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 抗帕金森氏病药与抗阿尔茨海默病药一、帕金森氏病的表现与发病机制是什么?帕金森氏病的表现与病变部位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震颤和共济失调。目前认为,病变部位主要在黑质-纹状体,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减弱有关。二、左旋多巴的体内过程特点是什么?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体内过程特点1、口服吸收,T1/2 13小时。 2、肝、肠、心、肾中被脱羧生成多巴胺。 3、多巴胺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左旋多巴约1%进入中枢。三、左旋多巴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有哪些?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药理作用及应
2、用1、抗帕金森病作用特点: (1)轻症及年轻患者疗效好。 (2)对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疗效好。(3)作用慢、持久、随用药时间延长,疗效。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无效。2、治疗肝昏迷(肝性脑病):能改善肝性脑病的症状,但不能根治。四、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与用药注意有哪些?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不良反应1. 胃肠道反应:偶见溃疡出血或穿孔 2. 心血管反应:体位低压、心动过速、心率失常 3. 不自主运动,长期用药引起,适当减量。4. 精神障碍,停药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用药要点1、药物的相互作用1、维生素B6:多巴脱羧酶辅基能增加其外周付作用2、抗精神病药阻断DA受
3、体,可使左旋多巴失效;利血平耗竭中枢DA,不宜合用。3、非选择性MAOI如苯乙肼,可阻碍DA的灭活,加重DA的外周副作用。4、拟肾上腺素药 可加重DA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2、安全性简评1、左旋多巴时,必须排除抗精神病药所致。长期用药可能出现异常的不自主运动,开关现象等症状。2、左旋多巴禁用于急性精神病、严重神经病、心血管疾病、溶血性贫血、孕妇、严重器质性病症或内分泌疾病等。3、伴有消化性溃疡史、青光眼史、癫痫史和精神病史者慎用。五、卡比多巴的作用、应用特点?卡比多巴Carbidopa Carbidopa: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芳香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 提高左旋多巴疗效,减轻外周副作用。 单独基
4、本无作用。六、胆碱受体阻断药及金刚烷胺和溴隐亭的作用和应用特点?胆碱受体阻断药疗效不如左旋多巴。用于: 轻症患者; 不能耐受左旋多巴或禁用的患者;与左旋多巴合用,50%进一步改善症状; 抗精神病药引起帕金森病 常用中枢性胆碱受体阻断药:苯海索(trihexyphenidyl),又名安坦(artane)。丙环定(procyclidine)金刚烷胺(amantadine)的特点原是一个抗病毒药。抗帕金森病见效快而持效短 。与左旋多巴合用有协同作用。 可能机制 : (+)多巴胺释放; (-)多巴胺再摄取;(+)多巴胺受体;(-)胆碱作用。溴隐亭(bromocriptine)特点:为半合成的麦角生物碱
5、,是多巴胺受体激动药,不良反应较多,仅仅适用于不能耐受左旋多巴的PD患者。七、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表现、发病机制是什么?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临床表现1、一种由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智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的丧失。 2、可分为阿尔茨海默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和二者混合性痴呆。发病机制不清楚临床症状:认知障碍、记忆障碍、和行为障碍。 解剖基础:海马组织结构的萎缩。 功能基础:胆缄能神经兴奋传递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受体变性,神经元数目减少。八、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分类与他克林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药物分类1.胆碱酯酶抑制药:他克林等。 2.脑代谢激
6、活药:吡咯烷酮类。 3.改善微循环药物:麦角类衍生物。 4.钙拮抗药:尼莫地平等。 5.其他:神经营养因子等。胆碱酯酶抑制药他克林(tacrine);药理作用及机制1. 可逆性抑制胆碱酯酶。 2. 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3. 增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N受体密度。 4. 加强神经肌肉传递。 5. 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抑制NMDA和5-HT的摄取,促进释放。知识背景1、脑发育不全、智力愚钝的患者,其血中5-HT含量较低。2、NMDA:N-甲基-D-天冬氨酸。(+)NMDA 受体可使长时程增长(LTP)延长,从而使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增加。临床应用他克林与磷脂酰胆碱合用治疗阿尔茨海默痴呆。不良反应肝毒性
7、,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大剂量易引起胆碱综合征。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一、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概念、发展及其药物的分类?解热镇痛抗炎药概念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其中大多数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 - 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发展简史1860年用化学方法合成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1899年Bayer 药厂合成aspirin,开创了NSAIDs发展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合成了吡唑酮类。 20世纪60年代合成了吲哚乙酸类。20世纪70年代后又相继合成了丙酸类、苯乙酸类等。NSAIDs的作用
8、分类 依椐NSAIDs 对COX同工酶抑制作用的强度和选择性不同,分类如下:(1) 特异性COX1 抑制剂:如小剂量阿斯匹林0.5g/d(2) 非特异性COX抑制剂:指对COX1和COX2具有不同抑制作用的制剂,如大多数常用的NSAIDs。(3) 选择性COX2抑制剂:主要抑制COX2的制剂,如美洛昔康、尼美舒利、萘丁美酮、依托度酸 等。(4) 特异性COX2抑制剂:只对COX2起抑制作用的制剂。如Celecoxib,Rofecoxib 基本药理作用二、NSAIDs的基本作用机制?基本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 PG三、NSAIDs的主要药理作
