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年节科学民主的演讲稿 今天下午有时机跟大家在一块儿交流学术问题和思想见解,我感到很快乐。我要讲的主题是“五四先哲对科学和民主要义的洞见,这个题目是周雁翎老师点的,他让我讲一讲五四时期关于科学和民主的观点。恰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80周年前夕,记得是在xxx年末或1x9年初,我应沈阳一家出版社之约,就这个论题写了三万余字的长篇论文,后来因为出版方案告吹,一直没有时机发表。直到2023年,才在安徽的?学术界?杂志第3期和第4期连载。大家不需要记笔记了,这篇文章收录在你们北大那个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网站上,还有我的一些相关文章。如果有兴趣的话,你们可以查阅。因为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只能给大家讲一讲要点。
2、大家知道,中国的五四运动,实际上是一个新文化运动,是一个思想启蒙运动,也是中国文化现代化、思想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肇始。提起文化这个概念及定义,确实众说纷纭,但是它的内涵、它的层次,人们的意见根本上还是一致的。文化有三个层次:一是器物层次,二是制度层次,三是观念层次就是思想、习俗、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观、心态、国民性之类的东西。有了这个前提,我转而讲一下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不同,不是原发的,而是后发的,跟西方现代化的历程正好相反。西方现代化的历程是从观念层次开始的,比方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是以观念形态为先导的,是从思想启蒙开始的。先启蒙你,开导你的思想,然
3、后过渡到制度层次,比方说英国荣耀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最后进入到器物层次,比方说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这是大方向,是总的路线,可能有一些细节上的交错,但是一般趋势是这样的。但是,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落后国家面对现代化的挑战,从本能反响到自觉应对的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人家洋枪洋炮打进来了,中国人看到洋枪洋炮比大刀长矛厉害多了,所以就搞洋务运动,开矿山、办工厂、造机器、制枪炮。得搞这些东西,不搞就得吃眼前亏,怎么能行呢?谁料甲午一役,堂堂大清国的装备现代化水师,却吃了大败仗。国人傻眼了,洋务好似也不是灵丹妙药,救不了中国。反思反思,中国之所以强大不起来,原来跟制度有关系。于是,随之戊戌变法
4、。变法变不动,辛亥革命接踵而来。孙中山搞的这个革命,是制度层面上的变革,大清王朝变成了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了,长时间徒有其名,军阀混战、封建割据乃至复辟绵绵不断。一看,事情就这样明摆着:制度层次的变革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虽然皇帝被赶下台了,但是一些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落后的文化心态还是根深蒂固的,弄得共和体制只是个空架子。怎么办?当时,一些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看到,西方之所以兴旺兴盛,主要有两个法宝:一个是民主,另一个是科学。他们就这样举起了“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两面大旗,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启蒙运动,这实际上是一个企图使文化和思想现代化的运动。 我在这里所说的五四运动,不是专指xxx年那一年,
5、我用的是一个泛时间概念。严格讲来,五四运动应该是一个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从x14年中国科学社成立,或者说从x15该社出版?科学?杂志,还有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起始,到xxx年科学与人生观大论战结束。或者,也可以说是xxx年前后三四十年的时期,都可以算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这是一个各种社会思潮剧烈交锋的时代,是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时代,是中国思想现代化的源头。后来,70年代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我们在改革开放时期搞的现代化,也就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主要是物的现代化。我们提及的科学技术,心
