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摘要】简要介绍了国外重大危险设施的辨识标准研究情况,并结合我国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初步辨识标准,以及几个试点城市普查的数据分析,提出了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最小标准的建议。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事故控制 Study on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in China Gao JindongWu Zongzhi (Center for Accident Investigation & Analysis, State Economic & Trade Commission, P.R.
2、China) Wang Guangl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Ministry of Chemical Industry) AbstractThe foreign standards and codes on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were briefly reviewed.Based on the primar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experimented on major and the data gained in several citi
3、es,suggestions of minimum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of major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Major hazardIdentificationSevere accidentControl 1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开展,在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隐藏着极为严重的潜在危害,例如,1984年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我国温州氯气泄漏事故;1993年深圳发生的危险品库爆炸事故等。这些事故尽管起因和后果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即事故发生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了
4、大量的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危险物质。 重大恶性工业事故的不断发生,使人们认识到,现代工业生产潜在着巨大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在工厂内部,而且在相邻地区,对人员生命、财产和环境都将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因此,本世纪70年代以来,对重大危害的研究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开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危害设施定义为:不管长期或临时的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害物质,或多类危害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1。 我国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
5、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能量)到达或超过临界量的设备或设施2。实际上,重大危险源根本等同于国际上定义的“重大危害设施。 2国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概况 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设施控制技术的国家。1974年6月,英国发生严重的弗利克斯巴勒爆炸事故后,英国平安与卫生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CMH)。1976年,ACMH首次提出了重大危险设施标准的建议书3。1979年,ACMH又提出了修改标准4,临界量从极毒物质100g到一般易燃液体10000t不等。 1982年6月,欧共体公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EC Directive 82/501,简称塞韦索法令),该法令列出了180种(
6、类)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1996年12月,欧共体通过了82/501/EEC的修正件:“Council Directive 96/82/EC,其中附表1列出了29种(类)物质及临界量,附表2列出了10类物质及临界量,临界量从极毒物质甲基异氰酸盐150kg到极易燃液体50000t。 表1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 类别 物质特性 临界量(m3) 可燃液体 闪点28 1000 28闪点60 2022 闪点60 5000 气体 可燃气体 1000 助燃气体 2022 毒性物质 1000 表2库区(库)临界量表 类 型 物 质 类 别 临界量(kg) 火炸药、 弹药库 起爆药 5000 猛炸药 20220
7、火药及烟火药 30000 毒性x 物质库 极度危害 5000 高度危害 20220 中度危害 30000 易燃、 易爆 物品库 液 体 闪点28的液体 10000 28闪点60的液体 20220 闪点60的液体 30000 气 体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10000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20220 助燃气体 20220 固 体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气体即能导致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5000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000 受到水或空气中的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
8、氧化剂 10000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10000 不属于前一条的氧化剂 20220 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20220 可燃固体 100000 注x:毒性物质类别参照国家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性危害程度分级分类。 国际经济合作开展组织在OECD Council Act (88) 84中也列出了20种重点控制的危害物质,临界量从毒物乙拌磷等的100kg到极易燃液体50000t。 1992年,美国劳工部职业平安卫生管理局(OSHA)公布了高度危害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平安管理(PSM)标准,标准中提出了138种(类)危险物质
