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学校安全教育发言稿.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886952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学校安全教育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学校安全教育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学校安全教育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学校安全教育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校平安教育发言稿 陈松青202223-4-4各位工友们,今天最主要跟大家讲讲本工程目前施工中存在的平安隐患和危险源。让各位更加的熟悉施工环境,提高认识平安生产的重要性,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根据目前施工情况施工用电是现在最大的危险源。建筑施工用电是专为施工工地提供电力并用于现场施工的用电,由于这种用电是随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而进行的,并且随着建筑工程的竣工而结束,所以属于临时用电。与正式用电相比,建筑施工用电具有明显的临时性、露天性和移动性,且用电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具有不可选择性,所以,在用电过程中常存在着不平安隐患。它可以使用电设备受到严重损坏、造成火灾,又对人身造成严重伤害以至死亡。在建筑业

2、的“四大伤害中,根据近年的统计资料说明,触电伤害已经占到了第二位。所以我今天主讲建筑施工用电的平安防护措施和技术措施,加强认识这些防护设备的重要性,希望各位工友们像保护自己生命一样保护这些防护设备,以保证人身设备平安。 1施工用电的平安防护及技术措施 1.1接地保护 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和机械设备的金属用接地线和接地体与大地连接起来叫接地保护。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电网中,电气设备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使金属外壳带电,如果设备上没有接地保护,设备外壳上将长期存在着电压,即使有些设备直接放在地上,或者设备通过混凝土根底和大地相连通,但是由于地外表土壤枯燥和混凝土根底电阻很大,这些设备同样存在电压,

3、且往往接近于相电压,当人体触及到这些设备外壳时,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造成触电事故。如果这些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进行了接地保护,电流那么可从设备外壳经接地体流人大地。根据欧姆定律,接地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气设备外壳的对地电阻,即接地体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越小,接地电流就越大,这一电流值就有可能使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动作(如熔丝烧断,开关跳闸),从而使设备外壳脱离电源,防止触电危险。因为使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变得很小是难以做到的,所以一般接地电阻要求不大子4,重复接地电阻不大于2023,这个作用只能使一些容量较小的保护装置动作;另外,由于设备外壳和大地接通,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就会降低, 接地电阻越小,设备外

4、壳对地电压就越低,这是因为接地电阻越小,设备外壳通过接地线、接地体与大地之间的连接就越趋于电气连接(导体与导体之间电阻近于零的连接),设备外壳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差就越小,当人体接触漏电的设备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就比未接地时的电压低多了,所以接地保护的主要作用是:可以降低漏电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通过降低接地的电阻值,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平安。 1.2接零保护 接零保护主要作用是能够使发生漏电的相线与零线之间形成单相短路,从而使设备的保护装置动作,消除了事故隐患。在保护装置未动作前,接零保护同样能够起到降低漏电设备外壳对地电压的作用,且较之接地保护更为有效。 在施工现场三相五线

5、制系统中,重复接地的主要作用是。(1)降低事故点的对地电压,设备外壳采用接零保护,由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阻是一定的,增加了重复接地以后,零线上的并联等值电阻肯定要比原来变压器中性点一处的接地电阻小,原因是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和零线上的重复接地二者是零线对地的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里,总电阻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和的倒数,重复接地越多,零线的总对地电阻就越小,对地电压就越低,所以就减轻了发生触电事故的危害程度。(2)改善了保护零线的性能,由于保护零线与变压器中性点引出的工作零线是相通的电气连接,三相不平衡时的零线电流就有可能一局部流到保护零线上。保护零线带电必然影响到它的保护性能,总配电箱处的重复接地这时能够起到分流和截流作用,这就大大消除了保护零线带电的顾虑。(3)当零线发生断裂时(保护零线)能够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4)缩短故障持续时间,加速保护装置(如熔断器)的动作,由于重复接地降低了零线的对地电阻,使发生漏电处漏电相线流向接零保护线的短路电流增大,从而加速了保护装置的动作,及时消除触电隐患。 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