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民主执政新思考.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894404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民主执政新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民主执政新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民主执政新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民主执政新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民主执政新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3年民主执政新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民主执政新思考 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高度重视政治参与,因为“公众参与的程度和规模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尺度(塞缪尔.p.亨廷顿),更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在发挥现有民主形式功用的同时,必须不断探索与创新民主形式,因为“社会成员多广多深地以及在什么问题上参与共同有关的事务,这不是已经做了些什么的问题,而是现在正在做什么的问题。民主永远处于尚待改进的状态,而改进的过程是永远不会完成的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根底不断扩大、参与渠道逐渐多样化和制度化、参与行为日趋活泼,但比照民主执政和更广泛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状态,现实中还有诸多不满意和不完善的

2、地方。在当前网络时代,必须全面认识网络政治参与的利弊得失并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一、网络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开展的积极作用 近代以来,民主逐渐成为肯定性的正面主流文化,在升华人性和变革社会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在认识上有分歧,但所有流派都认为民主政治的关键是民众参与,同时必须变迁与创新参与形式。作为有史以来最真实、最先进的社会主义民主,更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2,因为“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人民的政治参与,人民的参与过程是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3。在互联网时代,公民开始借助于网络媒介来表达意图和利益诉求

3、,并试图影响国家决策和行为,于是网络政治参与应时而生,各种参与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诸如官员与网民在线聊天、两会期间网民通过网络向总理提问、两会代表开博客、官员与网民见面会、官员通过网络问计、官员述职网络视频直播、国家重大工程及政策法规网络公示等。网络民主成为中国社会民主的训练基地,尤其在推进政治文明、表达民意、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方面,成为无法无视的力量。 1.网络政治参与为弥补民主设计原那么与现实执行的差距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近代以来,以代议制为形式的间接民主被普遍采用,甚至完全取代直接民主成为人类政治生活的根本形式和流行常态。网络政治参与开始改变间接民主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民主更向社会

4、基层开放,使原先受制于条件、仅能在小国寡民状态下施行的直接民主具备了在广袤大国开展的可能,至少是从依赖代表转向依靠人们自己的“半直接民主4,“信息的急速取得创造了更深层次的民主5。从公众的角度看,网络这种能够使信息传递不受时空阻碍乃至政治控制的互动方式,使人们在感知与介入世界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痛快淋漓的感觉,政治家们可以立刻看到对公众意见的调查结果,网络将成为政治家与公众进行政治对话的一个主要途径。网络开展凸显了少数派权利。哈耶克提出,“多数决策的权威性并非源于即时多数的意志,而是源于对某些共同原那么的广泛同意6。如果无视对多数权力加以限制,从长期来看,不仅会摧毁社会的繁荣及和平,而且还将

5、摧毁民主本身。换言之,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广泛参与对民主并不是一件好事。庆幸的是,网络的开展也有利于保护少数派的权利。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了政治权利的民主化,以直接性、开放性、平等性、便捷性、廉价性等方面的优势,消除了传统政治参与权利方面存在的许多缺乏,使公民政治权利特别是政治参与权从排他性、限制性向扩大化、普遍性开展。 2.网络政治参与是协商民主的新的实现形式 协商民主认为稳定的公共生活和繁荣的民主政治是以社会中多数人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博曼指出:“协商是一个话语过程,并且具有公共性所有公民都应共同参与社会活动,每个公民不但对参与政治充满热情,而且每个人都具有参与授权行使权力讨论的能力。7每个公民

6、都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来解决在政治参与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总之,协商民主表达了公民参与的自由、平等和公共理性,不但肯定参与的意义、强调参与程序的公开和公正,而且力求参与过程的责任性。随着网络技术和群众媒体的开展,网络政治参与逐渐成为协商民主的新形式。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协商议题是公开的,无论是国家和社会治理,还是地方自治及社区治理,都是网络政治参与的领域。协商方式是公开的,整个协商程序不是私下的个人协商、不是秘密的个人缔约,而是协商参与者在讨论和对话过程中公开自己支持某项政策的理由和偏好。从政策过程来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群众媒体的开展,那种封锁政策信息、限制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活动的做法已经走到尽头,

7、必将为更开放的公共政策参与方式所取代。从决策主体来看,网络自由度与宽容度的极大提高使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模式明显呈良性变动趋势,使不同的利益群体能进行有效对话而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因为“互联网的公共论坛能充分表达公共领域的精神,为创造新兴的公共领域提供了可能性8,这一领域“是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它原那么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他们在理性辩论的根底上就普遍利益问题达成共识,从而对国家活动进行民主的控制9。网络公共论坛克服了现实政治生活中公共论坛的弊端,如权威与精英对议程的操纵和对话语权的强力影响,形成了开放、自由的公共舆论空间,从而使国家活动必须回应公众的要求,

8、增强了其民主性。从结果来看,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权力监督机制的完善。作为一种外部监督力量,互联网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便于民众对政府信息的甄别、评论和监督,特别是对权力腐化证据的收集,与此同时,“网络技术以秘密投票的方式确保监督者尤其是民众敢于监督2023。因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 3.网络表达扩大了公众政治民主参与范畴 我国现有的政治参与制度设计涵盖了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以及政治接触等各个领域,曾较好地反映和解决了群众的利益主张。其中,政治选举主要是指各级人大、政协选举,政治结社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工商联等各类社

