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21KB ,
资源ID:1022857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0228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有关用社会力量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思考.doc)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有关用社会力量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思考.doc

1、有关用社会力量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思考. 关于用社会力量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XX年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到达85.4%,城乡统筹开展水平综合得分为79.1,两项指标连续几年位居全省第一,XX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过11000元,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超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我市逐步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下面,我就广泛发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从认识、做法、成效三方面向大会作交流发言。一、统一

2、认识、营造气氛,探索合力兴农新机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党委政府和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充分调开工商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共建,是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我市民营经济比拟兴旺,各种社会力量蕴含着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实践中深化,在深化中提高,探索合力兴农的新机制。首先,社会力量反哺“三农是经济社会开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的根本方略、“两个趋向转换规律的根本判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根本方针。得益于改革开放,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开展,作为

3、沿海兴旺地区,开展程度已到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以工哺农的重要阶段,顺时应势,反哺支持“三农开展成为历史的必然。其次,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也是自身开展的内在要求。在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广阔农村既是需要帮扶、加快开展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广阔的开展空间。新农村建设既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各种社会力量体现价值、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在当前资源趋紧、要素制约进一步凸现的情况下,利用农村土地、人力等资源,到农村开展产业、建立基地和拓展市场,是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获取新的开展空间、赢得机遇、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有效途径。再次,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更是促进城乡融合的现实要求。长

4、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农村的开展,大量的资源要素向城市流动积聚,使农村建设缺乏人、财、物等要素的有力支撑,致使城乡开展存在较大的落差。在统筹城乡开展方略的指导下,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管理上给予农村支持倾斜,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实现一体化开展新格局。为此,在认清形势、把握趋势、深化认识的根底上,我们积极做好组织发开工作,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气氛。早在06年3月,市委、市政府就专题召开村企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恳谈会,邀请全市50位企业家代表共商新农村开展大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市长毛光烈对全市开展村企结对工作作出全

5、面发动和部署。此后我市每年召开共建座谈会,及时搞好总结交流,并进行再发动、再部署。在农村工作会议上先后表彰了70多家优秀结对企业,利用报刊电视等各类媒体,加强对典型的宣传报道。由一批实力型企业和富于责任感的企业家向全社会发出建议,扩大社会影响面,促进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二、创新载体、丰富内涵,立足互促共进求长效。抓载体创新。村企结对是我市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XX年初开始,我市率先实施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截止目前,全市共有5273家企业参与结对共建,结对覆盖率到达100%,使民营企业成为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并探索形成了以企带村型、经济参谋型、互利合作型

6、、基地带动型等多种结对方式。以村企结对工作为突破口,我市积极创新结对载体,不断开展壮大共建力量。XX年,组建成立了由182名农业、医疗、科技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参谋团,下设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科技科普等七个分团,专家定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政策宣讲,提供各类技术指导和科技效劳,参谋团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智囊团。科协部门发挥各类协会智力密集的优势,开展“百会联百村的村会结对活动,各协会帮助结对村培育特色产业、培训实用人才、提供信息效劳,取得较好成效。司法系统着力构建“一村一律师的农村法律效劳体系,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法律参谋制度,广阔律师在农村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处理各类涉法事务,免费提供法

7、律援助,这项工作受到中央、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目前全市“一村一律师制度的覆盖率到达94%。市文明委积极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组织城区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共建,目前,已结成共建对子1290对,加强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高了农民素质。我市各地结合实际,创造了更为丰富的共建载体,如余姚市积极推进以民营企业、机关部门、城区文明单位与村结对,平原经济强镇、强村与山区欠兴旺村结对,以及千个党支部与1000户农村文化中心户结对为主要形式的“6+1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抓政策引导。为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市委、市政府着力加强政策引导力度。06年制定出台了关于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假设干

8、意见文件。07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村企结对政策的意见。两个意见明确规定了参与结对共建的企业在物质和精神上所享有的优惠政策:一是在土地使用方面,凡参与村企结对活动,并符合相关规定的企业,经认可,可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对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获得的土地指标可实行利益共享或定向转让,保证50%以上留给村和结对企业使用,结对企业可利用这些指标合作开展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建设标准厂房等二、三产业。二是在税收减免、补助方面,企业直接资助新农村公益性项目等社会性开支费用在缴纳所得税时予以减征或实行税前列支等;对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农家乐旅游休闲项目开发,开展农民培训和安置农民工就业的,给予补助或享

9、受相应的扶持政策。三是在荣誉鼓励方面,市县两级每年表彰村企结对先进单位,对表现突出的授予其荣誉称号,这些企业在等同等条件下优先参与各类评比活动,并允许结对项目以企业或企业家个人冠名。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等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意见,如市委统战部出台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效劳的相关意见,发动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资台资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等也出台了相应意见,推动系统内结对活动的深入开展。抓内涵拓展。我市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不仅在形式上创新,而且在内容上得到拓展。首先是由单向的给钱给物到双向的互利共赢转变。与

