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合集 第一篇。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最近,一部由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巨大反响,雾霾笼罩,连呼吸都成了奢侈。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并且形象化的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并且通过柴静的行为来告诉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我唯一一个没有使用快进,从头看到尾的国产纪录片。不夸张说,它代表了我看过的国产纪录片最高水平,值得每一个生活在雾霾阴影下的国人观看。柴静在片中讲述了三个问题,什么是雾霾,造成雾霾的原因,我们该怎么办。 穹顶之下获得群众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多数批评来自质疑片中
2、内容是否科学,结论是否严谨,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否有效。尽管这些批评有它们各自的合理性,但我认为瑕不掩瑜,并不影响穹顶之下成为一个经典的雾霾科普片。毫无疑问,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严重影响每个人生活的程度。尽管雾霾是否造成癌症发病率上升等问题还存在争论,但以此否认穹顶之下,我以为属于见木而不见森林的做法。而且柴静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表现得比较严谨,我在本文最后会对这些问题简要谈谈看法。这个文章重点谈穹顶之下反映的两个重要经济问题。惊讶的是这些问题在讨论中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但我认为它们是这个新闻调查的核心奉献。 穹顶之下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大胆批评了中国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两个硬伤。第一,该伸手的管理的
3、地方没有出手,造成环境严重恶化,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第二,不该伸手的地方手伸太长,以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为理由鼓励和开展了一批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的企业。 一、该伸手的地方没有伸手 环境污染是典型的市场失灵案例。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最强大的经济调节方式。谁使用资源,谁支付应有的价格,以此防止对资源的滥用。但环境问题却不能通过市场解决。如果没有政府管理,污染者不用为污染环境买单,最终必然造成环境恶化。 尽管中国从90年代就一直声称不能走其他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但最终还是没能幸免。为什么中国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出台了那么多法律法规,但最终仍然重蹈覆辙。有人甚至以此为由,提出“先污染再治理是经
4、济开展的必然规律,以此为中国政府解脱。这种观点其实完全是无稽之谈。 当初兴旺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问题,当时向天空中排放黑烟的烟囱甚至一度成为工业化和经济兴旺的象征。因此这些国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尚属情有可原。但在目睹兴旺国家在环境问题上吃过各种苦头之后,在已经公布了各种保护环境的法律来防止重蹈覆辙之后,中国再次踏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就显然属于政府失职造成。中国并不缺环保法律,但柴静在穹顶之下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环保法律形同虚设,政府纵容甚至直接参与作假的情况。比方卡车作为一个重要的空气污染源,没有得到控制,没有安装任何废气过滤装置的大卡车却被政府颁发合格证。这背后必然存在腐
5、败和不可告人的金钱交易。当然,同样的腐败问题也存在其他的开展中国家,造成多数开展中国家都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情况下,与其说环境污染是“经济开展的客观规律,不如说它是政府腐败带来恶果的客观规律。 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要责无旁贷地要维护一个公平有效的系统,不能依赖什么个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因为缺乏一个公平有效的系统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谁不污染谁先破产。因此,柴静在片中指出“坏的制度逼你去污染,可谓一语中的。类似现象存在其他市场失灵,但政府却没有尽到责任的问题中,比方造假和交通违规等。政府该伸手管理的地方没有尽到职责,问题就难以解决,甚至事态更加恶化。因此,穹顶之下带来的思考不应该仅仅局限
6、于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的失职,还应该包括造假,食品平安等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市场失灵问题。 二、不该伸手的地方却伸了手 柴静在片中批评了中国的国企垄断行业。她除了认为能源企业的垄断造成了中国能源升级缓慢,仍然依赖污染严重的煤炭外,还批评了钢铁等大量消耗能源却不盈利,产能严重过剩的“僵尸企业。正是这个原因,穹顶之下被一些人打上反国企,试图私有化国企的标签。究竟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是否合理,产能过剩的国企到底多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的环境污染。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可能期待一个科普性质的新闻调查得到结论和解决问题。但柴静有理由提出质疑,并提供客观的数据来支持自己观点。持不同意见者完全可以就事论事加以反驳
7、,而不是打上意识形态的标签。 无论如何,中国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确实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而政府重点保护的国企行业也确实充当了重要角色。刘海影博士在中国巨债一书中对中国的过剩产能有详细的数据分析和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照阅读。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确实实确包括了污染严重的钢铁,煤炭等政府垄断行业。政府对这些行业的补助和保护,毫无疑问是对环境污染的补助,加剧了中国的环境问题。因此柴静提出的观点并非捕风捉影,为黑国企而黑。 而且环保部门自己的官员在穹顶之下里也吐槽了监督这些国企在的难度。首先,国企领导自身就是政府官员,甚至比环保部门领导的级别还高,怎么去监督。其次,国企在环保方面的数据不公开,无法对这些
8、企业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果国企真的不愿意在环境问题上背黑锅,就应该公开这些数据,通过严谨的研究还自己清白。最后,对于大型国企,创造就业和社会稳定也成了最后的政治挡箭牌。不少领导声称,提高环保标准,企业关门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引发社会动乱怎么办,谁负责。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企业成了“太大而不能倒的企业,不仅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在获得金融资源和其他资源方面也一样存在类似的不合理逆向补助的问题。 因此,柴静在穹顶之下提到的国企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尽管程度如何需要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而缺乏类似量化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数据的不公开和不透明。穹顶之下能否成为一个开启此类研究的契机。我们拭目以待。