9、会组织建设,政治表达主要表达为集会、游行、示威等政治权利,政治接触渠道主要是信访。但近年来,上述制度显得低效、滞后,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选民联系不够紧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对各界群众的号召力有所减弱,集会、游行、示威等宪法权利规定过于原那么、笼统,在具体实现和管理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保障,致使大量利益主张以突出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形式反映出来。特别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兴起,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逐步显现出“一呼百万应的强大社会发动能力,吸引着大量利益诉求涌入虚拟社会。比方,微博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民意形成和表达方式。202223年的“宜黄事件就是微博力量的展示,当

10、事者的“微博直播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被媒体称为“改变中国微博历史的一次直播11。 4.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公民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条件下,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根底上,通过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一方面可以培养公民的政治素质,促进民主政治健康开展;另一方面可以塑造和维护政治权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政治凝聚力,为政治秩序的运行提供可靠而有效的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最普通、也是最有效的政治社会化方式。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直接参与了社会政治实践,使公民能够亲身体验政治生活的意义,获取政治

11、知识和政治能力,了解和感受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政治人格,完成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从而起到传承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成员、稳固政治统治的作用,也会相应降低逐步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难度,有利于推进中国政治开展进程。特别是就中国目前政治参与的状况而言,普通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相对有限,政治社会化过程显得较为缓慢,政治社会化水平较低,而网络政治参与的便捷性、平等性和开放性,为普通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渠道,这对推进以网络政治参与为主渠道的普通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提高社会成员个体层面的政治社会化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网络政治参与对民主执政的阻滞和消极影响

12、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在消解间接民主弊端与缺乏的同时,因开展时间短而不成熟,存在内在机制不完善、外部条件不协调等问题,从而影响治文明建设。亨廷顿曾提出“经典政治秩序模型:社会参与的程度越高,参与的意愿越高,而参与的制度化程度越低,那么政治越不稳定(即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12。当下的中国,公众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参与范围越来越广泛,然而,公众参与的制度化程度却远远低于其制度化要求。 1.网络无政府主义对党的民主执政领导地位的冲击、消解在网络中,因为终极管理者的缺失,任何一个支点都可以变为中心,任何人都可以在一定的规那么下按照自己的思维和逻辑说话做事,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言

13、论和政治主张,都有可能成为自己和他人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这些是对传统政治权力中心的否认和超越,但开展至极,特别是“黑客和网络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出现和泛滥,很可能冲击和破坏合理的、正常的社会秩序,甚至形成“无政党、无政府状态,进而弱化党的执政地位,使我国民主政治的开展失去领导核心。 2.网络信息资源的复杂多元对民主执政主导思想的激荡冲破了言论阀门的网络政治参与,使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相互影响,使言论自由和思想选择成为可能。实际上,当前,美国控制着全球信息与通信的命脉,其音乐、电影、电视与软件几乎普及全球,并在国际互联网上提供了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效劳信息。这种西方文化强势的现实使网络更多

14、地成为资源垄断者的舞台,引发所谓的“文化殖民现象,成为意识形态的陷阱,而且势必冲击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挑战我国民主政治指导思想的权威,混淆我国民主执政的思想内涵和根本概念。在实践中,有些人会将西方的民主简单地嫁接照搬,以西方政党的执政制度、执政目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为评价标准。 3.网络政治参与的复杂行为对民主执政绩效的降低由于参与动机、参与能力等的复杂性,网络政治参与容易在狂欢中迷失民主的本原。首先是非理性行为盛行,出现典型的“网络暴民现象。公民的非理性参与行为主要表现为仅凭内心的冲动来参与政治,有时甚至只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常常是激情有余而理性缺乏。其次是欺骗性政治行为的

15、增多。欺骗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容易导致信息蒙蔽,扰乱真实的信息供给,影响个人的政治判断和评价,进而影响对政府政策的理解支持度和贯彻执行力。特别是个人、组织利用网络散布政治谣言、进行政治煽动,还会造成政治动乱。再次是“群体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网络政治参与的“群体极化,是指人们存在偏向链接与自己的价值观、观点、意见等相一致的网页或论坛的倾向,很容易导致群体本身视野狭隘与姿态的“无限放大化,进而扭曲固有的事实真相。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狭隘性会引发群体突破现实政治边界,寻求额外利益的行为,威胁国家平安和社会稳定。 4.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非组织性和形式的非正式性对民主执政信心的影响近几年,虽然网络政治参与开始

16、得到认可并逐步影响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决策,但是由于网民没有形成正式的组织群体,也没有形成利益集团,只能通过传播信息、政治意见、政治观点产生联系互动、聚焦公众的注意力、影响社会舆论形成、充当舆论监督中介等,其作用是间接的、无形的、渗透的、有限的。因此,这种非独立力量沿着非正式体制参与政治的方式必然难以对执政方式、政府的关键行为和运行机制产生直接深入的影响,这样势必打击网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与信心。在网络政治参与渐成气候、民主执政已成趋势的现实下,必须匡正网络政治参与的弊端与缺乏,实现良性互动。 三、标准网络政治参与,拓宽民主执政的路径 1.科学认识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和趋势,提升民主执政的执行力202223年6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