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某省直接投资的问题财务管理专业.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92459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某省直接投资的问题财务管理专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某省直接投资的问题财务管理专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某省直接投资的问题财务管理专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某省直接投资的问题财务管理专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某省直接投资的问题财务管理专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关于某省直接投资的问题财务管理专业.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辽宁省直接投资的问题第二章 直接投资的产业分析2.1辽宁省产业结构分析整个东北地区,在晚清以前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晚清以后伴随着移民,东北地区开始了以农业为主的初级产业发展。从民国到解放以前东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虽然经过战争的破坏和日本的掠夺,损失极大,但此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解放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产业布局向东北腹地转移,对辽宁乃至整个东北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前苏联帮助中国兴建156项工程,其中辽宁占到24项,6个在沈阳,抚顺8个,阜新4个,辽宁省是“一五”时期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省份。经过“一五”建设,全国20%的原煤产量、30%发电量、60%的钢、50%的烧

2、碱都是来自辽宁省。在我国市场经济时期以前,国家对整个东北地区给以长时间的政策倾斜,使得东北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劳动者素质都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的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在1990年辽宁省的工业增长率全国倒数第四。当时的整个东北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重工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国有工业比重大、工业设备陈旧、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源型城市面临枯竭,辽宁省的鞍山、本溪、抚顺、阜新等城市。辽宁省的农业在经济中占有十分基础和战略地位,农业获得了发展,但是出现了“三农”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由于长期以来辽宁省发

3、展属粗放型发展,对自然资源缺乏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造成自然资源源承载力水平低下,一直处于超载状态,导致辽宁省综合承载力长期以来难以提高”。从辽宁省的三大产业的GDP构成比重来看,1978年-2010年,三大产业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三大产业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过程,这个是2000年和1990年为分界线。第一产总的来说比重逐年下降,然后趋于平稳。从1978年的14.1%降到2000年的10.8%。产业结构自身有其演变规律,辽宁省的产业比重变化符合这一规律,与我国的变换趋势一致。辽宁省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但是它的比重是在不断下降,然后逐渐趋于缓和平稳。1978年-1990年第二产业下降了20个百分点,

4、其原因是农业反哺工业的情况有所变化,农产品价格开始走高,工业开始反哺农业,因此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990年之后第二产业趋于平稳基本维持在51%左右,但是从2007年之后开始走高,这与辽宁省的产业政策有关系。中央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加大了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辽宁省与全国相比,略高,但是以前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的情况已经有所缓和,而且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辽宁省的第三产业从1978年一直到1990年是快速增长时期,1990年至今是平稳时期。1990年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2004年时是42.1%,全国水平是40.5%,高于全国近两百分点。从上世纪90年代

5、之后,辽宁省第三产业的比重增长在小幅范围内波动,基本上维持在40%左右,近年来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第二产业比重增加,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扶持。2.2辽宁省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及行业分布从产业分布来看,辽宁省引进的FDI在三大产业均有投资,从 1999到2008年的数据来看,外商在各产业的直接投资额都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但三大产业中利用FDI最多的是第二产业,在 2002-2011年的10年中各年利用FDI的数量都占到利用FDI总额的6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第二产业是辽宁省的优势产业。辽宁省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且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并实行了一系列促进振兴的优惠政策,当年各产业的

6、实际利用外资额都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以第二产业增长最为显著。外商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较快,且在2007年、2008年都超越了第二产业,成为当前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产业。第三章 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沈阳和大连的原因分析3.1沈阳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沈阳市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发展的态势是总体向上的。大体分四个阶段:(1)82至85年为起步阶段。国家在1984年7月批准对沈阳实行计划单列,开始享受省一级对外经营和管理权限。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主客观各方面为利用外资打基础做准备,发展不快,外资多属小型的短线项目,来源以港、台资金为主,年平均利用外资额只有百万数

7、量级。(2)86至91年期间为稳步发展阶段。特别是1987年,国务院同意了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大连为前沿,以沈阳周围为腹地的辽东半岛对外开放总体设想,沈阳市对外开放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同时,沈阳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外经贸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为加强对全市外经贸工作的领导,1987年9月,成立统管全市外资、外贸和外经工作的综合部门沈阳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1988年,市委提出要大力发展“三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对这些企业要采取优惠政策和保护政策。1989年,在市委七届十次全会上提出,要继续巩固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发展资金、原材料、市场“三头在外”的项目,以缓解沈阳的经济困难。1991年

8、,市政府提出进一步健全全市利用外资一工作组织保证体系,要求各县、区局(公司)、重点企业建立和健全由项目负责人、技术、财务、信息联络员组成的“一长三员,管理机构,市委提出了以开放促改革、促改造、促改组、促发展“一开四促”方针,使我市对外开放和外经贸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到1991年,全市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68个,总投资3.3亿美元,合同外资额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3亿美元,合同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比1985年增长185倍和25倍。(3)1992年至1995年为加速发展阶段。1992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同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制定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

