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典型事迹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担建章立制大任,树治税理财新观 财政人要有顾大局担重任的情怀 吴老60多年的革命生涯,30多年从事财政工作,从建国伊始破旧制建新规,到“大跃进后力挽狂澜狠抓国民经济调整,以及文革后勇担重任推进财政改革和转型,他立足实践、敢于创新,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民经济开展特点,提出相应的财政管理思路和具体措施,对填写新中国财政建设开展史上的空白一页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为我国财政制度和体系的建立和开展做出了重大奉献。 吴老一直坚持财政综合平衡理论,主张“收支平衡,略有节约的理财观,坚决反对“赤字无害论,强调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并注重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倡节约资源、降低本钱
2、,建立财政与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这些理论、观点和理财经验是吴老在在长期的财政工作实践中,面对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开展状况和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形态总结提炼出来的。 从经济总量、国内外环境上讲,我们今天从事财政工作、推进财税改革面临的经济社会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吴老曾经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已不再适应当前的财政工作需要。但是他讲政治讲大局不打折扣执行中央政策的作风,站在经济工作全局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承担责任的胸怀,务求实效抓住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路径,作为一名普通的财政干部,我认为,我们不仅要扎实工作、确保各项改
3、革举措顺利落实,而且应该树立大局观、全局观,在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的同时,多学习、勤思考,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为财政事业的长远开展献计献策。 砝码一:对待利益诱惑不染尘色 回忆吴老的一生,他一直将成为一个无产者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青年时参加革命,不图荣华富贵,虽历经风雨沧桑而无怨无悔。如果说那时没条件,可建国后吴老身居高位,仍坚持“无产本色,不仅不求半分私立,还屡屡将应得的福利谦让。晚年时,更是两立遗嘱,坚决归还组织价值千万元的两处住房,要求子女不向组织伸手。与此对照的是,当前有的“大老虎坐拥几十套房产;有的小官巨贪家藏脏款数亿。两者相较,人生重量之差,可谓天壤之别。虽然我现在是一名普通干部,但
4、在财政部门工作,总会有与钱打交道的时机,要在河边走又不湿鞋,必须像吴老一样有崇高的人生追求,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中讲到的“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要牢牢把握住政府公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正确理念之下,还需有坚实的行动作支撑,唯有外在严守法律制度,严行工作规矩;内心不盲从社会潮流,不攀比生活奢华,才能建立起防御“病毒感染的防火墙,不留一丝风险隐患。 砝码二:对待职位升迁不变心态 吴老一生追求做普通人,但经历却不平凡;志不为官,官却越做越大。吴老曾两次落入事业低谷,延安时被错误关押审查三年之久,文革中又被批斗
5、迫害,可吴老从不埋怨组织和他人。特别是在经历了文革的磨难后,吴老重新出山,担起财政部长重任,但一年后为支持干部年轻化,主动向组织提出辞呈,留下了一段“让贤的佳话。这又不得不让我想起现在一些政府公务人员,以当官作为职业的目标,以当多大官作为成功的标准,全然忘却了为人民效劳的根本宗旨,其结果必然是跑官、要官、买官,违纪、违规、违法。比照吴老,这些人的追求是何其渺小。吴老曾说,“职务和地位只不过是向人民承担责任的标志,职务越高,责任越大,肩上的担子越重,清楚地诠释了职务与工作的关系。政府公务人员都可能面临职位变动的考题,如何答复,吴老给出了标准答案:那就是摆正心态,随遇而安,胸怀坦荡,做好工作之本,
6、舍弃求官之末,不负国家人民交付的重托。 砝码三:对待亲朋诉求不徇私情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很多人抵得过金钱,抵得过诱惑,却抵不过亲朋诉求。纵观当今腐败分子走入歧途,往往从家庭堡垒被攻破开始,被亲朋的不当诉求拖下水。一些腐败干部双规后就曾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自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吴老的官虽然没有有的腐败份子大,但对家人的要求却比这些人严得多。他鼓励4个儿子不在优越的北京生活而到艰苦的地方安家,三儿子能调到更好的岗位却被他硬给拦住这些在现在的人看来几乎是“不近人情、“不可思议。难道真的是吴老不顾亲情吗,不,是吴老心里装着比家更大的国家,不希望自己的行为带来“瓜田李下的嫌疑而影响整个风气,是希
7、望子女凭借自己能力开辟一片天地,是更大的情、更深的爱。曾经,我也想过未来面临来自亲朋的各种诉求怎么办的问题。现在想来难题不难,只要把吴老这种奉公而为的精神传承下去,按照制度的标尺严格办事,再难的题都能迎刃而解。而且,这么做能够得到亲朋的理解,也是对亲朋最大的帮助。 吴老人已逝但精神犹存,为我们留下了称重人生质量的天平和砝码。我深知,唯有像吴老一样不断锤炼自己的精神追求,才能永远保持天平的平衡 (篇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有的人活着,却仿佛已经死去;有的人离开了,却永远活在所有人的心中。在北京XX县区三里河的一条小巷子里,财政部灰色的楼房依然矗立,风风雨雨几十年,来来去去多少人,却有一个人的故事一
