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工作过程的认识|认识的辩证过程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已经进入了模式探索和转换的关键时期,一个重要开展趋势就是引进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以期最终改变长期以来学习与工作两套系统二元割裂的状态,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实践证明,有效的职业学习只能通过实际工作来实现,即“做中学。工学结合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是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一些在所学专业(职业)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因此,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于工作过程,这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热点。 工作过程是对人的“职业行动这一复杂系统进行科学
2、分析的工具,是工作人员在工作情境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行动的程序。目前,对工作过程的一些不准确的理解,直接影响了对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探索。 首先,应当明确“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之间的区别。工作是人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工作过程是“人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企业的生产(工艺或效劳,下同)流程。工作过程与生产流程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的不同:工作过程是人的技术活动,有一定的主观个体差异:而生产流程是客观的,由世界的物质规律决定。复杂产品的生产流程或综合性效劳流程往往包含多个工作过程,如化工厂的生产流程只有一套,而化工技术人员却需完成多个工作过程,如“中间工序产品的检测、“化工
3、设备维护与保养、“新产品试制等等。只有在手工业特征比较明显的职业如木工等,工作流程完全由一个人完成,工作过程才有可能与生产流程一致。如果将生产流程和工作过程混为一谈,那么在很多大工业(如化工、冶金、建材等)和综合性效劳(如护理、物流等)专业中,假设真正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那么一个专业就只能有一门专业课了。 其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应当保证“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在企业实践中,不同职位、教育背景和经验者从事的工作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其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根本结构却是相同的,即可分为“明确任务、“制订方案、“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响等六个阶段,这就是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
4、著名的六阶段模型。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中,这六个阶段的根本涵义是: 1、明确任务。即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并设法获取与完成任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本阶段的重点是“明确问题情境(problemsituation),即描绘出工作目标、弄清困难及需要做的工作。在复杂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弄清问题的实质。从学习理论上讲,问题情境反映了工作过程学习的核心。 2、制定方案。根据已明确了的任务设想出工作行动的内容、程序、阶段划分和所需条件。这里首先要根据给定条件列出多种可能性,想象出具体的工作过程,这对学生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往往需要较大的学习支持。 3、作出决策。即从上述多种可能性
5、中选择最正确的解决途径,这需要科学和理性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技术。决策常以小组的形式作出。 4、实施。即狭义的工作过程。实施过程与决策结果常有一定偏差。学生应及时观察并记录这些偏差并做出合理调整,在评估反响中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5、控制。教学中质量控制的根本手段是科学表述的学习目标,这既包括综合性的能力目标,也包括操作性强和可检验的行为目标,特别是技能目标。 6、评价反响。从多方面对工作和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不仅是找到缺陷,更重要的是找到产生缺陷的原因,并做出相应的修正。 第三,工作过程中的学习不仅是事实性知识的积累和心智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整合,这一整合过程只能在学
6、习者个体内部以隐性的方式进行,而不可能用语言或示范的方式传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将学习与工作整合起来,为有效的职业学习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载体,它必须包含工作过程的各个要素,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工作过程有四个根本要素,即“工作目的、“工作对象与材料、“典型形式以及“工作方法和工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是学习环境)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取得一个特定的工作成果(产品或效劳)。为此。学生必须进行满足专业要求的工作行动,这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正确使用工具并与工作人员(包括顾客、同事和管理人员等)进行沟通。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就无法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也很难真正地学会工作。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