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的纲领,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的同时,沈阳市经济环境明显好转。1992年市委召开八届五次全会,提出到下世纪初,把沈阳建设成为高科技、大生产、大流通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总体目标。市委、市政府做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定,沈阳的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在软硬环境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1995年,全市批准利用外资项目625个,总投资13.9亿美元,合同外资额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比1991年分别增长2.2倍、2.2倍、3.1倍和4.9倍;全市累计开工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达1507家,比1991年增长

10、12.2倍。(4)1996年至2000年期间为调整阶段。因国家外资政策调整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沈阳市利用外资工作遇到前所未有困境。但沈阳市坚持“一开四促”方针,全面实施外向牵动战略,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利用外资规模保持稳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时期,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7.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7.1亿美元,利用外资规模占全省的三分之一。、(5)200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第一战略,积

11、极营造我国北方最佳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沈阳市利用外资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01年,全面启动了面积为120平方公里的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2002年,将铁西工业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形成了面积为54平方公里的装备制造工业带。同年,规划建设了面积为42平方公里的农业高新区,旨在建设中国的“农业硅谷”。2003年,启动了全长17公里的“南北金廊”工程,全力建设一条集金融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休闲、管理控制和现代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央都市走廊”。2004年5月,又推出了“东西银带”工程,将42公里长的浑河城市段建成一条集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为一体的城市东西轴线。2004年8月,结合承办

12、“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又在棋盘山风景区规划开发190平方公里的旅游度假区。六大发展空间的拓展,构筑起沈阳未来发展的全新格局。沈阳还在致力创建中国北方最佳投资环境,全力建设法制和诚信城市,行政方式和管理体制正在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了外商公寓、定点医院和国际学校等,为外商及家属在沈阳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大规模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大面积实施城市绿化,荣获“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称号,为沈阳对外开放注入了强劲的活力。这一时期沈阳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华晨宝马汽车、金杯通用汽车、

13、金杯客车、普利司通轮胎、米其林轮胎、三菱汽车发动机、三洋空调、三宝电脑、乐金电子、东芝电梯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和大的企业集团实现了产品和技术升级、管理和体制创新。2001年以来,沈阳市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搭建引资载体,努力建设中国北方最佳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项目年”活动,引进了一大批内外资项目,固定资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推动了“工业立市”方针的深入贯彻。“环境年”活动,促进了全市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对项目的承载力。韩国周、制博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更是营造了浓厚的对外开放氛围,提升了城市品位,成为了沈阳最靓丽的名片,并且带来了经贸合作的巨大收获。同时,以建设法制诚信政府为目标,积极

14、推进“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生活规则化、社会生活法制化”,努力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秩序。全市设立八个行政审批大厅集中办公,实现了审批事项最少、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时效最快的目标。2001年至2005年,沈阳市利用外资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全市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73个,合同外资额58.5亿美元。其中,实际直接利用外资45亿美元。2005年以来全市利用外资规模连续位居全省第一位。3.2大连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2010年,大连市实际使用外资100.3亿美元,同比增长66.7%,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成为全国吸收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

15、72家,投资总额128.8亿美元,同比增长32.3%;注册外资金额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实现涉外税收242亿元,占税收总额的1/4。截至2010年底,大连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4113家,投资总额达105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65亿美元。2010年大连市全年新引进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7个,实际到位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46个,实际到位金额69.6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9.38%。制造业全年吸收外资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在谈重点产业项目137项,可引进外资额57.5亿美元。欧力士金融集团、浦项集团等重大外资项目相继落地进资,英特尔等重大外资项目的开工建

16、设及投产快速推进。3.3沈阳和大连吸引直接投资的优势分析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沈阳和大连外商直接投资的具体情况,对影响本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市场因素、集聚效应、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与文化进行评价。1. 市场因素最先将市场因素纳入到区位决策中的经济学家是廖什,即市场学派。接近市场可以减少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信息获取成本。市场规模的大小、结构功能的变化等都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市场主导型的投资,其主要目标是开发利用当地市场。外商投资区位研究十分强调市场接近性,如果外资企业将厂址选择在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将更靠近供给与消费市场。一个地区的市场规模大小和市场增长潜力可以利用其经济总量规模如GDP、人口数量来进行衡量。对一个地区来讲,GDP总量越大,其市场规模越大,结构功能越完善,则消费能力越大;相反,市场萎缩则可能导致资金外流,不利于吸引外资。一般而言,人口稠密的地区消费需求较高,从而给外资提供了潜在的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带来市场需求的增长。从2011年沈阳和大连的情况来看,沈阳和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