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机构效劳“三农的新模式探索研究 喀旗第十六届金融理论研讨会论文 一、创新和加强农村金融效劳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对金融效劳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和加强农村金融效劳对增强农村开展活力,促进农村快速开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农村金融市场。近年来,随着各级对“三农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金融效劳“三农的进展在逐步加快,效劳“三农的领域在不断拓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但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村金融效劳领域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信用环境不健全,金融效劳体系不完善,缺乏有序、有效的竞争等,这些问题都已
2、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开展的重要瓶颈。中国农村的分散性特征决定了农村金融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金融开展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又决定了农村金需求是多方面且不断变化的,因此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不可能仅靠自己的力量满足农村金融的需求。创新和加强农村金融效劳,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培养竞争性金融效劳主体,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村金融市场活力。有利于夯实农业农村开展根底。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农村保持了良好的开展势头,尤其是在去年,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稳定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农民工就业快速上升,工资水平有所增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开展;农村水电路
3、气房等根底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加快开展,农村民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转变农业开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其效劳水平的上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开展的水平。继续稳固和开展农业农村开展的好形势,必须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效劳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效劳“三农。自从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起,截至202223年底我国已设立村镇银行148家,根据规划,到2023年我国需开展村镇银行约220230家。这一开展趋势预示着新型农村银行机构将成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主体。创新和加
4、强农村金融效劳,建立竞争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效劳体系不仅有利于涉农中小企业获得开展所需的资金、有利于农民满足生产性贷款,而且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农村“贷款难问题。构建起既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既有大银行机构,又有中小型金融机构;既有城市金融机构,又有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体系,可以从范围和广度上逐步实现对农村的全覆盖。到达有效解决农村、农业开展进程中对金融制度及其产品和效劳需求的目标。 二、我国农村金融效劳现状与存在问题 传统农村金融效劳机构作用进一步增强。以农业开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为代表的传统农村金融效劳机构,不断拓展效劳领域,全力支持农村、农业开
5、展,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经过改革,农业开展银行已经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和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中间业务为补充的多方位、宽领域的支农格局。农业银行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增强“三农的信贷支持,强化“三农金融产品的研发等方面,其力度明显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效劳“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信用社功能的不断完善,有效提高了农村金融效劳的覆盖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蓬勃开展。国家相关金融机构管理部门制定措施,促进了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农业保险机构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开展壮大。相关允许国际资本和
6、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并通过以奖代补,定向费用补贴,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等优惠政策,拓宽了资金回流农村效劳“三农的渠道,提高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相关促进农业保险开展的政策措施,加速了农业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了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农业保险的益处和作用逐渐为农民群众所接受,并受到大家的广泛欢迎,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增强了农业和农村开展抵御风险的能力。农村金融效劳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农村资金外流现象比较严重。众多农民工外出务工,劳务输出带来的收入相当一局部以储蓄的形式存入各类农村金融机构,比方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而这局部资金却以不同的形式流入县城,或者是城市。同时,农
7、村资金还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大量流出农村并流向城市。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总量的比重远缺乏2023%,而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那么超过了2023%。这种形势加剧了农村金融效劳的压力。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截至202223年,全国尚有近3000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8000多个乡镇仅有一个银行网点,金融效劳缺乏的乡镇占乡镇总数的三成以上。同时,农户借贷需求很难得到及时、有效满足,金融的经济“血液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创新农村金融效劳模式探讨 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多样化金融需求银行面对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县域个人金融需求,一方面应该做好一般性金融效劳,另一方面应加快研发和推
8、广包括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内容的家庭保障结构性金融产品和投资理财产品;同时应根据县域中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与之相应的金融效劳,以培育银行稳定的个人客户群体,并且应向县域提供、推广与大中城市一样的包括金融超市等具有特色的金融效劳,从而引导县域个人金融消费结构的升级XX县区域居民良好金融习惯和信用记录的培养。针对县域中的富裕群体如小企业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应向其提供优选本外币资产、国债产品、负债与基金、投资套餐和理财产品组合等高价值、高收益和高回报的产品;而针对县域中的低收入群体,那么主要是要满足其正常生活所必须的金融需求,以履行好公共金融效劳职能。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开展的历史机遇下,银行
9、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力,做好“三农业务方面的金融效劳:向政府批准的新村建设规划区以内,房屋拆建、新建、扩建和装修的农户提供住宅按揭贷款;向县域高端农民客户提供中短期融资效劳,包括对汽车、建材、农机、农资、家电、商品房等耐用消费品提供分期付款、信用卡消费、小额信贷等中短期融资效劳:对从事农林牧副渔业,以及小手艺、小工艺、小加工的农户因临时性资金需要发放农户普惠贷款;对无法提供或不能足额提供贷款抵(质)押物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群体的融资需求,可采取多户联保贷款,由联保小组成员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贷款:以及以小企业客户或“公司十农户的农户与小企业客户签订正常商务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质押,为小企业客
10、户或农户提供的具有追索权的短期周转性贷款。先行先试,积极拓展农业保险事业我国农业受灾比例每年大约在40以上,比兴旺国家高出2023-20。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目前却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而只让农村金融单独承担“三农信贷支持的风险,从而造成农业保险的滞后,也加大银行的潜在风险,更影响“三农的信贷投入。要针对农业保险对象为弱质产业和支付能力弱的群体,且农业又属于根底产业,针对农业弱质产业的性质和农户支付能力弱的群体特点,农业保险的开展对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农业的根底产业性质,因此农业保险应该具有政策性,即由政府提供补贴,联合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
11、、商业保险公司等的方式,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另一方面,农业保险公司也应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通过政府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进行综合性的经营,在从事政策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也应拓展农村地区的商业性保险业务。从而增强农业保险公司从事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发挥“以险养险的职能,提高其开发农村保险产品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另外,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政府重视并对农业生产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巨灾风险提供基金补贴。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包括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从农业保险供给主体的年度经营盈余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以及赈灾捐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政府应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对遭遇巨
12、灾损失的农业保险供给主体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同时,要尽可能对农业保险业务如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以增强商业保险公司开拓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加大对农行效劳“三农的政策性支持国际经验说明,农村金融的改革开展应该有一定的农村金融政策的扶持。政府应立足本国国情的特点,提供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并且要建立财政和金融之间良好的流动和协调配置机制,从而到达增加信贷投入和开展农村金融的目的。具体的措施如下:实施税收优惠的政策以保证农行的支农的积极性,即在“普惠制的原那么下,对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采取营业税优惠和减免所得税的政策。采取对县域农行发放涉农贷款进行奖励的措施。如对农村信用社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增量同
13、比上年超过15的,比例在15以内的局部给予1的财政奖励,比例在15以上局部的那么给予2财政奖励,同时对于有涉农贷款存量余额的县域金融机构,每年应给予0.5的财政奖励;实行差异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建议应适度调低涉农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以鼓励增加涉农贷款投放。实行一定的监管政策如呆账核销、差异的风险问责等。应简化涉农贷款中的不良贷款,尽职免责和单独考核等核销程序,并且给予农行批量核销等更大的自主权。应适当放宽农户贷款和农村根底设施贷款的期限,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户允许其延期,并且在风险分类上差异对待。完善监管政策制度。建议修改贷款通那么中不适合农村地区情况的担保和抵押规定,引导金融机构适当放宽农村地区的担保要求和担保品范围,建立以信任和第一还款来源准入的农村信贷业务。应出台农村金融促进法,通过法律形式把各项农村金融支持政策和金融机构支农责任固定下来,并改善农村金融法治环境,加大司法与执行力度,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农村金融秩序。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