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现代化范式解读民国时期民主政治的三次历史机遇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开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其中现代化范式为较多历史研究者推崇。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开展进程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根据倡导和
2、推动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之更迭,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1840-1911年),即清王朝在其统治的最后几十年中试图挽救其衰亡命运而进行的现代化努力,大体经历了三个根本阶段,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属封建主义现代化类型。第二个时期是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诞生(1912-1949年)。1911年的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开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民国时期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开展阶段。第三个时期(1949年至今),共产党在取得了现代化主导权之后,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展之路,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发动全体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运动的新时期。现代化
3、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民主化、法制化,特别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20世纪前半叶,由于革命形势的开展和各种力量的作用,中国曾经出现三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历史契机。本文从现代化视角解读民国时期民主政治的三次历史机遇,尝试说明一些历史事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出现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历史机遇和近代世界大局部国家一样,近代中国三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历史机遇的出现是国际、国内因素,以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开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清末施行“新政后,资本主义经济又获得了开展机遇。中国经济近代化影响着政治近代化进
4、程。同时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在中国传播。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斗争开展到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主要目标的新时期。辛丑条约的签订埋葬了满清王朝,这是许多爱国人士之共识。1905年资产阶级全国统一的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创立民国为大局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接受。革命党人在1911年10月10日取得了武昌首义的成功,随即全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以同盟会为主要成分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资产阶级领袖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28日,资产阶级性质的国会临时参议院也成立。1912年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勾画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5、,如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以及资产阶级的民主权利等。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遇到了极佳历史机遇。但是,帝国主义不愿看到中国走上独立开展道路,对革命百般阻挠破坏;中国封建顽固势力也非常强大,不甘心退出中国历史舞台,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又过于软弱妥协。1912年3月,为了使革命在全国尽早成功,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把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轻易地交给袁世凯。中国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中国擦肩而过。但是,这次民主政治斗争成果较大,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力极大。在政治上,它不仅埋葬了封建君主专制,而且使资
6、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不再可能,资产阶级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在经济上进入共和时代,此后数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开展,中国经济近代化成就显著,促进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在思想上,不久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它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它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近代化探索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这一切,为20世纪中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历史机遇的到来准备了条件。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出现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历史机遇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状态,不久“一战结束,欧州
7、列强重返中国,它们扶植中国军阀各自为政,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此时,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反思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于是掀起了思想文化领域更猛烈地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层面的现代化)。1919年发生了五四运动,它更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表达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反对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成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呼声。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又发动了一系列挽救民主共和的斗争,但根本都以失败告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发生了思想上的伟大转变,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实现“党内合作,共同推进中国革命。而中共“二大重新定位中国的革命性
8、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民主革命纲领,改变了中共“一大把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的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共两党于1924年1月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开始。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推动下,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国民政府于1925年7月组成,建立了许多共产党员参加的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中国的资产阶级有了真正属于本阶级的革命军队。1926年7月,国民政府发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伐军迅速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集团,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控制了武汉、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根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发动统治。在北伐
9、胜利进军的形势下,许多地方转向拥护国民政府,迁都武汉的国民政府在1927年3月召开的二届三中全会重申了彻底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革命方针,并为建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权而努力,从而在1927年上半年出现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第二次历史机遇,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曙光再现。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开展,严重威胁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它们更害怕中国走上苏俄道路,因而继续破坏中国的革命;并且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经济虚假繁荣时期,不容许中国走独立开展资本主义道路;再加上国民党右派背信弃义,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更因为中国共产党策略失误,没有重视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取,1927年7月,随着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建立资
10、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第二次历史机遇彻底丧失,中国进入了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制统治时期。这次民主政治斗争成果不可说没有。首先,在政治上,实现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以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改旗易帜为标志,南京国民政府结束了清朝灭亡后中国南北不统一的局面。其次,在经济上,南京国民政府在统治前期,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开展的政策和措施,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开展,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第三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历史机遇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帝国主义继续对中国侵略和掠夺,同时官僚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加强挤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阻碍重重
11、。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广阔人民群众没有放弃对民主政治的追求。1945年8月15日,在世界人民打击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胜利后,许多民主党派纷纷成立。1941年11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公开宣布成立,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决定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在1945年和1946年两年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后合并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也宣告成立。它们大多是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纲领大都追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所谓的“第三条道路)。此时,国内各种政治力量都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治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
12、张。根据当时的中国政治形势,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可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开展方向,而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阔人民利益的政党,也不可能允许蒋介石集团继续专制统治中国,全国人民也强烈反对内战,因而建立一个多党联合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当时各种政治力量可能接受的较好方案。1945年8月28日,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经过斗争,国民党承诺要建设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保证国民有民主、自由权力等符合民主政治的条款。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由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和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更因为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会议通过一系列决议:确立了国会制、内阁制原那么,规定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
13、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立法院负责;确定了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和党派的平等合法为实现和平建国的途径,确定了人民有各种民主权利。确定修改政府组织法,增加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和非国民党人各占半数;确定第一届国民大会的职权为制定宪法,宪法通过须经出席代表3/4的同意等。政协协议的通过实质上否认了国民党的专制专政及其内战政策,确认了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和平建国根本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的愿望,从而出现了20世纪中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第三次历史机遇。中国政治近代化似乎“近在眼前,转过街角就是。不过,当时的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出于维系雅尔塔体
14、系,确保其全球战略的需要,企图控制中国,增强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国际力量,因而全力支持国民党发动集团继续统治中国,阻扰中国走上新的开展道路,再加上蒋介石集团的顽固反动,坚持专制专制,更由于民族资产阶级不具备建立本阶级民主政权的实力和能力。1946年6月,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46年11月,伪国民大会召开,制定了国民党一党专制的中华民国宪法,标志着20世纪中国最后一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历史机遇的彻底丧失。中国又维持了数年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制统治。这次民主政治斗争成果主要有,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走上了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斗争的道路;这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历史机遇的
15、丧失,使中国坚决选择了新的政治现代化道路,即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四、三次历史机遇的认识20世纪前期,中国现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还不断遭到外部列强的破坏阻挠,开展缓慢、曲折;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扮演微妙角色,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掌握现代化的领导权;中国近代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较小,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而且开展畸形,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艰难的主要原因。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前提。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殖民地半殖民地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因此,中国革命必须将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结合起来(即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才能最终走上现代化道路。参考文献:1朱汉国.历史课标解读.2江苏历史.教学要求.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938.5丘建元.用现代化史观指导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