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理论中的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李 园 莫永华建构主义作为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开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开展,有其深刻的哲学渊源。随着现代性向后现代性哲学范式的转换,与此同时,不可防止地,学习理论范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关键词学习理论:现代性;后现代性;客观主义;建构主义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23)13001702一引言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现代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教育心理学的开展。建构主义作为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开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开展,用乔纳森的话来说,即是“向与客观主义(objectivism)更为
2、对立的另一方向开展。也就是说,具有“现代性色彩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开展,即是具有“后现代性精神气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哲学层面而言,不管是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都表现为思想和感觉的方式、行为和举止的方式。按照这样的理解,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不同,主要就在于两者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的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讲,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也正在于此。二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本体论、认识论等的范式转换“现代性的起源与界定是从启蒙运动开始的。西方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重新发现人性,也就是人性的复归。启蒙运动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迷信,张扬了人性,在宗教观上展现了由虔诚的宗教崇拜向世俗主义
3、的转变。在现代性的世俗化过程中,“理性被确立为人的根本。现代性自我确证话语里,理性是认识之源、价值之源,它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逻辑,把逻辑思维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世界本身具有逻辑性,并且把人视为理性的动物,认为人在本质上也是受逻辑支配的。这样的理解,在认识论上那么表现为现代知识观的鲜明特征,即认识被看作是追求把握某个绝对的真理,知识的属性是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确定性等。然而,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这样的知识观是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是以实证主义为其方法论的。“但凡符合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但凡现实的东西都是符合理性的。在合理性模式的论证上,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合理性模式,认为理性是世界的
4、“灵魂,它是构成事物的现实性标准。如此,在伯恩斯坦看来,客观主义是指“存在或必定存在某种永恒的、超历史的模式或框架,依靠它们,我们能够决定合理性、知识、真理、实在、善行或正义这些概念的性质。与之相反的是,后现代主义把理性主义看作压抑生命的东西。人并非受理性的控制,人是有“生命意志的“超人。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的知识观是一种“绝对论,它追求以某种绝对的东西。作为知识的不变的、确定不可错的根底,是一元的思维方式,它排斥多元的、追求差异的思维方式。后现代的认识论,在尼采认为,乃是一种“视角主义,即某种意义上的“解释学,它否认唯一、确定的客观事实与真理的存在,认识所进行的不过是自认识者视角的某种解释。
5、进一步来说,这指的是认识被看作是在进行某种解释活动,它要把握的是对象的意义,而意义是一个处于不断解释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不同语境下形成的不同理解来不断生成的东西。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模式成为其有力的合理性模式。建构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哲学根底之上。三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式的转换随着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社会与消费社会,社会与文化的形态,包括与之相伴随的思想与观念形态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正在发生相应的转变,即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哲学范式的转换。其中包括认识论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不可防止地,学习范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1知识观的转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客观主义
6、学习理论本质上的不同,首先在于知识观的转变。对知识的不同看法,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学习理论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现代性色彩。行为主义认为,存在着客观的、普遍的、必然的、确定的知识,经验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认知主义认为,知识是一种符号的表征,它是不受主体因素影响的“客观真理,人们能从纷繁复杂的细节中概括出这些普遍的、客观的真理。当学习者获得的表征与客观相一致的时候,学习就完成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知识观主要都是基于客观主义的。由此,在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者看来,知识确实定性不是问题,问题是学习者如何获得知识。在前者那里表现为有机体
7、对刺激的反响,在后者那里那么表现为客观事物在人脑的表征。相反,建构主义否认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正如后现代知识观所述,知识实际上是相异的人的“异意,是对相同的事物不同的解释,是解释者处于某种既定的语境里,在特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自己的理解与解释。随着解释语境的变化,这个“解释也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主体的动机、意志、情感、人格、态度等主观因素,同时也强调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此外,它更强调主客体的互动,强调知识的生成在于个体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映像或“表征,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去完成学习。2学习观的嬗变从不同的知识观出发,相应地,对学习的定义也不同。那
8、么,什么是学习中外许多学者对此做了研究。行为主义流派认为,学习的发生是由于刺激而引起了行为或思维的比拟持久的变化,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一反响的联结。作为激进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斯金纳(B.F.Skinner),他把由刺激引起的反响称为应答性反响,把有机体自发的反响称为操作性反响。他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操作性反响,并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理论,行为的后果对条件反射的形成是关键因素,但凡增加反响发生次数的实践或刺激就是强化,学习的动机来源于外部的强化。认知主义流派认为,学习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关键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的实质就是获得符号性的表征或认知结构,这是
9、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学习行为发生的中间过程,认为个体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个体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等。心理学家加涅(Robert Gagne)认为学习是一种将外部输入的信息转换为记忆结构和以人类作业为形式的输出过程,要经历接受神经冲动、选择性知觉、语义性编码、检查、反响组织、作业等阶段,反响及强化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习受外部和内部两大类条件所制约。外部条件主要是输入刺激的结构与形式,内部条件是个体以前习得的知识技能、动机和学习能力等。归结起来,那么是一个如何在个体内部对外部刺激进行适当编码的过程。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对学习的
10、定义都是基于客观主义的,有着“根底主义和“本质主义基调,客观真理早已被假定为先验存在,并且知识的意义独立于个体外部,学习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对客观现实如实的“映像或“表征一一与客观世界相一致,只不过使用的编码方式不同而已。如前述,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的生成在于个体的主动建构,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个体内部已经存在的认知原那么去组织新经验,从而拓展知识结构,也就是说,要求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客观现实的理解,这也正是“解释学所提倡的理解的多样性和多元论。自上而下教学、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等,充分展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大力倡导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合作学习与交互教学。我国学者指出,学习者以自己的
11、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简而言之,建构主义是指“学习者把新知识与己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在己有的知识经验根底上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创新或“建构自己的知识,使学习更有意义,而且这种学习便于以后对知识的回忆。四结语后现代的解释学意识较之现代的知识观,在于转换了一种认识范式,与之相应地,学习理论范式也发生了转换,即从主客体对立的、以实证主义为根底的客观主义学习理论范式转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式。然而,在目前,对后现代理论的研究众说纷纭,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相关理论的论证仍持疑心甚至否认态度。建立在此根底之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既然学习的发生是学习者对相同的事物不同解释,即使是同一个体在不同语境中也会有不同的解释,那么是否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潭既然强调情境学习,那么教学中情境设计是否对任何情况都有效再者,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确定就是完全对立的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仍在不断的探索中。正是这些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促进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