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文人饮食谭》读后感新编.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99144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文人饮食谭》读后感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文人饮食谭》读后感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文人饮食谭》读后感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文人饮食谭》读后感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文人饮食谭》读后感新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人饮食谭读后感 “饮食文化,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对这四个字的了解非常浅薄,只知道北京有烤鸭、四川有麻辣烫、兰州有牛肉面,只知道电视上有一些饮食类的节目等等。当我真正开始学习饮食文化时,才知道饮食文化不仅仅研究“吃什么“怎么吃,还研究与其密切相关的人和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以前常觉这句话未免有些夸张,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加上自己看过了相关书籍之后,才明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的饮食文化,更是引人玩味。 清代有名的美食家和大才子袁枚,是中国将饮食上升到艺术的第一人,他对饮食与文化的见解独到而深刻。而这本文人饮食谭,那么是一本现当代文人关于饮食的散文漫笔合集,虽无系统知识,但以诸位学贯

2、中西、又好“口腹之欲的大家之笔写来,便不仅仅是在谈“吃,更是一种对中国饮食文化及中华民族性格传统的思考。你来我往,笔剑交锋,其中价值并不输于袁枚。 看过这本书,第一个感想就是“民以食为天,古人诚不我欺啊。中国人对“吃的重视隐藏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变成了文化中的一种基因,在一代又一代的延续更迭中,不断壮大。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本书的第一篇夏丏尊的谈吃便写得很深刻且有理有据。中国人待客要吃、婚丧要吃、节庆要吃;出门要吃送行宴,到地方要吃接风宴,临走时送行要吃送行宴;活着要吃、死了也不放过,“不但人要吃,鬼要吃,神要吃,没嘴巴的山川也要吃,天地也要吃,只要想得知名头,便只管去吃。除了重视吃之外

3、,中国人的食材丰富是出了名的,外国人不吃的中国人尽可当做珍馐美味,只有“两脚的爷娘不吃,四脚的眠床不吃,可见一斑。“在中国,衣不妨污浊,居室不妨简陋,道路不妨泥泞,而独在吃上,却分毫不能马虎。说中国人的文化是口的文化大概并不为过。 对于中国人的“善吃,在我看来,既然是一种传统,自然不必刻意去批判,自己吃自己的便好。只是如何“善吃,仍需讨论。古有“东坡肉、“五柳鱼、张翰“思吴中菰菜、蒓羹、鲈鱼脍、袁枚为豆腐折腰,既有佳肴之美,又有文士风流,如此“善吃,自然值得欣羡、推崇。然而假设是吃老鼠、吃野味、吃各种化学制品吃出病来,吃熊掌、吃鱼翅、吃猴脑吃个残忍,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说起中国菜,“八大菜系的

4、名头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川菜麻辣辛香, 鲁菜鲜厚纯浓,浙菜清香精致,其余种种亦各有特色。而京菜一如京剧,既称国粹,必有独领风骚之姿,又有海纳百川之态。我因此也对京菜更多兴味。在我看来,北京是少有的能使贵族与平民极好融合的城市,假设说北京这座城便是一盘珍馐佳肴,必是荤素搭配,鲜香独有。它既摆得下“满汉全席这极大排场,也容得下小老百姓的青菜白馍,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程度为人称道,但论起走街串巷、藏在胡同里的美味小吃,也绝不会输于任何地方。北京多美食也多懂得享受的文人食客,在他们笔下,即便是饮食研究,也在枯燥知识外多了一分可爱的“京味。 此书中讲北京菜的文章也多,总结下来,倒也可以管中窥豹,

5、知道些京菜特点:北京菜根本是由山东菜、清朝宫廷菜、食牛羊肉的清真菜混合形成体系,后来再吸收其他菜系的优点最后自成一体;北京菜原料选取丰富,烹调方法多样,口味讲究浓厚、烂熟,饮食有“春酸夏苦秋辣冬咸之说,佐膳、调味精细,讲究传统张友鸾的北京菜中便说到了京城人民几百年实践选择的最好搭配,“烤鸭大葱甜面酱就是比“烤鸭大蒜椒盐好吃,“吃烤鸭就着芝麻酱烧饼,吃涮羊肉就着荷叶饼,不扫兴就怪了。北京人于豪气之外更有一份精细,而他们对饮食的这点讲究和执着,便是北京菜的精髓。 说到“饮食,“饮在“食前,可见其重要性。中国人的饮品,自然要数酒与茶。这两种东西在世界其他各地也备受喜欢,但总觉得与中国人对酒与茶的痴迷

6、不在一个境界上。 中国人饮酒也多讲究,酒德、酒品、酒人,都是酒的延伸。很多时候,我们喝的不只是酒,而是人生。一代枭雄曹操曾“煮酒论英雄,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是千古名句;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饮极而狂,仰天大笑,又悲泣不已,醉死酒中,成为史上奇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太白之豪气当得这“酒中仙。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暖心的酒,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悲戚的酒,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豪情的酒醉里天地大,壶中日月长。中国的文人墨客多半一生与酒为友,不管是借酒浇愁还是借酒助兴,不管是独饮一觞还是举世皆醉

7、,不管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还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字一句,写尽了酒与中国人的牵绊。 说完了酒,自然不能忘了说茶。茶在中国的地位,与其他国家更是大不相同。自古“茶禅一家,假设说酒是侠客,茶便是隐者。古有陆羽茶经,是世上不可多 得的讲茶的好书,寻常人是喝茶,他是品茶。要想品到好茶,这茶、水、器、技、艺、境缺一不可。茶同人一般,有三六九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安溪铁观音,须得同它一般的人品,才能配得上。然而除了这些高洁如名士的风雅之茶之外,“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才是普通人最为喜爱的。民间有“大碗茶,广东人有早茶、下午茶,北京的茶馆里茶博士能表演“凤凰三点头,这些寻常人的茶话,也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百态

8、千像。在泛黄的纸张和相片背后,藏着的也是这民间茶话一般悠长的回甘,那便是一代人的记忆。 断断续续地,我看完了这本书,其中有些内容一扫而过,有些却读的极为投入,仿佛跟着作者的笔触,去到了30年代的上海、60年代的北京,去到了他的童年,见到了他的故人,品了他杯中的酒,尝了他人生的味。文人谈“吃,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有人文笔厚重,一笔一划,便是千年积淀;有人清雅沉着,一字一句,尽是文采风流;有人嬉笑怒骂,一言一语,看透人性复杂;有人娓娓道来,一菜一粥,也成雅事趣谈。 于我自己来说,看这本书就好似在品一杯茶。现今速食时代,不管食物还是文章,外表虚华,内里其实无味。而这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多带有旧时文人的风味,不张扬,不轻浮,然而博闻广记、学贯中西,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正是“小菜进得大家腹,烂笔写出锦绣文。这样的文字,洗尽铅华,像是老北京的茶馆,需投入其中,细细地品,才能见其回味悠长。 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