6、目中意指的是技术,高官名人说科学是生产力,老百姓说科学是财神爷,就是把科学混淆于技术,当作器物看待。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器物现代化,是器物层次的现代化,而没有强调制度层次的现代化,甚至没有提到思想的现代化、观念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而这才是现代化最根本、最深层的东西。当然,在近20多年,我国现代化的成就是显著的,大家也看得到,但是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尤其是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步履艰难,拖了器物现代化的后腿,这也是事实,明眼人心理都很明白。 在现代社会,人的现代化和思想的现代化是最根本的现代化。你们都知道,海湾的石油国家是挺富裕的,钱很多,不费太大的气力就能买一个“现代化,你能说它们是现代
7、化的国家吗?物质的东西,确实是现代化了,但是相当多的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一种很过时的、很落后的理念上。在五四前后,国人对科学、民主的意识是很淡薄的,有的只是无知和误解。不仅科学知识在国人里面不普及,包括对科学的整体看法也很差劲,看不到科学的真精神,看不到科学的真谛。当年,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任鸿隽留洋回来一看,不光是老百姓,就是饱学之士,对科学的理解也相当浅薄,把科学看作是奇制和实业的代表,是变戏法的,开工厂的。另外把科学看成跟中国古人做文章、做八股文章一样的事情,只不过题目不同而已,不知道科学要用仪器、用试管来做实验的,要运用数学来推导和计算的。对于科学的看法有很多误解和曲解,把科学看得很浅薄。
8、正像梁启超所说的,一是把科学看得太低、太粗了,把科学看作艺和器。二是把科学看得太呆、太窄了,不了解科学的性质,只知道科学的结果有用,不知道科学本身的精神价值,以为科学就是实业,就是讲科学,也仅在实用上考虑。三就是把科学看得太势利了、太俗了,以为科学使得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科学闹得社会不得安宁,还闯下了战争的祸患。一句话,对科学多有误解,很有偏见。 但是,五四先哲就不一样了。我所说的五四先哲,指的是五四时期一些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他们相当一局部有国外留学的背景,所以对外国的现代化,对外国的科学、民主制度比拟了解,而且他们毕竟是从中国外乡出去的,对中国的国情也比拟熟悉。两相对照,中国的各种弊端就看
9、得一清二楚了。同时,他们也找到了救治中国痼疾的良药,这个良药就是科学和民主。 我首先讲一下五四先哲对科学要义的洞见。 第一,对科学的内涵、外延、特质的认识。五四先哲尝试给科学下一个比拟确切的定义。陈独秀认为,科学是对于事物的概念,是综合客观的现象、诉诸主观的理性而不不矛盾的概念。梁启超从广义上解释,把有根据、有系统的真知识叫做科学。任鸿隽强调,科学是由近代的事实之学和实验之学开展而成的,是有条理的学术。还有其他人物也持有类似的看法,这抓住了科学的主要的方面。当然科学还有其他的内涵,比方说他它是研究活动、一种职业的研究活动,另外它也是一种社会建制,这方面他们论述得少一些。这是历史的局限,要知道,
10、科学的建制化当时在中国刚刚开始。他们认为,科学是一种系统的知识。注意“系统二字,常识也是知识,但是常识不是科学,因为它不成体系,容易被外表现象迷惑,自相矛盾之处颇多。你看到太阳从东边出来,转个圈子,到西边落下,这是常识,但是科学说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他们对科学的特质也看得很准,认为科学就是实验加理性的学问,这抓住了科学的根本。 关于科学的外延或范围,他们认为科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就是数理化天地生,相当于英文词science;广义的科学包括一切有组织的知识,哲学、历史、语法、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等都被囊括在内,这与德文Wissenchaft一词所指相仿。所以,对科学的内
