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人民调解法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96267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人民调解法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人民调解法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年人民调解法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年人民调解法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3年人民调解法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23年人民调解法学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民调解法学习资料 学习人民调解法指引 一、人民调解是化解民间纠纷的群众自治活动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根底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具有群众性、自治性、民间性的根本属性和特征。 人民调解的本质是基层群众自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其调解活动是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内容。宪法和现行有关法律关于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效劳的属性及定位,是我国人民调解制度赖以存在的根底,也是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工作保持生机与活力、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尽管新时期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调解领域、工作方式、保障机制

2、有许多新的开展,但这一性质始终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 人民调解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是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各调解组织之间没有层级关系,与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没有隶属关系。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委员由群众推选产生,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需要、依照法定条件从群众中聘任其他人民调解员,所有调解员都来自群众、代表群众、效劳群众。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人民调解员还可以邀请其他人员以群众身份参与调解活动。人民调解通过群众平等协商解决自己的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之间地位平等,当事人与人民调解员之间地位平等。这些,都决定了人民调解拥有广泛的群众根底。 人民调解具有鲜明的民间性。

3、人民调解的范围为“民间纠纷,既有传统上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小额债务、轻微侵权等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也包括新时期土地承包、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医患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共同的特点是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当事人有权自行处分的人身、财产权益的纠纷等。人民调解的自愿平等、不违背法 1律法规政策和尊重当事人权利三项原那么和人民调解不收费的根本制度,充分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突出了法律法规与道德标准的有机结合,表达了调解过程和调解协议情、理、法相融合的民间性特征。人民调解方式方法的规定,既表达了确保调解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要求,又不拘形式、灵活便捷,保持了人民调

4、解区别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民间特色。 二、严格遵循人民调解工作的原那么 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当事人自愿平等、不违背法律法规政策、尊重当事人权利三项原那么。这三项原那么是在人民调解制度开展完善过程中逐步总结形成的。实践证明,这三项原那么符合人民调解群众性、自治性和民间性的根本属性与特征,是人民调解应民需、顺民意、得民心的保证,也是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健康开展、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优势与作用的保证。人民调解的三项原那么贯穿于人民调解的全过程、各方面,统领人民调解法通篇,是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根本准那么。把握了三项原那么就把握了人民调解制度的主线。 自愿平等原那么。人

5、民调解应当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根底上进行,当事人享有充分的意思自治,不受任何强迫、歧视。这一原那么表达在调解活动的始终。当民间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或接受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途径,也可以拒绝调解;即使在调解进行的过程中,当事人也可以拒绝继续调解而另寻其它救济途径;当事人可以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安排的调解员,也可以自主选择调解员;当事人可以接受调解员提出的调解方案,也可以自行提出调解方案;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达成书面协议还是口头协议,等等。调解平等原那么源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原那么。当事人在调解的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地位,权利行使平等,义务履行平等,任何人均不享有特权。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有

6、义务在调解活动中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自愿平等权利。 不违背法律法规政策原那么。人民调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2制度的组成局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民间纠纷的主要依据。民间纠纷的内容主要涉及当事人有权自行处分的人身、财产权益。因此,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可以依照社会公德、村规民约、公序良俗、行业惯例进行调解。通过调解矛盾纠纷,使当事人更加清楚地理解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哪些行为应当提倡、哪些行为应予谴责,从而增强公民自觉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人民调解法关于这一原那么的规定更加符合人民调解工作的

7、实际。 尊重当事人权利原那么。这里的权利,既包括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也包括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解决纠纷、要求救济的程序权利。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但并不是唯一机制。人民调解不能代替仲裁、行政和司法等解决纠纷的机制,也不是这些机制的前置程序或必经程序。调解的进行以纠纷当事人的自愿为前提,调解的启动、实施以及协议的达成等都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愿。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说服劝解,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接受与否仍取决于当事人。当事人不接受调解、对调解协议反悔或不履行调解协议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或者采用其他方式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调解不成而加

