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农村金融的缺点与改善思考.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98942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村金融的缺点与改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农村金融的缺点与改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农村金融的缺点与改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农村金融的缺点与改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农村金融的缺点与改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农村金融的缺点与改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村金融的缺点与改善思考 一、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演进历程 2023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按照商业可持续原那么,在农村地区建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求各地积极引导包括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投入到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并决定在吉林、四川、青海、甘肃、XX省、湖北6省(自治区)的农村地区进行试点。202223年1月22日,中国银监会又出台了“三项规定:即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和贷款公司管理暂

2、行规定。202223年202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监会决定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由原来的6省(自治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2223年底,全国已有2023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其中,村镇银行8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2023家,贷款公司6家;2023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吸纳股金40.4亿元,吸收存款42.8亿元,贷款余额27.9亿元,累计贷款39.7亿元,96.8%的贷款投向农村小企业和农户。数据说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拓宽了农民、农业和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二、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安排的特点 (一)效劳于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

3、 村镇银行定位于经中国银监会有关机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提供金融效劳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定位于经中国银监会有关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的,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公司定位于经中国银监会有关机构批准,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专门为县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提供贷款效劳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不能用于“三农以外的其他领域,效劳对象限制在县级行政区,或乡(镇)和行政村一级的社区,不准许

4、跨区经营,村镇银行不能发放异地贷款。 (二)注册资本金较低 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低于20230万元人民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注册资本:在乡(镇)设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注册资本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在行政村设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注册资本不低于2023万元人民币。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三)股东持股比例一定 村镇银行应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其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

5、例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2023%,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也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2023%。对于贷款公司,制度规定应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全额出资。贷款公司不得吸收公众存款,其营运资金为实收资本和向投资人的借款。 (四)治理机构设置灵活 “三项规定提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治理机构应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不同形式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治理架构,不必拘泥于固定的“三会形式,应注重组织制度的有效性和股东的真正到位。 (五)监管指标明确 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指标:资本充足率大于8%、不良资产率低于5%时,适当减少现场检查的频率和范围;资本充足率高于4%

6、、低于8%时,催促其制订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方案,限期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大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力度,适时采取限制其资产增长速度、固定资产购置、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增设分支机构、开办新业务等措施。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指标:资本充足率大于8%、不良资产率在5%以下时,允许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适当降低现场检查频率;资本充足率低于8%、大于2%时,禁止其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限制其发放贷款,加大现场检查力度;资本充足率低于2%时,责令限期增扩股金、清收不良贷款、降低资产规模,限期内未到达规定的,要求其自行解散或予以撤销;对单一社员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5%;对单一农村小企业社

7、员及其关联企业社员、单一农民社员及其在同一户口簿上的其他社员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20%;对前十大户贷款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得低于20230%。对贷款公司的监管指标:资本充足率大于8%,不良贷款率在5%以下时,适当减少检查频率;资本充足率低于8%、大于4%,或不良贷款率在5%以上时,加大非现场监管力度,催促限期补充资本、改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降至4%以下,或不良贷款率高于15%时,责令其调整高级管理人员、停办所有业务、限期重组。限期内不能实现有效重组、资本充足率降至2%以下时,责令投资人适时接管或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撤销;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

8、本净额的2023%;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5%。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20230%。 三、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安排的缺陷 (一)准入门槛过低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是低注册资本,即低准入门槛。低准入门槛有利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但准入门槛过低,将会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出现“先天缺乏资金缺乏,进而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弱。而且,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以信用贷款为主,信贷资产的风险系数较大,同时还要应对自然灾害、动物瘟疫等不可抗力导致的违约风险。因此,应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适当提高准入门槛。 (二)限制资本投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限制了资

9、本的投入,所以在其运行过程中,极易出现资金缺乏的问题。如,村镇银行各类股东的持股比例制度安排,限制了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单个自然人、单一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向村镇银行投入资本;农村资金互助社各类股东的持股比例制度安排,也限制了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单个农民或单个农村小企业向农村资金互助社投入资本;贷款公司的营运资金为实收资本和向投资人的借款。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制度安排,也使其资金实力受到限制。因此,应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鼓励资本投入。 (三)无视债权人权益保护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提供贷款,而贷款制度的安排,又不要求贷款人提供担保品。所以,

10、如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生支付危机或破产倒闭,不仅难以归还存款人的存款本金和利息,损害存款人的权益,而且投资人也难以收回投入的资本,损害投资人的权益。因此,应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加强债权人的权益保护。 (四)监管指标不适宜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指标,主要是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率监管指标是不适宜的,它可能会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挥作用。因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任务是为“三农提供金融效劳,尤其是贷款效劳,而效劳对象又是风险较大和不确定的对象,所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率有时可能会较高。如果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不良资产率来衡量,那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就可能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因此,应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调整监管指标。 四、完善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安的对策 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安排的法规,主要是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和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因此,完善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安排,主要是结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特点,修改完善这三部法规,维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正当权益,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开展,实现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效劳的目的。 (一)适当提高准入门槛 适当提高准入门槛,既不会太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又可较好地解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缺乏问题,增强其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来说,就是

12、适当提高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这样,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才能满足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资金需要。 (二)鼓励资本投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限制了有关股东的资本投入,可能会出现资金缺乏的问题,所以,应完善制度安排。第一,完善村镇银行各类股东的持股比例制度安排,提高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提高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关联方持股比例。第二,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各类股东的持股比例制度安排,使实力较强的单个农民或单个农村小企业可以自由向资金互助社投入资本。同时,允许吸收非社员存款,并扩大资金互助社的社员范围,使金融机构也可以向其投入资本。第三,完善贷款公司营运资金来源制

13、度安排,使其既可以吸收股东资本和向投资人借款,也可以适当吸纳公众存款和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提高资金实力。 (三)保护债权人权益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必须保护股东和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在制度安排上,要保证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实行审贷别离;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归还能力、还款方式等进行严格审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对保证人的归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借款人到期不归还担保贷款的,要依法要求保证人归还;经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归还贷款的,允许不提供担保。 (四)调整监管指标 实践说明,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既可以满足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效劳的需要,又可以满足商业银行自身开展的需要。所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指标安排,可以使用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即使用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负债比例监管指标。 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