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接产业转移讲话 在这万物回春、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在美丽的皖江之滨,共同迎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银企对接会的隆重召开。首先,我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的委托,向此次对接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会议的各位来宾和同志表示亲切的问候。 开发开放皖江,是安徽人民不懈的追求。今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安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也是全国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战略规划。这不仅圆了我们多年的梦想,也使皖江这条蓄势在发的巨龙从中部大地脱颖而出、翘首起飞。顺应国家的部署,当前皖江示范区建设热火朝天、如火如荼,在这个重要时
2、刻,省政府举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银企对接会,目的就是架起金融与示范区建设合作的桥梁,为金融开展营造新的平台,为示范区建设加油助力。 承接转移、合作共赢,是此次对接会的主题,也是金融机构和示范区建设的共同机遇。我们快乐地看到,各地政府为实现对接作了大量准备,按照落实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要求,精选了580多个对接工程,分布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效劳业、科技创新产业、农业产业化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符合 金融投入方向。我们也快乐地看到,各金融机构为参与对接表现了极大热情,参会的不仅有长期对安徽建设作出杰出奉献的各银行业机构,也有潜力和优势巨大的大型保险机构,还有正在蓬勃兴起的投资基金,这都将为成
3、功开展对接奠定坚实根底。 各位来宾,各位 朋友: 开展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对接合作,是我省金融效劳经济开展的成功经验,也是金融机构加快自身开展的有效途径。在深入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新形势下,在皖江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各金融机构都要珍惜此次对接机遇,共享合作成果,借此时机,提三点希望。 一是齐心协力推进示范区建设。推进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级各有关方面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示范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履行好职责,发挥好各自的职能和作用。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做好规划工作,加强园区和根底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的开展平台。
4、要研究解决好用地、环保、资金等重点问题,保障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要加强科技创新,抓好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结构调整和开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更有力地带动和促进 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 二是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示范区建设,既是安徽加速崛起的重大机遇,也是各金融机构加快开展的重要契机。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创造性地做好金融工作,确保实现新增信贷规模高于去年水平,信贷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直接融资规模高于去年水平的目标要求。要围绕示范区建设这个主题,强化金融组织、体制机制、产品和效劳
5、方式创新,积极利用银企对接平台,加大对示范区重点工程、新兴产业、重要根底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力度,提升金融效劳水平。 三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协调效劳。各级政府要把握金融开展规律,加强协调效劳,切实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促进银企合作。要积极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好工程。加强跟踪监督,大力抓好对接成果的落实。要加强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非法集资活动的打击力度,严肃查处各类金融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金融开展环境。 各位来宾,各位 朋友: 八百里皖江风云动,示范区建设春潮涌。今天的对接会是各地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构建合作关系,形成相互支持的良好开端,后面还
6、有大量工作要做。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人,加强沟通,跟踪落实,使银企 对接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最后,祝愿2023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银企对接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二篇。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中部崛起、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战略设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具体化。 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势在必行,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沿海地区要素本钱持续上升,传统产业的开展优势在减弱,外延型开展方式难以为继,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广阔中西部地区
7、根底设施逐步完善,要素本钱优势明显,产业开展空间相对较大。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已成为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开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而专门制定的规划,规格高,意义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于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比拟优势,挖掘开展潜力、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承接是一种手段,承接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首要的是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产业结构
8、调整升级结合起来,坚持高起点引进、高水平承接,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开展: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政府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软硬环境营造等,可以有效防止产业承接和转移中的无序无度,同时要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根底性作用,让企业成为产业转移的主体。 “承接和“示范,是未来示范区建设的关键。 规划中的示范区,应当是深化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重要板块,努力实现以区域对接促产业转移,推动区域联动开展;它将开辟科学承接的新路径,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当前东部地区存在的“区域内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存在的无序承接、低水平重复承接等问题;它将成为
