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农信社省级联社职能优化的探析 2022年,农信社改革拉开序幕,而此次改革方案最大的政策突破之一,是农信社的管理交由省政府负责,省级联社应运而生。202223年8月2023日,随着中国最后一家农信社省级联社xx省联社挂牌的成立,中国银监会宣布,农信社第一阶段改革试点工作已根本完成。而如今,这不可或缺的省级管理机构未来的优化走向,仍是业内人士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省 级管理机构的存在基于现实的需要 在农信社管理和风险责任全部交由省级政府负责的背景下,省级联社这个特殊的机构被赋予了区域行业管理的重任。同时,农信社,作为社区性银行机构,由众多小法人组成,自身存在网点分散、经营规模小和管理根底薄弱等
2、弱点,从而内生出省级联社高层次效劳平台的角色。省级联社的行业管理和效劳功能定位决定了其不可缺失的地位,更强调了进一步优化的重要性。 完善法人治理机制的现实矛盾,要求行业管理必不可少。首先,农信社体制几经变革,大量原始股金认定难、归属难,加上对历史形成的巨额亏损和不良资产没有充分的消化措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财务清理和重组,很难做到产权明晰。因此,在产权改革先天缺乏的情况下,利用行业管理的力量形成监督和约束的弥补机制是必要的。其次,农信社在特殊的产权构架下,数以万计的社员没有表决权,即使是层层选出的社员代表和理事,也普遍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参与决策、实施监督的能力,使得从社员(出资人)到企业的
3、决策者、到经营管理者之间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难以真正有效形成。因此,行业管理作为一种引导力量和纠偏机制必不可少。再者,农信社改革、开展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不可能脱离历史的轨迹,因此,在农信社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自我约束能力弱、风险管控根底差、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的条件下,有力的行业管理势必不可缺少。此外,为了使政府出台的支农惠农等优惠政策更好的落实,也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行业管理平台,形成有效的政策传导渠道。 社区性银行机构与开放的金融市场对接的矛盾,必须建立高层次行业效劳平台。一是社区性银行机构效劳与开放市场中客户需求的矛盾。开放的经济环境,客户跨区域流动时机增加,因此,更需要跨区域甚至跨国金融效
4、劳,而具有明显社区性特点的单个农信社很难适应和满足客户需求,必然需要一种更高的效劳平台帮助其以最小的本钱克服自身缺陷。二是单个小法人与大市场对接的矛盾。与大银行相比,单个农信社在经营规模、人才、手段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要克服这些劣势,又存在巨大的外部交易本钱与自身本钱承担能力弱之间的矛盾。而更高的省级乃至全国性的效劳平台,恰能以最小的本钱、最高的效率克服此项难题。三是独立自主经营与系统风险防范的矛盾。长期以来,农信社由于经营规模小、管理根底薄弱等因素影响,自身抗风险能力弱,加上内部行业风险救助机制缺失,导致局部的系统性突发风险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金融稳定。省级效劳平台的建立,能形成法人单位之间平
5、安便捷的资金调剂平台,这种高效快捷的风险救助机制,可以大大提高抗风险能力。 对社区性银行机构建立区域性管理和效劳平台,也是其他国家的通行做法。纵观世界各国的合作金融,组建区域性行业管理和效劳机构,是一种通行惯例和一般趋势。美国2/3以上的国民是信用社的社员。合作银行系统由一个中央合作银行和12个区域性合作银行,联系大量信用社构成,中央合作银行主要为区域性合作银行和信用社提供贷款和其它效劳。德国、法国是信用合作运动的发源地,他们均在基层信用社之上建有区域性行业管理和效劳机构。德国早在1872年一些基层信用合作社开始联合组成地方性的联合体,1876年又在地方联合体根底上成立了中央联合会,1932年
6、成立合作中央金库,成为德国农业合作系统的全国性金融机构。法国的信用合作社最早诞生于19世纪后期,称为“地方农业互助信贷银行,1899年由假设干地方农业互助信贷银行联合组成省农业互助信贷银行,1920年德国政府组建国家农业信贷银行,统一管理全国各省农业互助信贷银行。这一体制一直延用至今。日本早在1960年就已根本形成普及全国市、町、村所有农户的农业协同组织(简称农协)。随后这些基层农协又入股组成都、道、府、县农协联合会,再由农协联合会入股组成农林中央金库。通过存、贷款调剂各基层农协之间的资金余缺,加强对基层农协的指导,并提供其它一些公共效劳。荷兰合作银行实行中央行和成员行两级法人体制,产权组织形式为典型的合作制,由200多家成员出资共同组成和拥有中央行。中央行、成员行共同组成一个相互担保体系,作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行业救助机制。中央行主要为成员行提供效劳,同时经营各类银行业务。哥伦比亚、墨西哥的地区联社、中央联社作为信用社代表和效劳平台发挥作用,同时成立审计委员会(成员兼监管员),受国家监管局委托履行监管职责。加拿大有省级总社和全国总社作为信用社利益代表者,并提供结算、资金融通、产 第4页 共4页