11、涵、外延和特质的认识,五四先哲根本上把握得还是比拟准确的。 第二,对科学的社会功能审视全面,强调科学的精神价值。五四先哲对科学功能的审视是全方位的:不仅看到了科学的物质价值,而且也看到了它的精神价值。要说明的是,科学的物质价值并不是科学本身直接具有的,一定要以技术为中介加以转化,才能体现出它的物质价值来。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样笼统讲也可以,但是心理要明白,说科学是生产力就成问题了。因为科学要通过技术这个中介,而且要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出产品或商品,投放市场,赚得利润。所以严格地讲,科学不能说是生产力,技术才是生产力。现在,我们依旧把科学看得太低、
12、太呆、太俗了,把它看做是生产力,是财神爷,科研人员下乡了,就说财神爷来了。我们中国人把科学技术相提并论、混用,甚至简称“科技,而西方一般是分开讲的scienceandtechnology。这么一混用,不仅造成概念上的和理论上的混乱,更严重的是,直接影响到国家科学政策的制订和科研部门的管理。诺贝尔奖跟中国50年无缘,固然有好多社会原因,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思想观念上对科学的概念认识模糊,因此在制定科学政策的时候,总是严重偏向技术,没有给科学留下应有的地盘,沿用军事化的方法、管理技术的方法管理科学,不知道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我写过一篇文章“在科学和技
13、术之间,着力澄清这个问题,今年年初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网站也有。我从对象、目的、取向、过程、问题、方法、结果、评价、价值、标准上,论述了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差异,你们假设想了解详情,不妨用鼠标点击一下。例如,与技术创新相比,科学研究的目标往往不甚清楚,探索性极强,偶然性很多,而且一些重大的科学原理,往往不是从经验直接归纳出来的,需要思维的自由创造和理智的自由创造,来跨越事实和理论之间的巨大鸿沟,这个鸿沟没有逻辑的通道,靠的是直觉的洞察力。 五四时代的一些人物,对科学的精神价值看得比拟清楚,已经强调科学的精神价值了,所以说他们的科学观比我们现在的一些人还要高明。比方说任鸿隽,已经认识到科学功能的各
14、个方面。他说,科学施于实用,那么为近代工商业之创造;及于行事,那么为晚近社会改革之原动;影响于人心,那么思想为之易其趋;变化乎物质,那么生命为之异其趣。科学使人的思想、行为、习惯、动作起了一个大革命,生了一个大进步。陈独秀也看到了科学革除无知、破除迷信的精神价值。 特别是,五四先哲清醒认识到,过分注重科学的应用有失偏颇,乃至造成某种恶果。黄昌穀以德国为例说明,科学的应用太重,注重功利太过,其流弊遂至于专尚功利,不顾及道谊,其弊到了“质胜文那么野的境地。杨铨也认为,科学的应用为枝节,而根株在理论。假设把理论束之高阁,不特科学无进步的希望,后人欲创造新应用也失去了根基。胡明复也说过,科学不以实用为
15、始为终,在求真而已。真理既明,实用自随。科学起初莫不从细微及无关紧要的东西开始,结果却为科学立新纪元,为社会造一新思潮、新文化。任鸿隽点明,应用是科学的偶然结果,而不是科学的当然的目的。科学是理智上的事情,物质以外的事情。把科学纯粹局限于应用,是小看了科学。可见,五四先哲看重和强调科学的精神价值,他们的思路是很明确的、很清晰的。 第三,对科学精神的深入剖析。五四先哲在揭示科学精神方面站得高,看得远,认为如果没有科学精神,就跟没有科学一样,因为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原和真诠。科学精神是什么呢?任鸿隽认为,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求真理。他说,“以事实为基,以试验为稽,以推用为表,以证验为决的科学,它的精神是
16、“高尚纯洁的,科学精神表现为崇实、贵确、察微、慎断、存疑五个方面。崇实是崇尚事实和实证;贵确是重视定量分析,追求精确性;察微是发觉常人所不注意的微小的事物和微渺的地方,科学家对此不肯以轻心掉过;慎断即是不轻易下结论;存疑是把所有不可解决的问题,搁置起来,不去曲为解释,或妄费研究。黄昌穀认为科学精神有两个特性,一是依据事实求真理,不虚设玄想,不放言高论;二是认定求知求用的宗旨,力行不倦。秉志是咱们北大的生物学教授,他指出科学精神包括五个方面,用五个字来概括。一是公,公开结果,大公无私。二是忠,忠诚,忠于事实,不存虚伪。三是信,惟求真理,是非清楚。四是勤,勤苦努力,穷年矻矻。五是久,锲而不舍,终身不懈。胡明复断定,科学精神就是科学方法的精神,所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精神实际上是二者为一的,这就是求真。了解求真精义的人,非真不从,非真不信,此种精神直接影响人类的思想,使人们排除迷信与妄从。 五四的先哲之所以对科学和科学精神有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