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群众利益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广阔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中精力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保障根本生活,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 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实现充分就业。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应当摆到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出位置。XX市城镇经济活动人口199万,农村还有50万相对富裕的劳动力需要转移,而目前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91万个,供需之间存在大约50万就业岗位的缺口。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存在那么多
2、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却无业可就的人群,社会和谐将无从谈起。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开展。近年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确立了“发挥省城优势、开展省会经济的开展思路,注重把加快开展同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抓金融、抓物流、抓旅游、抓会展、抓文化、抓中介、抓软件、抓新兴业态、抓房地产、抓老字号等措施,着力开展效劳业,扩大社会就业空间。同时,市里还研究出台了多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缓解就业压力,如有针对性地加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推进就业援助活动;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就业工作试点,准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政策、职业培训、
3、就业效劳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解决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目前XX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就业形势根本稳定。 让更多的人接受优质教育。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着重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上学贵、上好学校难的问题。为此,近年来我们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大力实施教育资源优化升级工程,坚持统筹开展城乡教育、义务和非义务教育、根底教育和成人教育、公办和民办教育,推动教育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跨越,使202300多所学校得到优化升级,努力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坚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根底教育
4、政策,深入实施振兴农村教育行动方案,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具体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建设标准化、校舍升级改造、师资水平提升、城乡帮扶、贫困生救助等工程。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长效机制,在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和专门学校建设,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爱心助学工程,解决贫困家庭大学生、高中生上学难问题。 让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和救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
5、体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坚持通盘考虑、分类施保,逐步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最近,我们采取加大财政支出、加强征缴征收、动用历年结余等方法,调整了离退休职工待遇。按照“分类实施、低缴低保、保证根本的思路,解决了破产、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问题。我们特别关注那些下岗失业、生活无着、因病因灾致贫、处于社会边缘的困难群体,加快建立城乡大病救助制度,建立和实施廉租房制度,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让最需要救助的人得到最及时的救助。 让城乡居民人人享有根本卫生保健效劳。当前,医疗卫生效劳还不完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6、“看病难、看病贵是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为群众提供平安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根本医疗效劳作为努力方向,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建设覆盖城乡的居民根本卫生保健制度。近年来,我们积极建设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方案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效劳体系。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效劳网络建设,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293.43万人,占农业人口的89%。实施“惠民医疗工程,以优抚对象、特困职工、低保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民为优惠对象,启动惠民门诊44个、惠民病房2
7、1个、惠民社区卫生机构51个,落实医药费减免政策,让患者花最少的钱,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救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让各阶层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合理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使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利益得到维护,社会才能和谐。因此,要建立健全正常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完善社会舆情聚集和分析机制,完善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心态和动态。为了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解决机制,我们推行了群众信访代理、领导公开接访等制度,在全市乡镇街道推广了“政法机关群众涉法诉求工作站。全市群众上访总量、
8、非正常上访量都大幅下降。同时,我们大力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主导的群众权益维护机制,坚持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成果的普惠性,特别是要让为改革与开展付出代价的群众得到利益补偿。在城市化进程中,切实维护好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城市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社区群众的正当利益;在深化改革中,把利益、好处留给最大多数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近年来,我们从国有资本金的收益中,向困难企业支付改革本钱缺口和帮扶救助资金3.2亿元,认真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使广阔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满足人民群众
9、的精神文化需求为重要目标。伴随经济的开展,社会成员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积极适应这种开展变化,建设和谐文化,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品位。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积极引导社会思潮,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济南处于古齐、鲁文化的交汇点,齐文化的开放、变通,鲁文化的礼德、诚信在这里都有深厚的积淀。因此,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有利于积极培育和倡导“诚信、创新、和谐的“济南精神。我们要努力加快“文化济南建设的步伐,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
10、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快区和乡镇(街道)两个层面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打造中国济南国际幽默艺术周、齐鲁民俗艺术博览会等文化品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让社会更加安定祥和有序。有了安定的环境,社会才能和谐。为此,我们全力打造“平安济南,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加大各类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力度,大力加强市、县、乡镇、村居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的标准化建设和矛盾纠纷预警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建设,关口前移抓预防、标准动作抓排查、上下联动抓调处、科学应对抓处置,把9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乡镇街道和系统内部。不
11、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紧紧抓住影响群众平安感的突出问题,完善治安防控措施,建立巡逻堵截、群防群治、技术防范、社区警务、分析预警等体系。坚持抓管控、抓严打、抓整治、抓防范、抓监管,构建严重刑事犯罪重点打、阶段性突出犯罪集中打、多发性犯罪经常打的长效机制,确保了治安秩序稳定。毫不放松地抓好平安生产,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平安生产重特大事故。从基层抓起,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家庭等多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立活动。为了让群众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改善基层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近三年,全市整治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背街小巷2640条、357.3万平方米,惠及XX县区20230多万居民。水是济南的命脉。我们实施了大环境绿化工程,加强自然生态保护,重点搞好城市水源修养生态功能区和黄河沿岸湿地保育生态功能区建设,建设节水型城市,实现各泉群持续喷涌。争创全国环保模范城,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努力使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