经不起内耗和分裂了,只有团结、独立、统 一、民主,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唯一出路,广阔民众也再也不能容忍国民政府的不作为和胡作为。历史是如此的充满变数和奇妙,曾经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军队几乎要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困死扼杀之时,在经过伟大的全民抗战之后,人民革命力量反而是越来越壮大,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便把拥有四百万装备优良的国民党统治机器分割解体。这再一次证明了“人间正道是沧桑,也就是金冲及老先生的话:导致战争胜败的不只是双方军事和经济力量的比照,更重要的是人心向背(史纲上册500页),1953年以后国内再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新政府建立了一整套政府运作制度,其后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初步探索和建设,虽然走了弯路和犯了严重错误,但是毕竟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根底。到了改革开放更是,和平与安定的国内环境,使得中国的开展前所未有,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如果没有和平和统一,这一切的成就都无从谈起。中国经历了太多的动乱,这是血的教训,我们必须永远牢记。 金先生的二十世纪史纲,是一部宏观通读性著作,作者没有一味的堆积数据,而是博采众长史论结合地再现历史,作者也没有偏袒任何政治力量,更多的是公允的评价和陈述,这一点很是难得。特别是其独到犀利的史论、简单明了的分章分节,使我更加深刻地认知近代中国,体味它、反思它。 2023年11月28日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