9、一些批评者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直接对立起来,认为中国目前是开展中国家,不应该采用西方的环境标准;如果强调保护环境,就会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些观点听似有理,但存在很强误导。首先,中国采用的环保标准已经考虑到开展中国家的现状,低于欧美等兴旺国家的标准。其次,污染环境获得的本钱优势根本不能称之为“国际竞争力,属于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行为,不可能长期持续。不客气地说,这种通过污染自己环境来压低产品价格的做法,从本质上讲是牺牲自己的环境来补贴国外消费者的愚蠢行为。 作为科普性质的新闻调查,穹顶之下最大的奉献和成功,是对群众环保意识的唤醒。市场在环境问题上的失灵不仅表现在污染人不
10、用买单,而公众也往往不重视自己权利受到的伤害。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存在空气中,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甚至有过而不不及。为什么单单雾霾问题得到这么多人重视。原因很简单,雾霾比其他污染更直观,直接受影响的人数更多,而且直接影响到了最有话语权的城市人群。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群众的环境权利一再被污染企业侵犯,多数人根本都采取了事不关己的态度。希望穹顶之下带来一场环保意识的变革,推动群众主动参与和催促政府做好环境工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大家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改善环境才可能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此外,穹顶之下还成功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选题好,瞄准了一个关系的民生的重大问题。我199
11、9年到美国求学后,每次回国除了为国内日新月异的开展和亲朋好友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快乐,一个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空气质量的恶化。一次到北京开会,前一天晚上有朋友专门打 提醒我北京的pm2.5又爆表了,让我去前买个防毒口罩备用。 结束后,我坐在桌子前沉默了很久,哭笑不得。 第二,穹顶之下内容相对客观,资料翔实,问题深入。柴静的采访非常专业,敢于理性地挑战被采访者的观点,以此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最可贵的是在影片制作上充分考虑了观众的承受能力,通过直观形象的形式进行科普。和多数说教式国产纪录片不同,柴静在穹顶之下里通过数据,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而引发观众思考。尽管有人指责该片不够严谨,但作为科普片,我认为柴静
12、已经做得非常出色。她采访了普通民众,医疗和环境专业人员以及政府官员,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雾霾问题。就客观性和真实性而言,比崔永元的转基因调查高出无数个数量级。比方她并没有一口咬定雾霾是造成中国癌症发病率上升的原因,而是通过医生之口用猜测的语气提出这个问题。她更没有把女儿的病归咎到雾霾,而是作为自己更加关心健康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存在误导性,这个完全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作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观众,不应该被这种表达方式误导。 此外有人甚至以柴静的私生活为由,或者臆测她收了国外敌对势力的资金,真正意图是破坏和私有化国企这些阴谋论的角度反对穹顶之下。这些情绪化的反对根
13、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反驳。 第二篇: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一) 就在两会筹备之际,柴静将她的调研资料都提交给了全国人大,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关注。也就在2023年初的腊八节,她站在了星光影视园的演讲台上,面向观众和摄像机背后的群众,心情起伏地讲述着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不需要任何讲稿,那些想要说的话,已经在她心底憋了太久。2月28日,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上线仅一天,就被播放了近亿次,片中,一次次的采访、一组组的比照、一个个的案例、一串串的数字,令听众们不禁陷入深思。与人们休戚相关的大事让观众心有戚戚,“同呼吸,共命运在这样的背
14、景下,已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实在紧迫的问题。 拜访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权威部门和学术机构,调研污染空气的企业、事主及其背后的执法困境,柴静用了数百个数据、几十张图表,为我们拨开雾霾背后的层层真相:燃煤和燃油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而这些问题的监管执法又很难落实。没有严惩不贷的手段,就难有改进和创新,就会让金山银山和矿山毁掉青山绿水和蓝天。为此,她呼喊,她奔波,她在担当曾为新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关心每个人健康,带给每个人希望,这不是女神是什么。当然,个人调研毕竟并不专业,难以概全,角度和辨析也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内在的关联性还不直接,一些系统的解决方
15、案亦有待商榷,但它至少起到了启蒙引导的科普作用,让人们对雾霾、空气乃至水源清洁等诸多令人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倍加关注。有关注就会有监督,有呼吁便能有进步,而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往往能决定至少是影响解决问题的速度。我们衷心期待着互联网的公民行动精神,能够尽早尽多地从线上走到线下,能够从一人一事一时一地的一言一行做出改变。 据柴静自述,促使她展开雾霾调查的原因是她的女儿没出世便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因此她决定辞职,打算用相当一段时间照顾孩子,并帮助更多的孩子寻找雾霾的真相。柴静这种因为心底有爱惜而去做什么的初衷确实让人感动,不过,我们不禁思索这样的调查报告的撰写者为什么是柴静。我们更加希望下
16、一次这样的报告不再是公益性质的个人调查,不再是柴静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柴静的声音,翻开了一个黑匣子,应该让更多的民众“看见,也需要让更多的高层听见,正如人民网在官方微博中所言:“穹顶之下别让柴静太孤单。 新的大气防治法正在酝酿,环保部门和环保组织的权力将被加强,也许能就此长出“铜牙铁齿。然而,我们不应就此静默等待,而应立即采取行动,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呼吸,每一天我们都被伤害,我们又岂能等待。作为个体,我们能做的或许不多,但纵观历史,许多深刻的重大改革往往萌发于每个微乎其微的努力会聚起来的力量。公众监督的力量是绝对不能低估的,因为它无处不在,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如此兴旺、网络覆盖如此广泛的今天,群众的眼睛更加雪亮,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我们岂能懒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