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整信用再理市场 重整信用再理市场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开展的必由之路,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枢纽,因此,探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信用这里讲的信用,是以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为根底的广义信用。在市场经济中,信用集中、具体地表达在以资金为纽带的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信任上。信用实现的程度高,市场经济的开展就标准,社会扩大再生产就可以在正常、高效的根底上进行,反之,市场经济的开展就会扭曲,会曲折重重。信用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有特殊的重要性:首先,信用问题贯穿于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参与者的信用关系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互为前提的有机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某
2、些环节断裂,必然对整个网络产生连锁性的破坏,且这种破坏呈现放射性恶性扩张的特征。特别是信用网络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如金融、大企业间的相互信用等出现问题,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就更为严重、影响涉及面就更为广泛和深远,其实际破坏性要比外表上表达出来的大得多。其次,信用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开展。社会信用水平的上下直接对社会道德水平发生影响,在一个信用水平不高的社会里,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都会扭曲,这就会使市场经济健康开展的根底动摇;同时,社会信用水平的上下,直接制约着市场经济的保障水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靠法律作保障,而法律的威严只有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其行为负责任的根底上才能充分发
3、挥出来。自80年代初开始,我国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资金渐成风气,进入90年代后,债务拖欠的规模越来越大,牵进去的企业越来越多。至今,债务拖欠关涉到几乎所有企业,整个经济领域信用严重贬值。不良的信用导致不正常的经济和金融运作:银行作为结算中介,对企业相互间的信用监督逐渐失效;因企业间相互不信任而设置的结算障碍如现金交易、款到发货等使商品流通速度减慢;商业银行在社会信用水平过低的现实下只能苛求过高的信贷平安保障,如要求贷款的高抵押率、工程的低风险性等,使得社会资金供给总量萎缩,制约社会再生产规模的扩大等。现在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良信用正从根子上腐蚀着我们的国民经济。 二、中国市场经济中形成不良信用的三
4、大原因 (一)重复建设导致大量企业出现支付危机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的盲目导向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国的许多世界第一就是明证:如彩电生产线的数量世界第一;汽车整车生产厂的数量世界第一;电冰箱厂家数量世界第一;摩托车厂的数量世界第一;高星级酒店的数量世界第一等。市场旺盛的短暂需求盲目引导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重复建设的后果就是大量的企业因其商品价值不能实现而面临淘汰。这些面临淘汰的企业,无例外地发生支付危机,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信用不良的发源地。 (二)企业集团不良信用成为社会不良信用的关键企业集团的组建,自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头戏之一。不可否认,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织
5、形式,在生产的集约化、产业的互补性、资金的集中使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近代西方兴旺国家经济起飞的主要推动者就是按托拉斯、康采恩、辛迪加等方式组织起来的企业集团。即使是现在,企业集团在西方兴旺国家的国民经济中依然发挥着骨干作用。西方国家企业集团的组建,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即其是一种生产要素的自然组合。我国企业集团的组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拉郎配的产物,如早期自行车行业中“永久集团、“凤凰集团的组建,就是把生产同一类产品而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经营机制等方面都有巨大差距的企业人为地拢在一堆,事实上成为一个松散的企业集团,这并非生产要素自然组合的结果,除了商标统一外,根本失去了企业集团资源优化组合
6、的意义。遗憾的是,类似行为在我国风起云涌,呈不断蔓延之势。90年代以来,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参加了集团化改造的行列,企业集团队伍更是空前膨胀。由于我国经济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较多,如对工商注册资本金的真实性无法实施有效监控;对企业集团并表核算的资产负债无权威机构去加以认定并负责;加上社会中介机构过多过滥而导致的不标准操作使企业资产的价值难以得到真实评定等,导致大量的企业集团空壳运行。貌似强大而实际虚化的集团往往成为巨额融资的载体,集团在运行时其债务往往被架空,而一旦停止运行其债务就会落空。虚化的企业集团已成了吞食资金的黑洞,其不良信用是社会不良信用的关键。 (三)泡沫经济逐渐破灭为不良信用火上浇油
7、我国企业的高负债经营恐怕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在我国生产型企业的营运资金中,负债要占到70以上,流通型的企业那么这一比例为80以上。尤为突出的是负债根本上是银行贷款(近年来拖欠应付款已成为企业负债的重要部份,但归根结底,这一部份拖欠款又会主要转化为被拖欠企业的银行负债)。这样的资金结构,使我国市场经济对银行信贷的变动过度敏感。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与用自己的钱进行投资,在投资主体对投资冲动的自我约束力度上是绝对不同的,拿来的钱用起来总是“大手笔。由于我们的市场靠信贷支撑,信贷一倾斜,市场就繁荣,反过来又需要更大的信贷投入去支撑这种繁荣,一旦这种繁荣畸型化,那么大量的信贷资金就无法正常循环,社会信用就
8、受到严重破坏。近年来国际经济领域的例证和我国的实践,已充分证明靠高额信贷刺激和支撑的泡沫经济必然会逐渐破灭,进而导致大量的信用链断裂,最终对国民经济产生根本的破坏。1996年以来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近来已严重危及到号称世界经济强国的韩国、日本,并有演变成经济危机的迹象。有人将此次金融危机归罪于国际金融炒家的袭击,我认为这仅是看到了事物的外表现象,事实上,卷入此次危机的国家均是经济开展过度依赖于信贷扩张的高泡沫经济国家,泡沫经济外表上十分繁荣,在金融领域风平浪静的时候可以维持较长时期的兴旺开展,但过度依赖信贷的脆弱性,决定了其经受不起冲击,出问题、甚至发生危机只是迟早的事。欧美国家对这个问题认