9、及其临界量。临界量标准最小值100磅,最大值为15000磅。随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公布了预防化学泄漏事故的风险管理程序(RMP)标准,对危险源确实认作出了规定。 1988年,国际劳工组织编写了重大事故控制实用手册,1991年,又出版了重大工业事故的预防,均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及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1993年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临界量从极毒物质甲基异氰酸盐150kg到极易燃液体50000t。 综观各国有关标准,虽然不是所有的国家,但绝大多数国家均是采用限定某种物质及其数量的方法,但是危险物质的临界量有较大区别。这不仅取决于生产水平,又与各个标准的立足点有关。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
10、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标准的定义应能反映出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个国家的工业模式;可能需有一个特指的或是一般类别或是两者兼有的危害物质一览表,并列出每种物质的限额或是允许的数量,设施现场的有害物质超过这个数量,就可以定为重大危害设施。任何标准一览表都必须是明确的和毫不模糊的,以便使雇主能迅速地鉴别出他控制下的哪些设施是在这个标准定义的范围内。要把所有可能会造成伤亡的工业过程都定为重大危害是不现实的,因为由此得出的一览表会太广泛,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其要求。标准的定义需要根据经验和对有害物质不断加深了解并进行修改。总之,我国的生产技术和规模以及管理水平与国外
11、尚有差距,因此,临界量确实定应比国外标准小些为宜。 3我国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的初步辨识标准 我国尚未有正式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1996年,原劳动部组织实施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试点中就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提出了初步的意见。 普查试点的辨识标准主要参照了欧共体的标准,又结合我国的有关法规及实际生产技术水平,按场所的不同制定,包括贮罐区(贮罐)、库区(库)和生产场所三类(原普查范围还包括其他内容,这里不作讨论)。 重大危险源的物质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单元内任一种危险物品的贮存量到达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单元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到达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
12、下面的公式: 式中,q1,q2,qn是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量。Q1,Q2,,Qn是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3生产场所临界量表 类型 物 质 类 别 临界量(kg) 火炸药 起爆药 50 猛炸药 200 火药及烟火药 300 毒性物质 极度危害 50 高度危害 200 中度危害 300 液体 闪点28的液体 1000 28闪点60的液体 2022 气体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100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200 助燃气体 200 固体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气体即能导致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500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00 受到水或空气中的水
13、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1000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1000 不属于前一条的氧化剂 2022 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然的物品 2022 应用上述标准,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成都6个城市进行的重大危险源普查结果如下: 表4六大城市普查结果表 北京 上海 天津 青岛 深圳 成都 合计 贮罐区(贮罐) 436 408 867 89 43 108 1951 库区(库) 577 363 572 170 43 151 1876 生产场所 420
14、1157 527 755 822 220 3901 合计 1433 1928 1966 1014 908 479 7728 从上表的统计数字看:北京、上海、天津的重大危险源数量根本上在同一档次,而青岛、深圳又在另一档次,成都最少,这和各城市的工业兴旺程度和工业规模是一致的;而且各城市的重大危险源数量根本上是各城市平安监察部门力所能及进行管理的。因此,该标准是根本可行的。 4对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建议 根据六城市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的经验,笔者对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提出如下的建议: 1)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辨识标准中的临界值是按物质类别给出的,这样扩大了申报的范围和难度。由于
15、我国的重大危险源控制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如果辨识标准以一种物质对应一个临界量的物质清单形式给出,明确、毫不模糊,将有利于工作的推广;此外,在重大危险源控制工作的开始阶段,物质可能仅包括数量多、危害大的物质,随着工作的深入,再进行增补。 2)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辨识标准中的临界值按场所的不同给出不同的值,这在国外的有关辨识标准中鲜有报道。考虑同等数量的危险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和贮存状态的危险性不同,在一般情况下,贮存的物料远大于生产中的量,如果采用同样的临界量,将掩盖生产场所的危险。故建议,以后的标准也采取区分场所方式,考虑贮罐区和库区的共同点,可将重大危险源区分为贮存区重大危险源和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3)实际上临界量可根据当地条件确定。开始时,临界量可以定得高一些,限制重大危险源控制范围,随后可以降低临界值,扩大系统范围。同样,这也适用于国家的重大危险源工作。 基于上述理由和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所获得的大量数据,笔者提出,对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应包含的最小物质清单及临界量,见表5。 表5普查建议表 物质名称 临界量(t) 贮存区 生产场所 汽油 5 1 柴油 10 2 液化石油气 5 1 甲苯 200 40 乙醇 5 1 二甲苯 200 40 氨 200 40 甲醇 5 1 氯 50 10 煤气 5 1 作者简介:高进东,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