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持久战读书笔记2.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97964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持久战读书笔记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持久战读书笔记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持久战读书笔记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持久战读书笔记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持久战读书笔记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持久战读书笔记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持久战读书笔记篇一:论持久战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伟大著作论持久战 今年的5月26日,是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演讲76年,76年前,整个中国大地正笼罩在日寇铁蹄的阴影下,民生凋敝,万马齐喑。这时抗日战争已经坚持了十个月,北平沦陷、华北沦陷、南京沦陷,上海成为孤岛。虽有平型关、台儿庄大捷,但面对东方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落后的中国,抗战的前途究竟如何?究竟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举国上下都在寻找答案,这时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无疑是茫茫迷雾中的一盏明灯,给人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敌强我弱和几次大捷使人们的情绪分化成了两派,即“亡国论和“速胜论,前者认为日本过于强大而中国无法抵挡,最终会被日本完

2、全占领而亡国。而后者那么认为苏联等国家会在三个月内提供国际援助,从而帮助中国快速击败日本。显然这两这都只是片面的看待了中国的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失偏颇。毛泽东为了纠正这两种错误思想,团结解放区和全国人民共同抗战,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废寝忘食,直至沉思中右脚布鞋被火盆烧了一个洞,直至突然头痛一阵晕厥惊动了医生前来。终于,连续七天七夜,写就了长达五万多字的雄文论持久战。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源于伟人对时局的深思,对形势的熟虑。论持久战一经完成,马上引起了全国性的震动,白崇禧一口气读完之后大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并把它推荐给蒋介石,蒋介石也尤为赞同,并为此开办了国民党

3、高官的学习班。当然,比这些高官的赞赏更为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激起了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同胞的抗战信心与热情。论持久战发表后,许多工人,学生都从中看到了中国抗战的希望,“去解放区!去延安!成为当时潮流。那么,这部论持久战中表达了那些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又是如何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呢?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唯物辩证法,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首先否认了片面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做到全面的看问题,没有从历史和全球角度来看待抗日战争。首先应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当时的抗日战场并不是孤立而被封锁的,它和日军在太平洋的战场,以及欧洲的二战战场都是紧密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

4、身,这些战争的形式都对中国抗日战争有着深刻影响。其次,要分清主次矛盾。那些持有中国速胜论的人无疑是过分看重了国际援助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事实上,国际援助,以及日本其他殖民地的对抗与革命都属于次要矛盾,而中国大地上广阔人民的抗日统一战线才是主要矛盾。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否主要取决于后者而非前者。再者,从战略战术上,毛泽东也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矛盾的观点。论持久战中写道,“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的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这才是中国抗战的正确战略。这个战略正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并非要效仿苏联进行城市

5、的阵地战,而是以运动战和游击战为主。但是,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的方针。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阔,我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上面这一段话也是运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并且以历史的观点看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抗战后期,我们将更加广泛地使用阵地战,以消耗拖垮日本的经济支持。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明确提出,造成“速胜论和“亡国论的根底便是战争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6、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毛泽东这样写道。抗日战争的特殊性使其不能被套用进任何一个战争的模板里,从而机械的进行分析。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伟大胜利,正验证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正确性。实践是认识的根底,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论持久战,我们如何检验其客观性与正确性,只能靠历史来说话。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开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毛泽东把自己主观对抗日战争及中国国情、世界局势的认识和战场的客观实际相结合,得出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的观点,这无疑是可信的。随后的八年抗战直至最终胜利也验证了实践才

7、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伴随着祖国的迅速成长而成长。感受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我们伟大民族,决不屈服于任何世界其他民族的那份壮志雄心!所以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不亚于我们以前的任何一代祖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我们来完成!21世纪的我们,更要秉承这样的优良传统,用信心百倍、百折不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投入到我们日常工作当中,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好主席当年的那种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种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想应该是比单纯的学习那段历史抑或那段文字,对于我们来说更有价值!篇二:论持久战读书笔记论持久站读书笔记发表的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

8、竭力鼓吹“亡国论“再战必亡,为投降日本做舆论准备,作文之读后感:论持久战读后感。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节节败退以及大片国土的沦丧,也使得一局部群众对抗战产生了悲观情绪。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那么常常鼓吹“速胜论,他们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梦想依靠英美等国迅速打败日本。在共产党内,一些人也有轻敌思想,以为依靠国民党200万正规军就可以使抗战速胜。党内党外都有人轻视游击战争,以为游击战争不值一提,抗战的希望在于国民党的正规军队上。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混乱思想,答复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国抗战能不能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

9、久战这篇讲演。内容总结:1.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全面地考察和论证了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战取得抗战胜利的客观依据。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根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 1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中国抗战不可防止地要经历一段极为艰苦的历程,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而且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各种战争资源的加速消耗,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2.“亡国论 和“速胜论都是没有根

10、据的。亡国论者夸大了敌强我弱的矛盾,并把它当作考察中日战争的惟一根据;速胜论者那么夸大了其他矛盾,而无视了敌强我弱的矛盾。他们是战争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3.毛泽东科学地预言到,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明确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比照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那么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中国的抗战力量的生长主要是在这个时候。经过相持阶段的努力,中国的力量将转弱为强,使敌我力量比照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时,抗日战争就能够进入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了。毛泽东指出,在相持阶段

11、,游击战将成为我方主要的作战形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辅助形式。在第三阶段,运动战将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毛泽东在抗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描画的这个战争过程的轮廓是对于战争开展趋势的科学预测。他对持久战特别是相持阶段种种特点的论述,起到了战略指导的重要作用。4. 毛泽东指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为了实现总的战略方针,必须制定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主动地、灵活地、有方案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 2中的外线作战。这是包括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在内的整个抗日战争所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这是在抗日战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需要实行的战略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日益壮大,由劣

12、势到优势,由弱方到强方,直至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现在国家在统一问题上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而其中之一便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战和阻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重读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我们能想到什么呢。我想起码我们应该有毛主席等革命家的那种高远的眼光,认真分析实际的情况。比较狠衡量今日中日的国情和一些情况,及时做好各项的准备。到底怎样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战,以什么方式解决。在这些问题上,我想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都给与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模式。毛泽东主席的这篇著名论断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巨大的学习意义。读书感想: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论

13、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 3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

14、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根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那么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那么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缺乏

15、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那么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那么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比方,用“我们成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 4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

16、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这样,毛泽东就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态势,正确地预见了战争开展的一般规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