9、识得较早,解决得较好,这些国家的企业,其营运资金中绝大部份是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只占其总资金运用额的15左右,无论是单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还是整体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都是比较高的。这些国家市场经济的运作根本建立在平实的根底上,尽管开展速度可能没有搞泡沫经济的国家快,但平安性、稳定性、可持续开展性那么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三、重整信用、再理市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开展。要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开展,待理之事千头万绪,但首先要牢牢抓住信用这个纲。在目前信用水平严重滑坡的现实下,重整信用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一)由国家出面,大规模重整国有企业的信用。国有企业现在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资金缺乏、负债过重,严
10、重制约了企业的开展,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偿付能力缺乏而互相拖欠货款并引起链状反响;负债过重使企业难于进行扩大再生产而导致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大量职工下岗;无力进行新投资促进产品上档次导致竞争力下降、逐渐被市场淘汰等等。国有企业形成今天这样的困难局面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但过多地对此进行探究没有太大的意义,重要的是正视现实并寻求解决方法。国家有关部门近来准备采取三项重大措施解决国有企业资金困难问题:一是通过税收上照顾以增强企业积累能力;二是对原来拨改贷的资金逐渐转化为国家对企业的投资以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三是对企业的债务委托专门机构托管以助企业解脱债务包袱。我认为前两条确有利于增强企业活
11、力且立竿见影,后一条其利弊有待实践检验。这些措施的实施,为重理企业信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家应委托或组织专门的机构,将企业从上述优惠条款中得到的资金优先用于解开信用上的死结。从一时一事或单个企业看此举可能收效不明显,但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效果会逐渐从根本上表达出来。免费版权所有 (二)对企业集团的融资,应抓住牛鼻子统借统还。企业集团之间、企业集团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集团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拖欠一般来说数额较大,实际债权债务关系有相当多的部份不明确。这里仅举一例:一个企业集团包括集团总部在内的多家成员单位,假设都由集团作担保,或这些成员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在多家金融机构贷款,这个集团就很容易获得
12、巨额资金。集团内部通过资金调度以后,往往会出现借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借钱,或以张三名义欠的债,而实际债务人却是李四。一旦发生信用危机,一是资金额过大难于清偿,二是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难于找出头绪。近年来许多企业集团空心化动作,大量的资金金蝉脱壳,债务甩给一个空壳集团,给社会留下巨大的信用不良问题。西方兴旺国家大型企业集团一般来说资信情况较好,有一个经验特别值得我们借鉴:这些国家的大型企业集团在融资上一般都由集团统筹,纵使有的下属公司直接对外融资,其集团也实实在在地对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其保证资格在实有资产担保能力范围内,企业融资保证能力的真伪由社会中介机构评判并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很少有大
13、规模诈取或套取资金的情况发生。我国有必要迅速、及时地建立企业集团融资的有效监控机制,这个机制的牛鼻子就是对企业集团的融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手段可硬一点。对企业集团融资实行集中管理一刀切,这样,一那么便于融资对象对企业集团的实力进行把握,二那么也便于企业集团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集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现代企业集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质上是以资金为纽带的),有效制约住盲目的投资扩张欲望。这样做的代价可能是企业的经营活力受到一定影响,经济开展速度受到一定制约,但减小了泡沫经济的影响,经济开展速度更有实际意义,通过整顿集团信用而促使社会信用状况好转,对理顺市场关系、标准市场行为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
14、加强宏观调控,尽量减少重复建设。中国最大的腐败是什么。我认为是盲目的重复建设。一个大的投资决策失误,几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投资就可能付诸东流,而最终往往连根本责任人都找不到,这在中国是屡见不鲜的教训。投资失误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破坏社会信用,因此、加强宏观调控,减小投资失误是重整信用、再理市场的重中之重。经常有人有意无意地将国家调控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其实,无论哪一个市场经济兴旺的国家,其宏观调控手段和机制都是有力和成熟的。我国现阶段不是宏观调控过头了,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太小。可以肯定,在较长的时期内,我国市场经济的盲目调节行为还会继续存在和开展,国家只有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量,特别是通过必
15、要的行政手段和金融调控手段,将市场盲目调节的危害尽可能降低,才能从源头上制约不良信用的扩张。 (四)建立信用形象管理机制,营造良好守信气氛。建立有效的信用形象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守信气氛,是解决不良信用问题的治本工程。现代兴旺国家普遍重视信用形象,而且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在那些国家里,一个企业、一个公民,假设信用形象不良,会遭到社会的唾弃,并很难再有开展时机。这就使得信用问题几乎受到每一个人的珍视。企业是由人管理的,企业的信用问题,根本上还是人的信用问题。长期以来,因科技水平所限,我国经济领域信息闭塞,一些信誉扫地的企业法人和个人,往往骗了东家骗西家,一路得逞。随着电子计算机在经济领
16、域应用的大规模推广,信息的传递、调阅已经相当简易,但我国经济领域的信用问题,却依然相当严重,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信息网络大多自成体系,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设置了障碍。以银行为例,我国每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网络均自成一体,各地方商业银行的信息网络又自成体系,这样,在本系统范围内对往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形象还勉强可以把握,但跨系统的信息就无从得知了,一些信用不良的法人和个人照样可以在各个金融系统之间游刃有余地行骗。我国市场经济开展到今天,已经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建立信用形象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信用气氛。此事应该由国家成立专门的权威机构来管理,也可主要依托金融系统来进行,原因有三: 1、成熟的技术手段。金融系统经过十多年的电子化建设,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已相当高,只需要由人民银行出面筹建统一的电子管理网络,就可以实现金融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2、良好的管理根底。金融机构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管理最为严密、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