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十二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 就如何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著名学者、十届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向本报记者谈了他的看法,他提出以下十二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缩小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各国都有,并将长期存在,问题是不能太大。贫富悬殊是社会的振荡器。近年局部地区不太平的主要缘由是贫富差距偏大。邓小平是三句话:第一是要让一局部人先富起来;第二是共同富裕;第三是不能搞“两极分化(至少讲过十屡次)。三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偏废。 二、调整阶级阶层关系。阶级阶层结构以“橄榄形为最和谐。我们的阶级阶层结构是什么“形。有人说是洋葱头形,有人说是哑铃形。阶级阶层结构要形如橄榄,必须大幅度扩大中等收入。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
2、年用于社保的资金虽有增加,可是还是少了。 四、处理好第一次分配与第二次分配的关系。社会保障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次分配。而在所得税、遗产税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合理化,以免助长马太效应。另外也应适当提高劳动在分配中的比例。 五、处理好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很重要,所有制更重要。是所有制决定分配,而不是分配决定所有制。这是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得很清楚的。要一手拉着公有制,一手拉着非公有制:二者都是经济命脉。二者之间也有一个和谐的问题。 六、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各项改革应当是配套的,同步的。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处理好党政之间该分工的分工,该分开的分开。官本位是权钱交易的温床。要坚决打掉官本位。监督要硬,
3、软了不行;要全方位,要建立民告官的保护机制,要放手开展舆论监督。 七、和谐社会应当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平等就不和谐。平等是和谐的根基。公民社会就是民主社会。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要扩大社会参与,克服社会冷漠。要提高社区自治,扩大选举面,提高投票意识。 八、要开展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的伴侣。不要把社会组织都看作海啸。社会组织能起到政府起不到、也不应当起的作用。社会组织是社会交融的粘合剂,是社会矛盾的稀释剂,是社会冲突的“靠球。社会组织还是政府的“减肥剂。“大社会大不了,“小政府就小不了。“大政府难以成为强政府。开展社会团体有助于建设团体社会。社团要力避行政化
4、,要增强生命力。 九、加強多党合作制。政党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是和谐社会中跳动着的音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晶,文化的认同。党派的组织性应高于社团。党派要增强执政党的领导意识,同时要尽到监督的责任。 十、向社会管理倾斜。不管政府职能如何变化,社会管理都是其中不可少的。要加大对科教文卫体安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社会事业的硬件上不去,社会问题少不了。这是全人类的共识。不过也要看到,现代社会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要有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是管理的指南,考评的依据,开展的导向。 十一、制定透亮的社会政策,做好各项社会工作。社会政策是面向全民的,面向全民的政策要有全民的讨论。社会政策要靠社会工作去落实。社会工作是一门学问。要培养一大批社会工作者,要组织一大批志愿者。地方领导都要争做一号志愿者。 十二、繁荣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目标一致是和谐的首要条件。目标就是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植根于文化之中。“一花独放不是春,文化永远是多彩的。多彩是最大的财富。“和谐就在做到多元一体。56个民族的文化构成一个中华民族文化。文化的繁荣是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