8、直被传颂,他就是共和国第五任财政部长吴波同志。 十年前的二月,自发送行的人排成长河,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了走完99年人生历程的吴老。辞别仪式上的悼词说,吴波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新中国的财政工作奉献了他的一生,实现了他的夙愿。他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坚决地践行一生做无产者的初心,以真诚的坚守走完了质朴却不平凡的一生。 这个初心,早在吴波同志年轻投奔延安革命队伍时就已经确立了。在延安期间,他被错误关押审查了近三年之久,身心都受到了严重的折磨,但这些折磨并没有使他丧失了共产主义信仰,反而更加坚决了他的决心。在文革期间,他被打倒并下放改造,坎坷的经历仍然
9、无法使他放弃追随共产党的决心。参加革命时的这个初衷,历经几十年的世事沧桑、风雨变迁,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晚年时期,他向财政部送交了一份遗嘱: “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因此,我决定不购置财政局部配给我的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4号楼120231、120233两单元住房。在我和我的老伴邸力过世后,这两单元住房立即归还财政部。我的子女他们均已由自己所属的工作单位购得住房,不得以任何借口继续占用或承租这两单元住房,更不能以我的名义向财政部谋取任何利益。我去世后后事从简,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辞别,火化后骨灰就地处理不予保存。 这份遗嘱,掷地有声,在财政部党组成员中
10、激起了极大的反响。党组成员钦佩吴老的高风亮节,选择了同意按照吴老的遗嘱办,因为大家明白,这样才是对他最大的理解和敬重。 吴老这一生,曲折艰难,却始终坚持追寻真理锲而不舍。年轻的时候,他坚决不与邪恶为伍,不与人民为敌,蒙受巨大冤屈时从不埋怨组织和他人,坚守心中的信念毫不动摇。文革期间,面对严酷的折磨,他坚持讲真话、做实事,不管造反派如何威逼打压,绝不隐瞒过错,也不推卸责任。恢复职位后,也从未报复曾陷害、打压过他的人。在被树立为新中国“模范部长的时候,他却带头支持中央提倡干部年轻化,把财政部长的职位主动让给年轻人,为老干部的主动让贤做出了表率。 在他质朴的一生中,他有很多的坚守,他总是严于律己宽以
11、待人,他从不抱怨也不议论工作上的是是非非,他淡泊名利,公私清楚,从不占公家的廉价,他从不将自己当做大人物、当做“官,坚持与民同行与民同吃,他从不利用职权为孩子们铺路,甚至更加严苛地对待他们也许有人觉得他怪,觉得他对儿孙不够通情达理,难以理解,然而正是这种古怪,这种不合时宜,在如今经济大潮席卷、物质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才显得愈加弥足珍贵。 只有理解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内心,才能深切地认识到,吴老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人,是一个思想情操无比高尚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离任30多年,去世2023年后,仍然被无数人思念与敬佩着。 在离休之后,吴波同志给自己的革命生涯做了一个概括。“面完达摩十年壁,换得金刚百炼
12、身。今日灵山问证果,此生犹愧净无尘。这是吴波同志在离休后给自己的革命生涯做得一个概括,也是一位共和国部长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而他也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无私奉献,表达了一名真正无产者的坦荡胸怀。 面对吴波同志的生平,面对吴波同志的遗嘱,我们应该感到汗颜和惭愧,他的生活是清贫而简朴的,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是无比纯粹而富足的。他一生都做无产者、普通人的志愿,像一盏耀眼的明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财政人的心田。他的高风亮节,让无数人震动、羞愧,也让无数人敬佩与思念。 正如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所说。“吴老的精神、风范不断鼓励财政系统广阔干部职工坚决信念、牢记宗旨,守纪律、讲规矩。
13、吴老的高风亮节,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每当我路过万寿路,总是情不自禁地回望吴老住过的那栋楼,我相信每一位财政人,都会因曾有过吴老这样的部长而感到万分自豪。每一位财政人,都深深感念吴老的事迹,钦佩他的高尚情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也应当时刻记住自己在党旗下的宣誓,记住自己参加财政干部队伍时的信念与坚持,坚决不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以吴老为典范,坚决信念、牢记宗旨,守纪律、讲规矩,敢于担当、无私奉献,在财政工作中践行勤奋、清廉、踏实、仔细的良好作风,用自己的言行为财政事业添砖加瓦。 (篇三)称重人生 人生的重量应该如何衡量。在人生天平的另一端,很多人以权力、金钱、美色称重,把
14、人生作物质化衡量。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或手握大权、或富可敌国,却放低身态过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以奉献社会、效劳他人为乐,用精神追求作为评价人生重量的砝码。财政部吴波老部长就是这样一位用精神追求衡量人生价值的人;一位位高权重,却一生追求、践行崇高理想的人;一位树立在所有政府公务人员面前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典范。 在吴老逝世十周年之际,在一个个“大老虎、“小苍蝇落马的背景下,阅读吴老留下的两份遗嘱、重温吴老的人生轨迹,不禁令我感慨万千,思绪难平,也使我这个财政系统的普通公务员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敢拿吴老的人生砝码称重自己的人生吗。也许我没有这样的资格,但我应该有这样的勇气与追求。我试着从吴老厚重人生砝码盒中取出三枚,放在我人生天平的另一端,希望用这三颗砝码引领我的工作和生活,保持我人生的平衡。 吴老人已逝但精神犹存,为我们留下了称重人生质量的天平和砝码。我深知,唯有像吴老一样不断锤炼自己的精神追求,才能永远保持天平的平衡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