10、以往主要以单向帮扶和扶贫结对不同,我市在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作为核心原那么加以坚持,努力实现农民得实惠、村庄大变样、各方得开展的多赢局面。许多地方利用结对村的集体闲置土地建造标准厂房和民工公寓,既解决了企业开展空间和员工住宿难的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其次是由单纯的修桥铺路等根底设施建设向全方位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转变。针对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市较早提出了要在“五个共建下功夫,即共谋开展思路、共兴农村经济、共办社会事业、共推村庄建设、共育乡风文明,使结对帮扶拓展到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北仑区的申洲国际集团控股向大碶街道九峰山片区捐资1500万元,

11、带动其他资金投入1亿元,帮扶该区域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文化繁荣的农村新社区。再次是由单一的结对帮扶向双向的“深度联姻转变。为了更好地加强沟通,建立融洽的共建气氛,很多地方通过实施村企之间互派人员到对方挂职的方式,增进相互的了解和信任。奉化市尚田镇聘请43位素质好、能力强、见识广的企业家担任了42个村的“经济参谋,带着村民增收致富,改善村容村貌,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做法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批示要在全省借鉴推广。慈溪市297个行政村中,目前,民营企业家担任村干部的就有438人,其中担任党支部书记143人、村主任57人,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较好的“领头羊作

12、用。抓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在党委政府的发动发动下,唤醒企业和社会力量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共建的热情,就一时一地来说并不难,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在推进过程中,除了制定完善鼓励政策外,我们还在工作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建立经常性的活动制度。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少地方做到年初一个签约会,对已经形成结对关系的村和企业予以认定,并签定村企共建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年中一个交流会,由政府部门牵头,邀请有关村和企业交流成果、探讨进一步共建的思路方法;年末一个表彰会,每年评出一批先进

13、结对单位,在市县两级的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并在媒体上进行宣传。二是建立项目有序推进机制。各地搞好牵线搭桥和必要的效劳,指导和帮助村级组织选定、包装和推出一批合作开发项目,建立项目库,供结对企业选择。慈溪市去年共有17个镇建立了新农村建设项目库,共推出建设项目441个。三是建立稳定的共建载体。几年来,各地在稳固完善已有模式的根底上,积极探索创新结对共建新模式。一些地方通过整合民营企业、个人、村集体等各方面力量,成立“新农村建设基金,以基金形式助推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已经有各类新农村建设基金10多个,资金总额超过3000多万元。一些地方还探索实施“村企联谊会结对模式,搭建资金帮扶、项目支持、互

14、助效劳、交流合作“四大平台,促进结对共建长效开展。三、总结提升、务求实效,注重稳固成果促深化通过几年的实施,我市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上下合力、多方参与、联动推进的局面,也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仅从村企结对统计来看,三年来,结对企业为新农村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累计协议出资6.69亿元,实际到位4.85亿元。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了区域经济开展。广阔社会力量在结对帮扶中始终抓住开展经济这一主线,出谋划策、出钱出力,帮助结对村建设一批民工公寓、菜场、集贸市场等开展项目,为村级培植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从而增强了村自我开展的能力。我市村级集体可用收入由06年的

15、村均80多万元预计提高到1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社会力量帮扶功不可没。二是改善了农村民生条件。社会各界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帮助结对村开展交通、通讯、信息、供水、供电等根底网络,加快城乡根底设施沟通衔接、联网共享。同时还积极参与农村学校、卫生所、文化设施、养老保障等社会事业建设。据统计,三年来,村企结对共实施共建项目4293个,其中主要用于改善农村根底设施和兴办社会事业的民生项目就有3000多个,占到项目总数的70%以上。三是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以城乡文明共建等活动为载体,以促进乡风文明为目标,大力开展“新生活、新家园、新农民的主

16、题教育和文化下乡、城乡文化联建等活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开展的内在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同时通过结对共建,企业和村民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许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北仑区柴桥街道后所村所在的华光不锈钢厂曾因环保问题,村企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引发过严重的群体事件,通过村企结对共建,企业增加了环保设施投入,并帮助该村解决劳动力就业、改善老年人福利、建设公益设施等,双方变冤家为亲家,村企关系大为改善。我市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在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的根底上,我们将更好地把握“两个趋向转换规律,借鉴吸收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在创新理念,稳固思想根底,完善政策,激发内在活力,标准管理,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效劳,优化共建环境上等方面继续探索实践,切实使这项工作持续有效地深入开展,发动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