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准扶贫工作中识别贫困对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XX市考察时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2023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2023年开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等老大难问题,XX省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力争做到对扶
2、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从而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 2023年XX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方案,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0万人。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目前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根本方法和指导方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的扶贫攻坚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中国道路。坚持扶
3、贫到村入户,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温饱问题根本解决,但贫困人口仍然占到很大一个比例,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扶贫方式粗放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怎么扶也扶不起来,甚至越扶越穷。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切实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性任务。“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总书记的嘱托,强调了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了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方向精准扶贫。 二、目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精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扶贫工作很难做到“精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扶贫对象界定模糊,扶贫对象常由干部“毛估估,扶贫资
4、金轻洒“杨柳水,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二)舍不得脱“贫困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金。 (三)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滋生腐败。外表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群众观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四)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工程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三、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精准扶贫要制定好开展规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村而言,不仅需要村民们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抓生产、出效益,还需要有关部门在根底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方案,帮
5、助当地村干部理清思路,制定好开展规划,实事求是帮困难群众选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针对各贫困村的不同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方法,在政策、产业、技术、信息、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困扶贫。 (二)精准扶贫要瞄准扶贫对象。 明确工作对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扶贫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就要自上而下从“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户逐步细化扶贫对象,划分层次、各负其责,各相关部门瞄准扶贫对象,集中力量做好“极贫户的扶贫工作,并建立贫困对象档案管理制度,为后续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坚实根底。 (三)精准扶贫要标准扶贫资金。 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防范扶贫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
6、管弱化等问题出现。提高扶贫资金的精准度,让扶贫资金直接与扶贫对象发生作用,防止扶贫资金在层级分割的行政部门不断下移过程中被挪用,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 (四)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方式。 原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输血不造血的单一扶贫方式,导致贫苦地区的群众“等、“靠思想严重,返贫现象频发。因此,必须创新扶贫方式: 一方面,建立科学完善的扶贫机制,成立帮扶对子,由定点挂钩单位主抓帮扶村的扶贫工作,真正“扑下身子走进农户家中,像习总书记一样真正了解贫困户的真实生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对帮扶村进行“造血扶贫,同时完善扶贫开发的问责机制,贫困县的考核机
7、制将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加大挪用扶贫资金等行为的本钱。另一方面,改变扶贫资金投放形式,将之前“直接投放扶贫资金转变为致富奖励、银行贷款贴息或是生产保险金等多种形式,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完善小额贷款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五)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 贫困的原因很多,或为自然条件恶劣,或为天灾人祸,或为根底太差,或为技术贫乏,或为缺少创业的勇气,这就要求扶贫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自然条件恶劣者可采取退耕还林予以补偿的方式,鼓励帮助贫困对象搬迁至集镇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谋开展;对缺技术的贫困者要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其“手把手地传授致富技能;对于经济方面的极度贫困就需要政府予以前期资金“输血,再培植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对于疾病缠身者要予以健康救助,解决看病难问题;对于缺少产业的贫困对象,要帮助其依据自身优势,挖掘潜力,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开展之路。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