8、以阻止、阻碍。 人民调解不收费制度。与人民调解三项原那么一样,人民调解不收费制度也是人民调解工作必须遵循的一项根本制度。人民调解不收费是由人民调解的性质所决定的,是人民调解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优良传统,是人民调解有着广泛而深厚群众根底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民调解不收费,能够使人民调解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效劳群众,使矛盾纠纷当事人愿意主动选择调解来化解矛盾纠纷,有利于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同时,可以防止因收费导致大量民间纠纷转入行政或司法程序,给行政、司法工作增添不必要的负担。 三、依法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人民调解工作必须接受人民政府的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必须置于党

9、的领导和政府的指导之下。只有加强指导和监督,才能保证人民调解工作的正确方向,保证人民调解工作依法、标准、健康开展,充分发挥其“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人民调解法规定,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民调解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 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人民调解法赋予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责,对司法行政机关依法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引和标准。司法行政机关通过研究制定有关人民调解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和标准性文件,制定本行政区域

10、内人民调解工作开展的方向、目标和规划,提出具体任务和措施,并负责催促、检查和落实。二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指导。根据人民调解工作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指导,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业务培训是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完备的培训规划,明确培训目标、任务、人员、内容、方式方法和经费保障等,并精心组织、定期实施,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调解能力。 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基层人民法院的工作,特别是其民事审判活动与人民调解工作关系密切。赋予基层人

11、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的职责,能够发挥基层审判机关的优势,增强业务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层人民法院的业务指导,主要是引导当事人向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依法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依法开展司法确认等与审判职能相关的工作。 四、切实支持和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 4人民调解是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难的崇高事业。人民调解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这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调解工作职能作用和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国家给予人民调解工作支持和保障,有利于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物质保障能力,有利于鼓励和调动广阔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

12、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必将极大地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人民调解法规定了国家支持和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五项制度: 经费支持和保障。人民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但调解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费保障。实践中,由于村(居)民委员会收入较少,人民调解工作的经费常常很难落实,影响和制约了调解工作的开展。为此,人民调解法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这里,支持和保障责任的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省(区、市)、市(地、州)XX县区(市、区)三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支持保障的措施是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包括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经费、人民

13、调解委员会的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的补贴经费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足额保障下设司法行政部门专用于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经费,并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开展水平和财力状况,考虑每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员调解工作量、调解质量和调解纠纷的难易程度、社会影响大小以及调解的标准化程度等因素,统筹安排和发放补助、补贴经费。 表彰和奖励。人民调解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有突出奉献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广阔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扎根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国家安宁和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奉献,理应得到国家、社会的表彰和奖励。近年来,每年都有4万多个人民调解委

14、员会和近2023万余名人民调解员受到各级人民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5误工补贴。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是义务的、无偿的,常常因为调解纠纷耽误了自己的工作,甚至还要自己负担交通、通讯和误餐等费用。为此,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误工补贴标准一般为人民调解员因从事调解影响本职工作导致的薪酬或劳动收入损失。 困难救助。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也面临很多风险,特别是在处理群体性纠纷、重大复杂纠纷中,其人身平安常常受到威胁和伤害,有的甚至献出珍贵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35名人民调解员牺牲在调解工作现场,在调解工作中受伤的更是数以千计。人民调解法规

15、定,人民调解员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这里所指“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既包括人民调解员在开展调解工作过程中致伤致残,也包括其他情形,比方因前往调解现场的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等意外致伤致残,调解结束后被不法分子打击报复致伤致残等等。这种救助责任并非赔偿或补偿责任,只是一种补充性的最低救助责任,是在人民调解员无法通过其他合理渠道获得赔偿、救助时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抚恤和优待。人民调解法规定,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这里所指“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既包括在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中被不法分子成心

16、或过失伤害致死的情形,也包括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遭遇意外牺牲的情形。对此,应按照民政部门规定确定抚恤和优待的具体内容,如符合烈士标准的,应追授烈士称号,其配偶、子女享受烈属待遇;符合见义勇为情形的,应授予见义勇为先进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应的抚恤金等。 此外,人民调解法还明确规定,村(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有责任和义务为其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五、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组织 6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根底和战斗堡垒。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并使之有效运作直接关系着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效能的实现。人民调解法明确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并对其设立、构成和制度建设等作出了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