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缘文明【文明边缘的水上人家】边缘文明【文明边缘的水上人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莫尔兹比港附近有许多水上村落。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木质的水上村落毁于战火。战后在澳洲人的帮助下,他们很快重建了自己的家园。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头发卷卷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并没有在陆地上修建房子,而是重建了自己的水上家园。这些村落建在海边的浅滩上,浅浅的海水下面是坚硬的泥沙或珊瑚礁。从空中看下去,这些房子好像是一艘艘停泊在近海的游艇。为什么这种落后的生活方式竟有这么大吸引力呢?水上人家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一辆酷似报废车的计程车将我拉到了一片水上村落前,短短不到 1
2、0 分钟的路程,好像跨越了百年的时光,眼前的景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没有什么分别木板走廊伸向村落和海滩的深处,一根根木桩支撑着村民的房子,远处炊烟袅袅,近处孩童们在岸上嬉戏。人们如百年前一样生活,唯一的不同是村子里有了自来水管,人们不必再上岸取水。亦舒说:“只有另类的旅行者才会突发奇想冒着被土人吃掉的危险而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探险。”可见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她心目中的不开化印象。柱子,高大的木头柱子,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特殊的意义,这和传统信仰有关,巴布亚新几内亚人认为祖先或者神灵会依附在柱子上,即便是基督教也无法影响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村民们非常热情,见我走过都会和我打招呼,甚至请我
3、进屋去坐一坐。在这些人家做客气氛十分轻松,不像在城市里拜访别人家时的拘谨,随意的坐姿会让主人觉得和他更加亲近。村民们多数家徒四壁,房子和地板都是木板拼成的,也算是“木板地”。懒洋洋地在村民家里的地板上休息,虽然主人家徒四壁,望着空中飘过的云,听着脚下的潮汐声,我忽然想起童年也曾这样呆呆地望着天空,看云卷云舒。自从成年,就很少再有机会去看那些童年常看的事物了。一个年轻人请我去看看他的家,和他年长的兄弟留影,当时老大哥正在睡觉,海风有些凉,他让阳光晒在身上。当地人喜爱嚼一种植物的果实,这个年轻人也不例外。这种果子是绿色的,比鸡蛋略小,我猜十有八九是槟榔。槟榔混合了其他植物和香料一起咀嚼,然后把残渣
4、吐出,这是每个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所以他们的牙齿和嘴唇常常被染成红色。透过房子地板上的缝隙,你甚至能够看到海面。任它潮汐进退,起起落落,村民们的房子却稳稳地立在海面上,为什么会这样呢?整个村落就像一个有规划的城市,一条条木板走廊便是城市里的公路供村民们行走。大多数木板走廊从岸边开始一直向海平面远方延伸,但也有些木板走廊不和海岸线垂直,而是和海平面平行,这样你从一条走廊去另一条平行的走廊,就不用绕一大圈。总之,这些走廊就好像城市里的公路一样纵横交错,仿佛一张很大的蜘蛛网。房子就跟着木板走廊在两侧修建起来,房子与房子之间,房子与木板走廊之间都有联系,不是捆绑在一起,就是钉在一起。这
5、样一来整个村子变成了一个整体,海浪再猛烈,也无法摇动整个村子吧?就好像曹操中了连环计后改造出来的那些楼船,人站在上面,好像稳稳地站在平地上一样。不过不是所有的路段都好像城市里的公路那样平整安全,水上村落中的危险路段还是相当多的,需要你有超强的平衡力和一定的胆识才能顺利走过去,就是这样也免不了需要当地人协助才能通过最危险的路段。我真的要怀疑,这里人人都是武林高手,会轻功,能“水上飞”!说了这么多,究竟为什么这些人要住在这里,而不是住在岸上呢?这个问题在当地也许只有白痴才会问,可我还是绞尽脑汁地总结了几个可能:第一,人类历史上因为蚊子和苍蝇造成族群迁徙、氏族衰亡的事情是非常多的,特别是在热带,这些
6、害虫是人类社会的主要敌人,它们的破坏力远大于敌人的袭击。海水中蚊虫不能繁殖(个别特殊国家例外),住在水上比住在岸边被蚊子叮咬要安全得多。第二,海水的潮汐可以带走生活垃圾。第三,因为海水基本上恒温的缘故,在海面上生活,白天不会很热,晚上也不会太凉。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点,因为它确保了种族的延续。童年对我来说,最好玩的不是电子游戏,也不是玩具,而是荷塘月色中的那个池塘、朱自清生活过的破旧的窄巷。比这还好玩的,就是爷爷在乡下的家,或者在小镇的外婆的家了。当然北京游乐园、王府井和西单也是不错,但绝对没有那么好玩。因此我很有信心地得出一个结论:生活在水上人家的孩子们,童年一定是非常幸福快乐的。水上村最外面
7、的一座房子里住着一个卷发小女孩,她家的窗外就是一望无垠的大海,没有任何其他房子阻挡视线,也没有蚊虫鼠蚁的侵扰,所以生活得很健康,据说巴布亚这个词在一些海岛上的马来语中就是卷发的意思。如果有一天她离开这片木头棍和木头片拼凑成的村落,甚至离开了自己并不是很开化的祖国,她大概也会永远记得这段欢乐时光,并且因为这段时光,她的心中会永远充满阳光。这样的地方适合度过童年,但是绝对不适合青年。村子里年轻人不多,会说英文的都去城市里找工作了,远处城市里高楼的身影依稀可见,有本事的年轻人不会留在这个除了木板什么都没有的村子里,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留下来的人则整天游手好闲地在村子里晃悠,靠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对于老人来说,这里的生活则是清闲恬静的,适合疗养,不过这里的医疗和卫生水平有待改善。这些老人多数是“二战”前后出生的,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我就曾遇到一位老人,一口流利标准的英文,语速平缓,气质出众,很有智者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