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意义和措施平均住院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一个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它是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衡量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病床紧张,病人住院难,有可能延误病情及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对医院则减少了收治病人的容量,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如果为了追求病床使用率,并选择压床,代价则是医务人员满负荷工作,医疗质量难以保证,并且以提高每出院人次费用和增加病人住院天数为代价。有研究把病人住院日分为高效,低效,无效三类。高效住院日指病人的有效诊断,手术,治疗时期,其医疗费用发生颇高,与摊销医疗成本后结余成正比,低效住院日和无效住院日一般指
2、病人的准备期和治愈康复后期,医疗费用发生颇高,与摊销医疗成本后结余成反比。外科手术治疗的高峰期通常集中在第3-4天,属高效住院日;而第1-2天为术前准备日,属低效住院日;第5-7天或以后,住院费用递减回落,一般是术后抗感染期或其延长期,属低效住院日和无效住院日。外科疾病的住院期间平均为7天,如果充分利用医技支持,努力缩短住院第1-3天时间,则可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内科疾病高峰期通常集中在化验检查期,治疗期间的费用回落不太明显,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改进性策略中不优先考虑。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和方法:1.实施单病种管理:筛选适当的病种,复习病历资料,剔除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保留必要的诊疗项目,形
3、成单病种规范的治疗方案,减少无效住院日。计算出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费用。实施流程管理,包括检查项目,次数,用药种类,剂量,饮食指导,术后体位,术前准备,术后康复性训练,心理调节等每一个医疗,护理行为都规范成患者须知,医师诊治流程,护士操作流程。规范单病种治疗方案。此外,还有利用疾病诊断相关组,制定平均住院日指标的方法,避免了一切的不公平性。2.采用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医疗技术。制定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用药合理的医疗技术,使病人尽可能在术后最短时间内出院。3.日间手术模式:有医院采取对于手术风险较小的成熟性手术,如单纯性阑尾炎,白内障,子宫肌瘤等病种,术前检查,术前准备上午完成
4、,下午安排手术,术后观察数小时,如恢复情况良好,第2日出院。可以减少病人院内感染的风险,减轻住院费用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4.根据医改政策,充分实行双向转诊或家庭病床。5.改进服务模式:适当延长门诊服务时间;医技部门实时采集标本,及时报告;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检查安排在门诊完成,住院后直接进入治疗,手术流程。6.加强手术室管理:手术室决策和高效管理师医院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手段。临床科室对手术空间和时间的竞争也变的激烈,手术需求的增长速度已经超出常规手术室基础设施,麻醉设备和护理相匹配的承受能力。手术室使用效率的提高,能增加外科患者的周转,减少无效住院时间。所以,手术室管理师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的
5、重要环节。应当研究手术室的效率最大化作为安排手术时间的依据,合理安排手术科室,手术时间。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过度利用和利用不足往往同时存在,这与手术时间,手术种类,手术医师技能没有严格评估有关。应当研究手术室安排手术时间,标准手术时间,以确保手术资源最大化的使用效率。同时,研究发现,第一台手术准时开始对手术室的利用效率很重要,平均45的手术室第一台手术开始时间推迟15分钟,有10的手术室第一台手术开始时间推迟30分钟.7.麻醉流程改进:缩短手术患者住院第1-3天的时间,对麻醉医师的时间和流程提出更高的要求,术前访视和麻醉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都要改进。有研究发现,麻醉准备和复苏室的使用,可以极大缩短手术周转时间,每个手术间可以在每个手术日增加1-2.5小时手术时间。8.改进流程:手术科室的病种诊治流程。科隙间制度执行流程执行流程(如会诊,转科),手术相关科室的协作流程(如手术科室,手术室,麻醉科,医技科室),手术室时间安排流程。9.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处方,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 包括手术排程系统),麻醉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