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是文化建设,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标准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城乡贫富悬殊是我国当前一大待决难题,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开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提升;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离不开广袤农村土地上农民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
2、与影响。因此,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要注重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一、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农村人口占80。可以说,没有农村的乡风文明,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提出我国到本世纪末要进入小康社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
3、,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大局部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当一局部人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解决温饱或实现富裕并不等于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个经济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开展目标,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开展的概念。只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同步增长,才算得上到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准。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广阔农民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有生活方式,他们不仅要求生活要富足殷实、居住条件要改善,更要求文化生活要丰富、健康水平要提高、社会效劳设施要配套。所有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开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开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开展
4、的必然要求,决不能只顾物质的丰富而不顾精神的建设,从而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房的前进步伐。 2、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开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从长远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战略目标,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众所目睹,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由于长期受到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一些农民还存在着封建落后思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
5、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对此,我们务必正视现实,在农村广泛进行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农民掌握市场经济的根本知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进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的需要。 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安定稳定的重要保证 邓小平同志曾屡次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根底是不行的。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可以说,农村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卓有成效,农村改革深得人心,农村政治稳定、人心安定。这些成绩
6、的取得与乡风文明建设是离不开的,因此,我们更要始终坚决不移地以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产生的利益矛盾,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了解农民、关心农民,把农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使农民切实从改革中得到好处,满足农民安居乐业的愿望,从深层面解决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保证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较之文明城市创立,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根底设施比较落后,乡风文明的形成缺乏硬件。特别是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缺乏,文化根底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例如农村图书室、阅
7、览室、活动室、篮球场24个,仅占城市的620%;大局部农民缺少休闲场所也根本没有休闲意识,休闲娱乐几近空白,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贫瘠。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乡风文明的根本要求相距甚远。 2、村常住人口发生改变,乡风文明建设主劳力缺失。莘口镇一名干部形容村里留守的常住人口为“3、6、9人员,即三八妇女、六一儿童和九九老人等妇少老弱病残。村里大局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向城市就业转移,或打工或经商形成劳务经济,其劳务效益是局部农民家庭的经济支柱,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所在村经济的开展。但大量有文化的主劳力外移,不仅阻碍了村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还使新农村建
8、设、乡风文明建设失去了主力军。 3、农村教育存在“空洞,乡风文明的希望值降低。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小孩一般留守随其祖父母辈生活,隔代抚养现象普遍。而祖父母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孙子辈的养育仅限于温饱和平安,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孩子缺少家庭辅导、家庭管教和家庭温暖。调研中乡镇学校老师普遍感到“留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难度增大。加上读书无用论不良思想的冲击,目前我市初中辍学人数较多,辍学率超标,辍学形势严峻。孩子自身厌学是辍学原因之一。有的乡镇辍学青少年集结XX县区拉帮结派“划片从事不良活动,违法犯罪率呈上升态式。相对于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较好学校的市区居民而言,农村教育早已输在课堂之
9、外的起跑线上,勤奋好学的农村学生只是农村中的为数不多的佼佼者。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昧的,没有文化的农村同样也是愚昧的,这与新农村建设根本内容的乡风文明是相悖的。历史造成祖辈没文化,当今父辈去打工,孙辈教育少,乡风文明的希望无处可托。 4、打牌赌博现象普遍存在,文明乡风缺少形成气氛。据了解,农民闲暇时间除了看电视外,喜好打牌者比例较大。打牌易学,老少皆宜,不限时间,不择地点,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劳动间隙,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即可开战。极少数人不务正业,以抹牌赌博为生;个别乡镇有固定点聚众大赌。因抹牌赌博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小打小赌带来的好吃懒做等不良习气严重影响文明乡风的形
10、成。 5、农村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贫困人口影响乡风文明。政府现有社会低保体系以及有关部门各类相关活动和载体覆盖面有限,在农村的覆盖率很低。相对于广阔贫困弱势群体,只是杯水车薪,救急救不了穷。农村一些孤、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的处境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有贫困就不是真正的文明。 6、村容村貌长期脏乱差,乡风文明缺少必要条件。远乡僻村较少去且不管,只从近效村就可略见一斑。农民房前屋后随处可家畜家禽粪便和污水坑,村里无公厕,只有简陋的“旱厕甚至随处大小便。村容村貌的脏乱差是乡风文明中一个长期存在较难解决的根本问题。 究其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应该有二方面。一方面源于客观,主要在于农民多
11、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从事农业活动,家居生活环境较之以前大有改善,但对村路面上的污水坑和到处日积月累的垃圾司空见惯,村里的公共环境、公共卫生无人治理。另一方面源于主观。其一是基层有的领导干部把乡风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对立起来,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指标,没有认真抓,农村根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其二是党员干部示范不够。“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基层党员干部是群众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群众的思想行为的典范。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行为、作风的好环直接影响着群众。其三是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够。随着电视等群众媒体的突飞猛进开展,农民有了电视也对电影失去了兴趣,农村电影队“树倒猢狲散。乡镇虽有文化中心,但设施简陋,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乡村级体育组织几近空白,有关部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虽轰轰烈烈,毕竟每年只有一次。其四是资金投入不够。导致乡镇建设和中心村建设开展不快,文化教育根底设施建设开展不够; 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创立经费,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按省文明城市创立测评体系要求,把文明村镇创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各项精神文明创立经费投入,使科教文卫体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专项 1 2 下一页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