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11.50KB ,
资源ID:1013115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0131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doc)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doc

1、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丁 红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几点做法。一、在探究中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经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为了克服思维的表面性、绝对化与不求甚解的毛病,教师可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充分暴露,使其思维深刻。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奶奶明年过第 16 个生日,而孙子明年过第 18 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奶奶和

2、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问题一提出,即打破了学生的心理平衡,创设了“愤”与“悱”的思维情境。教师继而引导学生探讨“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现在奶奶过的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生日跟什么有关?”“奶奶有些年没有过生日又说明了什么?”这样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真正唤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诱发“心求通而不达”的激情,从而使学生全心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达到培养思维深刻性的目的。二、在质疑中增强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学习中就是指学生能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个人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中存在的一

3、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开展适当的争辩活动,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先安排学生预习,然后进行教学。通过预习,学生知道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还不透彻。此时出示这样一个问题:三根小棒分别长 8 厘米、4 厘米、3 厘米,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问题一提出,马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能围成三角形,另一种是不能围成三角形,并开始争论。这时,我就引导他们将我为他们准备好的这三根小棒拿出来摆一摆。通过操作,学生发现这三根小棒真的摆不成三角形。追问:两边之和 4+8=12 厘米不是大于第三边

4、 3 厘米吗,怎么围不成三角形呢?学生以为的书本结论与实践结论发生了冲突,教室一下安静了,学生处于静思默想中。接着有同桌小声地交流,终于有学生有了发现:4+8=12 是大于第三条边 3 厘米,但 4+3=7 厘米却小于 8 厘米,这两根小棒加起来也不足 8 厘米,所以围不成三角形。教师顺势利用媒体演示,得出结论:只有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通过上述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白了道理,消除了头脑中的模糊概念,而且还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的目的。三、在操作中训练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确立“活动教学”的新理念,创设活动化的学习情境。比如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操作,

5、让学生“做中学”、“玩中学”、“学中创”,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认识正方形”一课,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边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它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这条边与其它三条边一样长,说明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学生通过不同的操作,都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这种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情境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四、在情境中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创新

6、思维的必要条件。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能根据问题的具体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墨守陈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思维活动常常受到束缚。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拓宽思维领域,就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在教学“已知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相遇类行程应用题”后,很多同学都会套用公式“速度相遇时间=路程”。为了防止学生只套公式,我又出了下面两道题:(1)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 50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65千米,乙车开出后 1 小时,甲车才开出,再过 2

7、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 50 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 1.3 倍,两车同时开出后,经过 3 小时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学生在看到题后,有部分同学第(1)题列式为(50+65)(1+2),有近一半的同学发现了错误,又改为(50+65)2+651。通过讨论、总结,大家都意识到不能只套公式,要仔细审题,灵活做题。而大部分同学做第(2)题都这样列式:(50+501.3)3。我鼓励大家再试着想一想有没有别的做法,有几个同学终于又有了新的算法:503+5031.3,当我问到 5031.3 表示什么时,学生这样解释:因为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 1.3 倍,而两车行驶的时间相同,所以乙车行驶的路程也是甲车的 1.3 倍,所以用 503 再乘以 1.3,求出乙车行驶的路程。这几位同学平时很爱看些课外书籍,喜欢自学高年级课本,其中有些想法已经涉及到六年级学习的正比例问题。像这样的思维的小火花,教师不能让它一纵即逝,要鼓励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学习、多积累。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精心设计,适时组织,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像春雨润物般地渗透,才能取得一些成效。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