9、产业承接的平台,增强产业承载力,它要在着力加快自主创新的进程中提升产业开展水平;它将是产业开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和谐XX县区,亦是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和保障、实现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的先行区。 准确定位是确立整个地区开展战略方向的根底。“立足安徽、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的区域定位,以及“建设长三角拓展开展空间的优选区、长江经济带协调开展的战略支点的功能定位,决定了示范区当建设成为“合作开展的先行区、科学开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效劳业基地的战略定位。 “一轴双核两翼,创意空前的产业空间格局设想,铺展了皖江开展的宏大篇幅,彰显出安徽人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气魄
10、和胆量。综合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现状、资源状况和未来开展趋势,“主轴串联安庆、池州、铜陵等6个沿江城市,发挥合肥、芜湖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核带动作用,舞动滁州、宣城“两翼,使之成为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沿江开展轴的定位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产业根底,发挥其沿江岸线优质资源;合肥、芜湖两大中心城市的开展,那么以提升其产业集聚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增强其产业辐射力和效劳功能,带动示范区产业加快开展;滁州和宣城两市毗邻长三角、民营经济活泼、矿产和农产品丰富,将依靠推进产业集群式开展舞动腾飞的双翼。 “皖江飞跃,承载的是一份期待和心愿,人们在规划蓝图时,审时度势,贴合实际,定性定量,一
11、笔笔勾画美好的图景。 力争到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23年翻一番以上,工业化率提高到60%以上,城镇化率到达55%以上。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协调开展,农业根底地位稳固,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力争建成汽车、钢铁、有色、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家电、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优势产业,形成8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开放合作不断加强,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到2023年,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外向度将大幅提高,外来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来自长三角的资金年均增速不低于50%,外贸进出口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 承接产业转移,警惕本钱陷阱 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决定了它必须向
12、获利最大化的地方流动。 中国吸收的外资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 从历史上看,国际制造业基地已发生了五次转移。第一次是在19世纪末,由于美国的崛起,使得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工业基地向美国转移。第二次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等国家的制造业向日本转移,战后的日本把自己重建为一个低本钱制造业基地。从六十年代初开始,世界经济出现了两大趋向,一是兴旺国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和信息时代,制造业面临转移;二是开展中国家全面启开工业化进程,需要新的产业支撑。因此,在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制造业基地向开展中国家的第三次转移。即日本制造业向韩国转移,韩国在七八十年代就成为国际制造业基地。八十年代后期,东
13、南亚国家包括中国的台湾又承接了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从九十年代开始至今,正在发生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这就是由于中国的快速开展,国际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地向中国转移。 国际产业之所以大量向中国转移,归根到底是由国际产业以低本钱为核心的竞争愈演愈烈的格局决定的。由于国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锋利,商品价格日益走低,国际资本为了生存和提升竞争力,被迫转移竞争方式,由原来依靠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效益,转而依靠降低本钱实现收益提高并加强竞争力。这样一种竞争方式的选择,就意味着国际制造业根本向低本钱地区转移。具体看,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本钱因素。中国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价格低廉,所以国际上的小五金、轻
14、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必将向中国转移,这些产业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是毫无疑问的。同时家电、造船、建材等产业也在向中国大量转移。二是市场因素。中国是一个大市场。就拿汽车来说,据国发中心的研究报告,在20年内我国不仅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同时也会成为第一大汽车生产国。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包括通用、丰田、群众、日产、本田等都已进入中国,中国的几大汽车集团全部与外商合资生产。三是周期因素。就是某一产业的升级使其生产出现周期性转移。最典型的就是it产业。20世纪80年代,it产业靠垄断技术就可以控制世界市场并获得超额利润,但是90年代之后,由于技术日益成熟与扩散,高频率的创新阶段已经结束,
15、靠垄断技术获得超额利润已不可能。it产业的竞争也转入本钱竞争的阶段,随着研发与生产的分开,制造肯定要向低本钱国家转移。目前,XX省形成了从昆山至南京的200公里的信息产业带,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近2022亿元。四是外部因素。由于法律等原因,有的国家限制某些产业的开展,比方化学工业。大量的化工行业也在向中国转移,当然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长三角等地区采取建立化工区的方法,目前,从上海到南京已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化工生产带。五是竞争因素。即国际竞争带来的转移。国际资本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向产业根底和配套条件好的地方转移投资。我国东部沿海之所以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就是因为它的某些产业,特别是一些中间体加工业水平相当高,配套能力相当强。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形式和组织方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从产业转移的重点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更高级的制造业和效劳业转化。过去转移的产业主要是纺织服装、鞋、金属制品等产业和初级电子组装活动,现在转向电子、化学、汽车、机械等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活动。这几个产业是全球零部件和中间产品贸易中的最重要局部,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1997年就到达了43%。据世行官员分析,从2022年开始,兴旺国家的科技产业和效劳业为最大限度地节省本钱,也加快了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