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63.50KB ,
资源ID:101549      下载积分:14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015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急诊科设置模板.doc)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急诊科设置模板.doc

1、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发表者:李臣文(访问人次:1079) 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潍坊市中医院急救中心李臣文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第四条急诊科是中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是开展急诊急救、危重病临床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是独立于内科之外的1级科室,实行24小时开放。注重突出中

2、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硬件设施和基本技术建设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二、基本条件第六条急诊科要具备与中医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急救、危重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第七条急诊科应当24小时开设相关专业的急诊,二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有条件可开设重症监护室;三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留

3、观室、重症监护室,有条件的可以开设急诊病房。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求进行布局设置。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均应当设置中医综合处置室,并保证24小时中药饮片剂的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急诊煎药室。第九条急诊科应当在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基础上,根据当地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第十条急诊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应当在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基础上,达到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见附件1)准要求。设置急诊煎药室、中医综合处置室的,应当配备煎药设备、拔罐、刮痧板、针灸等。另外,急诊药房应当储备足够数量

4、用于急救治疗的中药针剂。第十一条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对于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急诊病房应当实行一体化管理。根据科室情况,应当建立急诊分诊制度、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制度、抢救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处置程序、绿色通道制度及流程、急诊请示报告制度、急诊医疗诊治知情签字制度等相应的管理制度。三、人员队伍第十二条急诊科应当根据每日就诊人次、病种和急诊科医疗和教学功能等配备足够数量的医护人员。中医医院急诊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占60%以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技术人员。第十三条急诊科医师

5、队伍,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当合理。年龄构成应形成老、中、青基本均衡,应力求在不同年龄段均无人才断档现象。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梯队,而不出现人才断层。第十四条急诊科医生应当接受中医急诊科专科训练,掌握中医急诊学和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住院医师:必须通过规范化培训,应掌握本学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疗方案,掌握中医急诊基础知识(如熟悉常用中药方剂300首掌握100首(见附件2),熟悉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技术。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当在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临床常见急诊病症形成较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一定的诊疗经验,并能指导下级

6、医师开展中医急诊救治工作。中医类别副主任或主任医师: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应用中医理论处理急诊疑难病症、危重病的能力,具备对本学科常见病症诊疗方案做出最终决策的能力。第十五条急诊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在急诊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本学科主要病种的诊疗方案和基本诊疗方法、急救技术,中医急诊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研修班、专科进修、跟师学习、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重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中医急诊学科科学研究方法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国内外相

7、关学术会议、跟师学习、主持不同级别科研课题等方式,重点培训解决急诊疑难、危重病的中医诊疗能力,开展中医急诊学科常见病症临床难点的科学研究。掌握中医急诊专业最新学术动态。第十六条急诊科主任应具有在中医院急诊科5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二级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应当由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三级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第十七条三级医院应当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可以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当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急诊科专业临床

8、工作10年以上。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第十八条急诊科的学术继承人,应从事中医急诊科工作6年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第十九条急诊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素养、老专家独特经验、中医急诊病学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第二十条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三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

9、时。第二十一条急诊科护士应掌握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和急诊科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急诊护理指导。第二十二条急诊科护士长是急诊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以上急诊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应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5年以上急诊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第二十三条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应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疗率、急重症抢救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病死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完善激励机

10、制和职称晋升制度。四、服务技术第二十四条急诊科应当注重继承创新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探索中医诊疗新技术。第二十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常见、多发急症重症诊治的能力,二级中医院应能开展各相关专科的常见急症、病症的诊疗。三级中医医院应当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开展疑难病症及危重病的临床研究。第二十六条急诊科应当制定常见急诊病及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以安全、有效、方便、经济为核心,不断优化诊疗方案。第二十七条急诊科应当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制剂

11、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五、环境形象第二十八条急诊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第二十九条急诊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应在诊疗区和留观区。第三十条急诊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重点宣传中医药防治急诊危重病的理念,介绍中医药防治急危重症的方法及本科室专家特长,彰显本科室防治急危重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依据病种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六、附则第三十一条急诊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第三十二条民族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行制定。第三十三条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

12、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1中医医院急诊科设备配备目录一、二级中医医院急诊科设备配备目录吸引设备、供氧设备、多参数监护设备、心脏除颤器、呼吸机、简易呼吸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多功能抢救床、气管插管设备、转运车、快速血糖仪、冰帽、电子冰毯、微量泵、输液泵、医用冰箱、血压计、体温计、体重计、空气消毒机二、三级中医医院急诊科设备配备目录中心负压吸引设备、中心供氧设备、多参数监护设备、心脏起搏/除颤器、心脏复苏机、呼吸机、儿童用呼吸机、简易呼吸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多功能抢救床、气管插管设备、转运车、快速血糖仪、亚低温治疗仪、冰帽、电子冰毯、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营养输注

13、泵、医用冰箱、血压计、体温计、体重计、空气消毒机附件2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二妙散(丹溪心法)4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6三仁汤(温病条辨)7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8大青龙汤(伤寒论)9大建中汤(金匮要略)10大承气汤(伤寒论)11大柴胡汤(金匮要略)12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13小青龙汤(伤寒论)14小建中汤(伤寒论)15小陷胸汤(伤寒论)16小柴胡汤(伤寒论)17小蓟饮子(济生方)18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19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20五苓散(伤寒论)21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2止嗽散(医学心悟)23升麻葛根汤(

14、阎氏小儿方论)24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25丹参饮(时方歌括)26乌梅汤(伤寒论)27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8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29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30玉女煎(景岳全书)3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32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33甘草泻心汤(伤寒论)34左金丸(丹溪心法)35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36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37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8四逆汤(伤寒论)39四磨汤(济生方)40归脾汤(济生方)41生脉散(医学启源)42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3白头翁汤(伤寒论)44白虎汤(伤寒论)45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46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47半夏泻心

15、汤(伤寒论)48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49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50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51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52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53竹叶石膏汤(伤寒论)54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5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56导赤散(小儿要证直诀)57麦门冬汤(金匮要略)58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59杏苏散(温病条辨)60吴茱萸汤(伤寒论)61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62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63补中益气汤(脾胃论)64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65良附丸(良方集腋)66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67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68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69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70炙甘草汤(伤寒论)71参附汤(正体类要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