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二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赠汪伦说课稿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91825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二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赠汪伦说课稿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二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赠汪伦说课稿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二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赠汪伦说课稿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二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赠汪伦说课稿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赠汪伦说课稿一、设计理念: 着眼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根底上感悟诗歌情境。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陶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二、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我上课的内容是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辞别朋友的情景,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单纯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而是更多地利用多媒体和语言创设的情境,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去理解诗的大意。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了对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即可,所以应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针对上

2、述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突破生字,理解古诗的大意。第二个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情景,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古诗的学习,更应注重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体验。大家都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那么诗更是如此,尤其在短短的几个句子里,所包含的情与感,更是显得沉甸甸的。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古诗是很具有一种韵律之美的,多读古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水平。小学是根底教育,多积累古诗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根底的,小学生是记忆的最好时期,就更应该让他

3、们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四、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整个教学过程是用谈话法、朗读感悟法、创设情境法等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五、教学设计:一 复习导入,稳固旧知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根底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李白的诗,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

4、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我便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更是让学生想跟着李白去欣赏一番。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三创设情境,理解诗意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但是相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从字面理解诗意显然有些难度。因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导入学习古诗第一句:诗中写谁送别谁?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知道汪伦会来送他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师生合作探究学习,想象情景,理解诗句大意及感受人物当时的心情。学习后一句时,重点体验诗句“夸张的写法,结合以前学过的李白夸张的诗

5、句,并创设情境导读,感受李白与汪伦的比桃花潭水还更深的深厚友情。四 读背感悟,体会感情借助故事引路与师生的探究理解,让他们在诵读和背诵中反复感悟李白与汪伦的真挚友情。五古诗新唱,升华感情 欣赏并学唱儿歌赠汪伦,学生兴趣盎然,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升华感情。六作业布置,自主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内容,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开展。七板书设计板书的内容是诗题加上“水深情更深简洁明了,将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使学生便于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真挚而深厚的友情。六、教学反思: 1.语言上有了进步,不会像以前那样为了片面追求语言的儿童化而显得不自然,但是在

6、讲故事时显得生硬,没有通过语言传达故事的生动有趣,所以没有换来预设中学生的会心一笑。2.评价的方式和语言单调,所以学生发言不够积极。3.学生识字方式单一,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有待提高。由此可见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方式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4.虽然通过语言和图片创设了情境进行教学,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感觉自己并没有做到以情入境,是在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以情促教。5.有时当学生一时答复不上来或读错时,自己没有很好的耐心来引导,没有做到循循善诱。明白了教学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教,而是要到达学生的学的目的,学生才是课堂和学习的主体。6.没有结合实际理解离愁如父母离家外出工作时,进而理解人物深厚的感情。7.提问: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学生答复“挥手,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活体验这一教学契机,这是我们平时的送别方式,而汪伦送李白是踏歌相送,再解释“踏歌这一古代的歌唱形式。8.师生都比拟拘束,没有真正走进诗的世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