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创新研究 :大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当代经济科技飞速开展的背景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为大学生党性教育工作效劳,创新教育理念、方式和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面临的制约因素,阐述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创新的原那么,并在此根底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创新的相关策略,旨在推动大学生党员党性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为培养党的接班人做足准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创新 大学生党员是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党的后备力量和接班人,担负着振兴中华、实
2、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当代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已经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高新技术手段和大学生的开展特点对当下的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进行创新,运用互联网的优势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党性教育者信息主导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从传统意义上讲,党性教育者在党性教育活动中对教育信息的内容和价值起着主导性的作用,组织和领导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应运而生,严重的冲击了传统媒体和教育者的话语垄断权,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便捷的运用互联网在各种交流平台上自由、开
3、放的发布信息、与他人共享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性教育者所发布信息的权威和重要性。微博、微信、贴吧、论坛、qq等五花八门的新媒体和自媒体社交平台不但颠覆性的提升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速度,还能够以除文字外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大学生党员可以通过以上多种渠道来获得党性教育,而不仅仅局限在传统教育工作者所提供的内容和信息。(二)党性教育的方式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当前很多高校的党性教育工作者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方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论层面的党性教育。而大学生们已经紧随互联网时代脚步用新型的社交平台、信息沟通和获取途径来学习和沟通。大局部党性教育工作者没有意识到互联网所能带给党性教育
4、方式和手段的便捷性,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模式和内容。单向的传授和接收方式,不能让大学生党员实时的参与其中,对相关党性教育的内容等不能与党性教育工作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探讨,实质上非常营销党性教育的效果和效率。(三)党性教育者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素养与技能缺乏。目前大局部党性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科技手段的应用能力较低,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作用。传统的传授式教育从内容上比价枯燥乏味、从形式上比拟单一。大学生党员只能一味地接收信息。目前的党性教育工作者没有与时俱进地提高专业技能,对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和多媒体的应用较少,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互联网时代的开展给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
5、育带来了便捷,当然也伴随着很多网络道德问题。当前的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很强的隐匿性。由于没有实名认证的需要,很多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就导致很多负面影响的产生。部门大学生党员的网络行为不标准、缺乏网络道德意识。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创新的原那么 (一)时代性。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群体的代表之一对时代的开展感受最快,是时代潮流的主要实践者。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运用当代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内容的一局部,需要将党性教育的理念和载体与大学生的时代诉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党性
6、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每一位大学生党员都要应与党性教育工作者一样享受平等的发言权。他们不但是党性教育的接收者,也是党性教育的传播者。高校党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党性教育时应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媒体模式与党性教育工作者进行互动交流与探讨。(二)自主性。在传统的灌输式党性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党员通常在“被管理、被领导、被教育的情况下学习相关内容,不但缺乏有效的互动参与,这也导致大学生党员对党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积极性、达不到真正的教育效果。然而互联网技术手段的介入,给党性教育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党性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具有开放、交互性的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手段与大学生生党员进行有
7、效地实时互动,了解大学生党员的学习诉求和学习反响。这不但提高了他们对党性教育的参与度和兴趣,更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党性内容的可能。大学生党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学习党性教育工作者所提供的教育内容,并在网络媒体上与其它大学生党员或党性教育工作者进行研讨就,让他们真正成为党性学习的主体。(三)协同性。合作协同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也适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创新型。高校的党性教育工作并不能单独存在、完成,需要共青团、党校、教务、人事等部门与大学生工作协同开展和完成。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系)党组织负责实施、学生党支部具体落实。除组织、部门外,高校党委书记、党务工作
8、者、辅导员、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等人员也应通力合作确保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另外,党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通过高效内各党组织和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效劳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以党课、思政课、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养。高校应为大学生工作设立责任到人的制度,由高校党委书记担任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党性教育督导检查机制,真正提高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创新的策略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时俱进
9、,根据时代和大学生的开展特点不断改良和更新,增强它的亲和力、针对性、符合大学生和社会开展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需要通过学校课堂这一主要载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教育方针传授给大学生及大学生党员。思政课具有落实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开展的重要意义。党性教育元素应包含在大学生的各门课程当中、渗透在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高校教师团队应包含专业课教师和党务工作者来共同开展课程设置、教材讲义修订、知识点考核设计、育人效果评价等工作,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融入到教材、课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最终被大学生们所吸收。高校应建立与党校、宣传、教务、学工、科
10、研、财务、人事等协同配合的管理体制保证大学生各门课程与思政课都能同向同步开展。(二)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效互动。线上教育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一种效果显著的教育手段。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也不能仅局限在线下教育。高校应双管齐下的开展线下和线上的党性教育。首先高校应通过互联网的各种新媒体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创立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等党员教育平台,让党性教育的主旋律在高校的红色网站上唱响,这不但吸引大学生党员对网络党性教育的兴趣,也能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高校党性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开展视频、音频等形式的微党课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将党课内容传播给大学生党员、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党性修养。另外,微信这种当
11、前最常见的沟通平台也应效劳于高校的党性教育。高校党性教育应将党性教育内容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微信群与大学生党员进行分享,让他们通过碎片时间来增强党性教育。(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益补充。大学生党性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可和接受、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决信心必须通过课堂教育、网络教育、主题教育、专题教育等多种理论教育来培养和强化。然而,理论离不开实践,高校应定期为大学生党员组织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切实地感受当下的国情、民情,从而强化他们的理论学习目标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加坚决。在践行大学生党员党性实践活动中,应杜绝走过场、图热闹的现象发生,而且要通过党支部组织的实践活动分享会等方式在实践活动后在大学生党员间开展,从而真正地将实践生活和固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玉娜,李正超红岩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探究j南方论刊,2023(11) 2丁北川基于志愿效劳视角的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j时代报告,2023(04) 3李娴大学生党员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