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三国》人物类型化特征及其原因刍议.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912870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三国》人物类型化特征及其原因刍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三国》人物类型化特征及其原因刍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三国》人物类型化特征及其原因刍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国人物类型化特征及其原因刍议三国人物类型化特征及其原因刍议 摘 要:傅继馥先生在人物是类型化典型的光辉范本中将三国的人物类型之说法推上了顶峰。然而,学术界对于人物的类型化,往往具备不同见解,毛宗岗在帮助读者树立人物典型的同时,也早已注意到人物性格在文本中的辩证体现。在共性与个性问题的处理上,现代文学批评的观点基本处于中立。人物类型化创作现象的生成,往往具备多方面的原因,原因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键词:三国;人物类型化;共性;人物性格化典型;虚构 中图分类号:I207.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008-01 一、三国人物类型化典型的提出 对

2、于三国人物类型化的提炼,由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可见雏形:“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傅继馥先生在人物是类型化典型的光辉范本中更是将三国的人物类型之说法推上了顶峰。将类型化用笔做了以下四点概括:第一,个体突出特征足以支撑个体本身,人物的共性特征足以掩盖个性,人物无法违背作者意图而按照逻辑性格发展;第二,人物性格特征基本处于稳定静穆状态,缺少发展变化,人物变化不乏有,但是皆是品质和行为的突然变化;第三,人物内部缺乏冲突;第四,人物类型化描写经由人物肖像与环境描写同样有所体现,例如人物的脸谱化。这四点,从人物形象内外和作者创作角度有力论证了三国人物类型化的特

3、点。然而,对于人物的绝对类型化,不同见解不乏有之,毛宗岗在帮助读者树立人物典型的同时,也注意到人物性格在文本中的辩证体现,即人物性格两重性,例如评曹操“时而仁时而暴”;也揭示了刘备长厚性情背后虚伪的一面这和“长厚似伪”的说法是有巧妙区别的,前者意在“长厚”与“虚伪”的两面共存,而后者则是强调“长厚”得有些过分,类似极端化。这也揭示了人物类型化讨论的普遍议题:共性与个性。所以当我们将人物与主体个性特征有所矛盾的次要特征归结于人物个性时,往往是说得过去的。也就是说,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小说人物身上有所体现。对于这一点,傅继馥先生用“人物的共性特征足以掩盖个性”用以支撑人物类型化的观点。客观而言,“个

4、性”在这部小说中的存在,的确是较弱的。二、人物性格化典型说 学术界部分人士对于人物双重性格的充分论证,以共性与个性的合理共存对任务类型化加以反驳和补充,这实际是将三国的人物塑造加以拔高,升格为“人物性格化典型”,而“非类型化典型”,中西对于类型化到性格化典型的发展不可同一而论。“类型化是从故事的叙述中展现人物风貌,性格化则是从生活矛盾中以描写人物神采。”性格化典型的生成需要社会环境与作者思维观念的突破,对于一些与人物主要特征相矛盾而不得不客观言之的,作者往往尽力修补,使其尽量处在稳定的状态中。可以说,个性是有,然个性的发展出于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历史题材局限需要只处在萌芽阶段,尚不够成熟,随着小说

5、创作艺术的成熟,金瓶梅红楼梦的创作越来越突出人物个性与个体矛盾,才逐渐完成人物典型性格的塑成。现下文学批评对三国人物性格处理的态度基本处于中立,例如曲沐先生在傅继馥先生的理论基础之上,认为“三国人物形象是类型化到性格化的艺术典型”,这是较为中肯的。三、人物类型化创作原因初探 从读者来看,人物的单纯高贵符合群众审美需要,符合传统的阅读心理,这种神化色彩的艺术形象在脱离现实的同时产生了一定的距离美感。而对于小说中主题人物的心理,作者往往着墨较少,这也是我们无法把握好人物内心与人物性格,以致人物类型化的重要原因。这样的创作手段,是受到古典小说体裁所影响,情节结构的紧凑性与充实性使小说作者无暇费笔墨于

6、过多的人物心理,也使读者对人物内心的探究受到了阻碍。基于前人小说创作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局限,前人经验所限便是人物类型化的另外一个原因,包括三国文学创作素材来源所带来的先天性局限。尽管我们也不难看到三国对于正史的撷取,但“话本”的夸张口语艺术,无疑是给浪漫的类型化创作增加了筹码。这也与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维局限与严格的思维倾向相关。作者常常出于人物典型道德品质塑造的需要而做出与这个典型特征相呼应的行为,以行为成就性格,而不是以行为体现性格,甚至违反个体生存逻辑,使人物类型化更为深刻,有些本末倒置。放在小说动作描写多过人物心理描写的缘故上,这也是说得通的。最后,从文本创作上,单纯化的人物典型往往包含着浪漫主义手法的巧用。这种观照,多数来源于演义小说的虚构性或重构性,一方面虚构的手法通过作者想象力扩张能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但另一方面这种虚构的手法使人物夸张化并脱离实际,带上浪漫主义色彩。尽管,不比席勒所言“严重破坏历史真实,就会使诗意真实性更能发挥”那么夸张,一定的虚构对于历史小说这样题材的创作是需要的。章学诚先生的观点“七实三虚”来形容三国的虚实层次几乎获得文学界相当的认同。四、结语 文学创作的理念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当对于过去作品的探索达到一定饱和的时候,我们不妨放远眼光,期待更好的作品。参考文献:1罗贯中.毛宗岗评本:三国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