9、用及其相应机制?一、解热作用可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使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而对正常人的体温则没有影响。注意:热型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故对一般发热患者不必急于使用退烧药;但热度过高,可引起头痛、失眠,甚至惊厥,适当选用退烧药降体温是必要的,退烧是对症,还应采用对因治疗。二、镇痛作用 :中等强度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 。主要作用部位是在外周。 镇痛作用特点适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如牙痛、头痛、肌肉痛等慢性钝痛。对创伤引起的剧痛,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无欣快现象,无呼吸抑制作用。长期使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三、抗炎作用抗风湿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的疗效。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药理学特
10、点l起效快;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肿胀;改善功能等。 l不能根治原发病;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停药后可能迅速出现“反跳”甚至症状再现等。 l是一种对症治疗措施,而非病因性治疗药。lNSAIDs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1/3四、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及体内过程特点有哪些?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体内过程特点 1.口服吸收迅速。弱有机酸。 2.吸收后被水解为乙酸和水杨酸。 3.肝脏代谢:小剂量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大剂量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4.以代谢产物的形式从肾脏排出,碱化尿液可促使阿司匹林排泄。五、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阿司匹林的
11、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2、抑制血小板聚集 临床用于预防冠心病血栓形成,但必须小剂量。为什么?3、其它作用:最近报道,脑内COX-2过度表达与老年性痴呆有关,认为每天服用100mg对老年痴呆发生有阻遏作用。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1、常用剂量(0.5g)具有明显解热镇痛作用,也可与其他药物配成复方(APC即阿司匹林加咖啡因)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2、大剂量(3-5g)有明显消炎抗风湿,使急性风湿热患者退热,关节红、肿、痛缓解,血沉下降,主观感觉良好,是临床首选药之一。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3、其它作用:最近报道,脑内COX-2
12、过度表达与老年性痴呆有关,认为每天服用100mg对老年痴呆发生有阻遏作用。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1、TXA2和PGI2是生理性对抗物,TXA2/ PGI2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的形成。 2、前列环素(PGI2),强大的全身血管扩张剂,也是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管壁可生成PGI2。3、阿司匹林小剂量(人:30-50mg/天)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使TXA2的合成减少,但对PGI2的生成无影响。大剂量阿司匹林(100-200mg/kg)则抑制血管壁上的环氧酶, 使PGI2的生成减少,这样反而又可促进血栓的形成。解热镇痛药氯丙嗪作用机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散热增加而解热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13、枢,使其调节功能减弱,不能随外界温度变化而调节体温作用只能使升高的体温降到正常氯丙嗪配合物理降温,不仅可使升高的体温降到正常,也可使正常体温降到正常以下用途用于各种发热用于低温麻醉、人工冬眠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等锥体外系统反应等六、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其用药要点?不良反应一、胃肠道反应 1、直接刺激恶心,呕吐,上腹不适 2、长期使用,PH 胃黏膜损伤 (糜烂性胃炎,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3、PGs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抑制PGs合成可诱发溃疡病,故溃疡病患者禁用二、水杨酸反应 剂量过大(5g/d)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中毒反应 停药,洗胃,碱化尿液,加速排出,必要时血透
14、。三、凝血障碍 出血倾向多见 ,可用维生素K治疗。有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的病人;术前;产前等不宜使用。四、过敏反应 皮疹 “阿司匹林哮喘”是由于抑制了环氧酶途径,使脂氧酶途径加强,白三烯生成过多所致。禁用于哮喘、荨麻疹、鼻息肉患者。五、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 少见,表现为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可致死,后果严重 。 Reyes syndrome(瑞夷综合征): In children, severe hepatic damage (严重的肝损害) and encephalopathy (脑病)用药要点1、药物相互作用 1、乙酰唑胺和氯化铵可增强水杨酸盐的中毒反应。2、通过血浆
15、蛋白结合的置换作用,增强甲苯磺丁脲、苯妥英钠及甲氨蝶呤等药物作用 。3、可降低利尿药螺内酯的药理活性。 2、安全性简评 溃疡、哮喘病人禁用;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合成功能低下者慎用;维生素缺乏和血友病患者禁用。急性中毒的处理,详见不良反应。七、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炎痛喜康、尼美舒利的作用和应用的特点是什么?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1、对乙酰氨基酚又名醋氨酚、扑热息痛,是非那西丁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但作用较非那西丁强、毒副作用少。 2、本品为非处方药,是很多感冒药的配伍成分,常用剂量较安全,但若剂量过大或伴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可致肝损伤,甚至急性中毒性肝坏死。3、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抗炎作用很弱,无临床使用价值。 吡唑酮类保泰松(phenylbutazone)作用和应用 消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