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市绿色农业开展 绿色农业开展道路探索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底,它是一个生态经济的复合系统。我国政府历来对农业问题高度重视。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开展的必然选择,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生产安全健康农产品为内容,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务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农业开展道路,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长远的要求。关键字:绿色农业开展道路探索1绿色农业的定义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目前,积极开展
2、绿色农业,已成为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 同时,开展绿色农业也是坚持可持续开展,保护环境的需要。“黑色农业这种经营方式往往高度依赖大型农机具、化肥、农药,不但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也造成土壤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恶果。而开展绿色农业那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2开展现状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等农业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确保超过13亿人口的粮食等农产品安全供给,是中国农业开展
3、的首要目标。1我国绿色农业快速开展。2023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截至2023年,已覆盖2498个县(区),推广面积11亿亩以上。2023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五年来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措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耕地根底地力。中国已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累计发放有机产品认证证书6000多张。2023年,中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总数到达6391家,产品总数到达16748个(见图2-3)。1 1990-2023年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个数 3我国绿色农业开展的制约因素我国的
4、国情、农业开展政策及其实施都是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开展。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先天性的资源禀赋缺失以及环境的恶化。 我国人口数量目前己经到达13亿,人口基数过大,土地数量一直处于18亿亩警戒线的边缘,经济增长速度过快,通过对粮食、能源、住宅等根本生活条件的巨大需求。在我国快速的工业化过程中,没有保护好农业环境,使得土地荒漠化严重,农业环境污染日趋恶化,给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使经济增长的相当一局部成果被抵消。 二、农业投入缺乏,科技开展水平低,农业人口素质差。农业投入缺乏。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其绝对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不高,农业投入
5、的低水平状况与农业开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很不相称,有效农业技术储藏缺乏。而且,农业技术更新速度慢,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投入严重缺乏,科技研发人才缺失,这些问题都导致我国农业科技开展水平低。 在广阔农场我国农民整体的文化和科技素质普遍较低。 目前农村主要以初中毕业为主,导致接受科技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分析能力低。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产业、品种结构等仍不尽合理。农业区域结构雷同,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农业资源不能有效合理地进行配置,使得农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了农业进一步开展。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我国
6、农村有3亿多剩余劳动力,城镇化建设的滞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状况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尚未彻底打破,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降低、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等因素都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四、可持续开展观念滞后。 在广阔农民心中远未形成绿色农业的观念,全民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还相当薄弱,没有摆正开展与持续、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农业开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导致我国农产品中存在大量滥用化肥、农药,不仅达不到合格的质量,还产生诸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严重问题。 五、市场培育程度。不仅是工业,农业也要求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而规模化生产必然带来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培
7、育体系,产品流通不畅,就会造成农产品的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过剩,特色农业就很难开展下去。从全国目前农业的开展状况来看,只有个别地区的市场体系培育得较好,形成了规模大、影响力强、管理水平高、辐射带动效果突出的专业市场,而大局部地区对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培育不够,还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影响了农业的良性开展。4开展建议 一、提高对开展绿色农业的再认识 所谓绿色农业,是与绿色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绿色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根底之上,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农业生产体系,是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开放型农业系统。建设绿色农业是一场新的农业
8、技术革命,是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密集型农业。 二、明确开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内容 绿色农业是绿色经济的根底和内容,没有绿色农业的开展,就不可能有绿色经济的全面开展,这是由农业的地位和特点决定的。从生产的流程和顺序来看,绿色农业是绿色经济的原料基地,是第一车间。从绿色产品的内容来看,一类是可食用的绿色食品,另一类是非食用绿色产品。绿色食品是自然、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品,绿色食品是绿色农业的重要产品。从绿色经济的内涵来看,支撑绿色经济的重要产业成分都与农业密切相关,如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林业和旅游业。既是特色农业又是旅游观光业,绿色经济的内涵在不断延伸、扩大和丰富。 三、认真制定绿色农业的开展规划 农
9、业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是体现绿色的根本原那么,即突出产业特色、科技决胜、机制创新、以人为本、富民强省的原那么。体现经济与自然的协调配合,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开展、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规划要以生态经济平衡作为优先考虑的原那么,要体现气候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农业的规划要与加工企业的布局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防止重复建设。在开展思路上,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变。二是由常规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变。三是由一般产品向名牌产品的转变。四是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和经济根底,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行分类指导,走“绿色(特色)规模科技名牌
10、的开展路子。 四、采取更优惠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一是财政周转金要向绿色农业倾斜。各级财政部门要把扶持绿色农业与开展地方经济、培育财源税源结合起来,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周转金用于扶持绿色农业的开展。二是金融部门要把扶持绿色农业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农业开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贷款扶持龙头企业开展。三是绿色农业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和省对现有农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兴办的绿色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以比照实行国家和省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还要研究鼓励政策,例如对引进的优良种子、种畜(禽)、苗木,凭国家有关机关证明,是否可以“放水养鱼,在一定时间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四
11、是农业各主管部门要根据省绿色农业开展规划,集中各自的物力、财力,多渠道增加对绿色农业的投入。五是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培训绿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推广绿色农业典型经验和结合各级政府情况进行新技术新理论研究。 五、切实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 影响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最根本原因:一是农业的根底设施脆弱。一些地方、一些干部,有饭吃“挖根底,增加农民负担,减少农业投入,无视了农业的保护和根底的建设。为此,建设绿色农业的开展战略,要从水是农业的命脉,耕地是农业财富的母亲,绿色是农业的根本出发,从国情出发,在农业根底设施上作文章。农业稳是农业兴的根底,农业兴是百业兴的支撑
12、,绿色大农业的振兴是绿色经济强省的根底。 六、把开展绿色农业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结合起来 结构调整是经济开展的永恒主题。绿色农业的开展过程,就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和目标。近年来,农村经济结构虽得到调整和优化,但仍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和市场经济开展的要求,农村经济结构层次仍然较低。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成供大于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开展由受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需求的双重约束,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求转向适应小康的更高层次要求,质量优、档次高、价格合理的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此,对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开展绿色产业的市场条件,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信息,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
13、构、产品结构、品质结构、科学技术结构以及农民的组织结构,使之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变化。 七、加强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为绿色农业提供智力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等有关方面的力量,都要向绿色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或农副产品相对集中的大农业倾斜,通过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生产经营效益。首先,要针对绿色农业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其次,要抓好粮食、林业、水产、水果、食用菌、橡胶、茶叶、烟叶、花卉、蔬菜、甘蔗、畜禽、珍稀特种养殖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试验,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良种普及率。第三,要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贮运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拳头名牌产品,同时,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及监测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第四,要大力推广现有科技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选择一批效果显著的绿色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重点加以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第五,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对劳动者的科技文化培训。知识经济时代,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和资本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资源的竞争。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